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艳艳  季光 《光明中医》2010,25(7):1269-1270
<正>"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该理论对五脏病理、临床治法治则的制定和遣药组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医碥》指出:"郁者,滞而不通也,百病皆生于郁"。火郁,即火邪不能正常外出,  相似文献   

2.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3.
<正> “火郁者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的形成,刘守真氏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丹溪翁提出:“气有余便是火”。明·孙一奎认为令气之火与病机之火有别,论火只有内外之分,邪正之别,最为中肯。前人对火的认识,虽有少火、壮火、天火、人火、君火、相火、龙火、雷火、阴火之不同,但总括起来不外生理之火、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人的元阳,人之生气,“不可一日而无”。病理之火即邪火、贼火,与人之元气不两立。“火郁者发之”当指病理之火而言。  相似文献   

4.
<正>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质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属中医"肥气"、"胁痛"、"胀满"、"积证"等范畴。病因为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养尊处优,过度安逸等。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1]。病机转变皆与六郁相关。1郁的内涵郁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火  相似文献   

5.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吴谦认为"火郁"则应"发之".发者,发扬、散解之义.凡火郁之病,为寒束也,宜以辛温散之,以辛甘扬之,以辛凉解之,以辛苦散之,但使火气发扬解散,皆治火郁之法.凡是使用轻清芳香、辛散疏利的药物,以宣发肌表,透达募原,通利二便,调和气血,使郁而内伏之火热,由里达表,驱之外出,皆属"火郁发之"之法.火为热之极,温为热之渐,性质相近,治从其类,"火郁发之"乃中医学温热病重要治疗法则之一.现将我们对其理解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五郁是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的合称,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达之"等五郁之甚之治.伴随情志不畅致"郁"的热议,对运气异常致"郁"的探究或流于表浅、混淆、曲解,有碍守正传承."郁"具茂盛、温暖、郁积、阻滞等多重字义,在《黄帝内经》原文中均有体现,五郁并提的队列式出现仅见于六元正纪大论、刺法论、本病论三篇....  相似文献   

7.
郁病常见于内科疾病,亦可见于皮肤科疾病;可单发,也常见于其他多种疾病中。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郁滞不得发越,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1]的五气之郁(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丹溪心法》[2]的气、血、痰、火、湿、食等的六郁,《赤水玄珠》[3]的五脏平气自郁以及《景岳全书》[4]的怒、思、忧、惊、恐等情志之郁。狭义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结。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气机郁滞,日久必然化火,即所谓"气有余便是火",而"火郁"即当"发之",其深意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焦郁证,系指由气、湿、食、痰、火等(不含肿瘤与寄生虫)郁结中焦而致的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或胀满、呕吐、暖气、嘈杂吞酸、不思饮食等脾胃证候。因其病机皆与郁有关,病位居中焦,故名。笔者临证自拟解郁汤临症施治每获良效,略述之。一、中焦郁证的形成 1、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胃、功能失调,可致气郁不行,湿郁不化,食郁不消,此为中焦郁证之主要病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触胃湿邪等皆可致伤肝、脾、胃而成中焦郁证。肝郁克脾、脾不升则胃不降;土壅木郁,气不行则湿不化;木郁土虚,脾不运则食  相似文献   

9.
正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该病多因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脉,郁于肌肤;或因外受毒邪,脾经内湿致湿热内蕴,壅滞肌肤营卫而致,毒热互结,郁蒸肌肤则红肿发疱;阻遏经络,经气不通则痛~([1])。从发病来看,本病与毒邪、湿、热、风、火郁于经络,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有关,正如《圣济总录》指出:"热毒之  相似文献   

10.
"郁病"从中焦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病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易怒易哭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郁”在中医学中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情志之郁的演变过程。“郁证”在现代中医学中的涵义主要指情志郁结,亦可称之为“郁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脉、因、证、治4方面,对朱丹溪提出的气、血、痰、热、湿、食之"六郁"理论进行系统阐发。在郁证脉象特点方面,提出郁脉多沉;在病因方面,提出六气及情志皆可致郁;在证候方面,总结了"六郁"的病位、各自主症及预后转归;在治法方面,依据朱丹溪对药物的认识,剖析其解郁之法、解郁之方、解郁之药,并总结后世对"六郁"学说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 “火郁发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中医临证的重要治则。虽火郁发之在《内经》中早已提出,但未引起医家的重视。唯刘完素提出:“火热内甚,可致郁结”。并指出“平日目无所见者……皆热甚郁结之所致  相似文献   

13.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六腑以通为用,故肠腑气机以通降下行为顺。邪至于  相似文献   

15.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16.
温美琪  袁源  罗斌 《江苏中医药》2021,53(7):48-50,51
失眠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为水气失调,阴阳失交.水与气关系密切,津液可载气,水液代谢失常,致津液内停而生痰饮水湿之邪,水郁始生,津停气阻,致寐不安."水郁折之"意在从肺、脾、肾三脏出发,以宣肺行水、健脾燥湿、温肾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将体内水饮之邪或宣、或燥、或温,水道通则气机畅,方可寐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出自《黄帝内经》,属于病机十九条之一。病机十九条被认为是临床分析疾病病机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的意思理解为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的疾病与肺相关。笔者认为"肺"与"诸气"存在动态平衡关系。"诸气"包括六气或人身之气,其变化可因肺功能异常而诱发,也可作为致病因素损伤肺叶及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因而对于该病机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呼吸困难等。在历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从"诸气"失衡致肺病、"肺"失调节牵"诸气"变动、"气"的循环失衡致内伤外感之变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和发掘"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病机之用。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5)
高鹏翔教授,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吉林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秉承家业,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40余年,善于治疗肿瘤、癌症及疑难杂症,在肺癌的治疗及病因病机的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鹏翔教授认为:六气侵袭人体皆可化火,五脏失调郁而化热,火热灼津耗液,致痰凝、血滞,积聚成块,形成癌毒,发为肺癌,火热内燔,沿肺络传变,布及全身,致使肺局部受损和癌症的转移,所以火、热之邪是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根本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蒋天佑 《山西中医》1993,9(1):43-45
失音是一常见多发病,近20多年来,中医药治疗研究本病有较大的进展,今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研究 (一)感受外邪:六淫之邪,或袭肌表,或从口鼻入侵,邪郁于肺,肺失宣畅,会厌开合不利,音不能出,以致卒然嘶嘎,所谓“金实不鸣”也。或因热邪熬津生痰,痰火交阻,壅遏肺气,可致失音。也有里有蕴热,复感风寒,形成寒包火邪,肺  相似文献   

20.
曾均 《光明中医》2013,28(6):1229-1230
"火郁"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本文对"火郁"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论述如下。1"火郁发之"是火郁的治疗原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火郁提出了治疗原则——"火郁发之"。"发"就是结合各脏腑经络的生理特点、人的体质和心理特性进行治疗;"发"也是结合病邪特性治疗;"发"还是结合气运太过与不及治疗,也包括顺从天人感应来治疗。总之"发"就是因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