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3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41例,于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及部分伴有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埃索美拉唑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在治疗GERD时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西医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复方氢氧化铝治疗;中西医组服用上述西药基础上,并按中医证型联用中药方剂.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耐信量表评分(RDQ)及胃镜积分的变化,评价GERD治疗效果及停药后4周随访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2组症状总有效率及胃镜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中西医组胃部不适积分及总积分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症状积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4周后,中西医组复发率为16.7%低于西医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停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胃溃疡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上腹痛、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腹痛、烧心、反酸、嗳气及恶心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辅治胃溃疡伴胆汁反流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bid)+莫沙必利(5 mg,tid),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5 mg,tid),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症状缓解率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通过胃镜观察比较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烧心、反酸、反流、胸痛等症状的平均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85.7%vs.63.3%,P<0.05),镜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77.5%vs.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均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GERD可达到较高的症状缓解率和镜下有效率,临床疗效、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ESO)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94例患者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44例和奥美拉唑(OME)时照组50例,于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胃内pH值的变化及部分伴有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ESO组烧心、胸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优于OME组(P<0.05).胃内pH值检测表明,ESO组低于OME组(P<0.05).服药第4,8周分别行胃镜检查,ESO组伴有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均优于OME组患者(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在治疗GERD时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0 mg铝碳酸镁进行4次/d的治疗,持续进行治疗6周;对照组患者则给予20 mg奥美拉唑进行2次/d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服药次数改为1次/d,再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铝碳酸镁或奥美拉唑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均可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积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更大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反酸、烧心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1.0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和烧心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4周后反酸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周末烧心症状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明显,对反酸、烧心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对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初步评估.方法 86例符合内镜下有反流性食管炎(RE)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烧心、反酸症状疗效,并于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和有效率.结果 铝碳酸镁组对患者烧心、反酸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75.6%、87.8%;奥美拉唑组分别为64.4%、80.0%.胃镜下愈合率、有效率:铝碳酸镁组56.7%、80.0%;奥美拉唑53.8%、82.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铝碳酸镁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汤强 《海峡药学》2011,23(11):121-122
目的观察国产奥美拉唑(金奥康)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感染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联合组两组,各60例。第一周,两组均予Hp根除三联方案;第二~六周,奥美拉唑组予国产奥美拉唑,1次20mg,1天1次,口服;联合组予奥美拉唑,1次20mg,1日1次,瑞巴派特0.1g,1日3次,口服。均治疗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对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暖气症状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胃镜下疗效评分和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炎症活动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奥美拉唑组、联合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复查胃镜,镜下黏膜炎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胃黏膜炎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金奥康)联合瑞巴派特(膜固思达)比单用能够更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溃疡愈合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0.
赵敬东 《中国药师》2006,9(7):650-651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Ls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41例GERD患者分为Lsp治疗组73例和奥美拉唑(Omp)对照组68例,于治疗4-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胃内pH值的变化及部分伴有食管炎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Lsp治疗组临床症状中的烧心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胃内pH升高程度明显优于Omp对照组(P<0.01)。服药第4,8周分别进行胃镜检查,治疗组伴有食管炎患者的愈合与Om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p治疗GERD的疗效稍优于Om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6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反酸、烧心、下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对比。方法: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对照组患者恢复率分别为60%、82%,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分别为80%、98%,观察组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后的疗效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庄伟 《中国药房》2014,(24):2259-2261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1.0 g,tid;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4次/d,4周后视情况可剂量减半。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组织学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SASP。  相似文献   

14.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经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雷贝拉唑10mg,1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对照组6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胃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5%,90%、93.3%,9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病变愈合率和症状改善率高,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症状改善程度和食管pH变化。结果观察组反流症状消失19例(95.0%),反流症状不消失1例(5.0%);对照组反流症状消失14例(70.0%),反流症状不消失6例(30.0%),两组患者反流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pH〈4观察组2例(10.0%),对照组5例(25.0%);食管pH〉4观察组18例(90.0%),对照组15例(75%),两组患者食管pH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勇  龙明  冉宏 《中国药房》2014,(12):1105-1107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一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酞普兰;观察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三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酞普兰和养血清脑颗粒。4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93.3%,对照组为56.7%,观察三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治疗2、4、6周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6周后观察三组的HAMD评分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陈重  ;周东来  ;黄剑锋 《中国药房》2014,(40):3767-3769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自体全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自体血清静脉注射治疗,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l,加入2%利多卡因1 ml中,臀部肌肉注射,23次/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症状总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自体全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用氯雷他定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吴巧艳  周旭春  彭小华  潘慧 《中国药房》2010,(28):2666-2668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症状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69例NERD患者进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Q)调查,仔细询问患者近1周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并进行症状记分。结果:159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前非糜烂性反流病的GerdQ评分为(10.44±1.62)分,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为(47.11±10.92)分,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为(44.59±11.2)分。治疗1周后,反流相关症状明显缓解,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4周后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非糜烂性反流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使用雷贝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