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减轻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毒蕈碱受体亚型在吗啡耐受和依赖中的作用。方法热板反应测定SD大鼠(n=63)吗啡镇痛,纳洛酮激发作为SD大鼠(n=77)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或脊髓鞘内注射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和M2受体拮抗剂美索四氨,观察对吗啡耐受和依赖的影响。结果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美索四氨(0.25mg/kg)6天后,对吗啡的敏感性恢复,对照组和哌拉唑嗪组动物仍处于耐受状态。鞘内注射6天后,哌拉唑嗪呈剂量依赖方式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可轻度减轻吗啡耐受。美索四氨或哌拉唑嗪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仅大剂量美索四氨可抑制戒断症状。结论毒蕈碱受体在外周以M2受体,在脊髓水平以M1受体为主参与吗啡耐受和依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大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的关系,作者用体重200~250g雄性SD大鼠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②侧脑室注射东莨碱组,③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④腹腔注射东莨碱组.测试前30min,给第2组侧脑室注入20μg东莨碱,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前者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减弱(P<0.05).腹腔注射0.5mg/kg东莨碱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影响不著。结果提示,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参与吗啡偏爱效应的形成,东莨碱可能通过阻断脑内胆碱能M受体抑制了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复合镇痛液术后止痛效果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随机将200例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分为单纯吗啡组(B组)和吗啡复合镇痛液组(A组),各100例,手术结束前15分钟,在硬膜外腔B组注入吗啡1.5mg加生理盐水至8ml,A组注入吗啡1.5mg ,氟哌利多2.5mg ,布比卡因15mg,东莨蓉碱0.3mg,加生理盐水至8ml,72小时内观察镇痛时间,镇痛程度,副作用(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 恶心呕吐),结果:A组的镇痛时间比B组长,A组的副作用比B组少,两组的镇痛程度无差异,结论:吗啡复合镇痛液是较为理想的术后止痛药,只要密切观察病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碱对SD大鼠吗啡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通过观测东莨菪碱对雄性SD大鼠吗啡位置偏爱(相当于渴求)形成过程的影响,以期揭示胆碱能M型受体参与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方法:将24只无自然地点偏爱的雄性SD大鼠采用同窝异体配对设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的过程中(10天)及戒断后(共14天)进行8次吗啡位置偏爱实验,比较两组大鼠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其中实验组于注射吗啡时加注东莨菪碱。结果:在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过程中,实验组(吗啡+东莨菪碱组)和对照组(吗啡+生理盐水组)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均长于生理盐水侧,产生了对吗啡的位置偏爱,但两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吗啡侧的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明显抑制了大鼠吗啡位置偏好的形成,揭示了乙酰胆碱M型受体参与了吗啡的精神依赖。  相似文献   

6.
东莨菪碱治疗吗啡成瘾大鼠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经典方法建立大鼠吗啡急性成瘾模型,用不同剂量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提示:(1)东莨菪碱能明显缓解吗啡成瘾大鼠用纳洛酮激发的戒断症状,0.25mg/kg东莨菪碱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二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在0.25mg/kg~1.50mg/kg剂量范围内,抑制百分率一剂量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99x-1.06(r=0.99),ED(50)=0.52mg/kg。(2)东莨菪碱能明显缓解吗啡成瘾大鼠停用吗啡后出现的戒断症状,0.125mg/kg东莨菪碱治疗组与吗啡自身脱瘾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0.125mg/kg-1.00mg/kg剂量范围内,其作用与东莨菪碱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5,ERK5)在大鼠吗啡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n=24):生理盐水一纳洛酮-DMSO组(A组)、生理盐水一纳洛酮一BIX02188组(B组)、吗啡一纳洛酮一DMSO组(C组)、吗啡一纳洛酮一BIX02188组(D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结合药理学手段鞘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及戒断所致的痛觉过敏的影响。结果A、B两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并未出现戒断症状及痛觉过敏。与A组相比,C组大鼠戒断后咬牙(7.5±1.1)分、湿狗样抖动(4.6+0.7)分、戒断后跳跃(5.3+0.7)分、扭体(8.9±I.9)分、腹泻(7.1±1.6)分、流涎(2.8+0.6)分、体质量减轻(7.9+0.9)分、戒断症状总评分(44.8+5.9)分、痛觉过敏评分(14.6±2.4)分及D组大鼠戒断后咬牙(3.1±0.5)分、湿狗样抖动(1.5+0.D)分、戒断后跳跃(2.2+0.5)分、扭体(7.9±1.6)分、腹泻(1.8+0.5)分、流涎(2.8+0.9)分、体质量减轻(3.7±0.6)分、戒断症状总评分(23.1±1.3)分、痛觉过敏评分(3.5±1.1)分明显增加(P〈O.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BIX02188后戒断症状如咬牙(3.1±0.5)分、湿狗样抖动(1.50.4)分、戒断后跳跃(2.2±0.5)分、腹泻(1.8+0.5)分、体质量减轻(3.70.6)分、戒断症状总评分(23.1±I.3)分、痛觉过敏评分(3.5±1.1)分明显得到缓解(P〈0.05);而扭体(7.9±1.6)分及流涎(2.80.9)分并未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通过鞘内注射BIX02188拮抗脊髓ERK5可显著减轻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吗啡成瘾大鼠脊髓和心房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吗啡成痛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和东莨菪碱组(n=6)。结果显示,吗啡成瘾大鼠脊髓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含量高于正常对照(P<0.01),东莨菪碱组二者含量降低。停用吗啡后1天,自然戒断组大鼠脊髓5-羟色胺含量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东莨菪碱组大鼠则升高。停用吗啡后6天,二实验组大鼠脊髓5-羟色胺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东莨菪碱对吗啡刺激的大鼠心房中5-羟色胺含量的升高无影响,结果提示,胆碱能M受体可能参与吗啡成瘾大鼠脊髓中5-羟色胺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n=24):对照组(A组)、戒断组(B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C组)、MK801组(D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western blot技术,鞘内注射NMDAR抑制剂MK801,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脊髓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A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并未出现戒断症状及痛觉过敏.与A组相比,B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5.2±7.3)分]、痛觉过敏评分[(14.4±3.7)分],C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4.7±6.2)分]、痛觉过敏评分[(13.2±2.7)分],D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增加(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848±621)、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脊髓水平p-ERK5(5123±546)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脊髓水平NMDAR-ERK5信号通路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edemex对自然戒断吗啡依赖大鼠的内啡肽含量和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7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大鼠下丘脑和垂体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多巴胺的含量。结果(1)与停用吗啡组比较,Cedemex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升高下丘脑、垂体的β-EP水平(P〈0.05)。其中Cedemex中剂量分别升高的平均百分数为50%、印%;高剂量分别升高的平均百分数为55%、36%;(2)与停用吗啡组比较,Cedemex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吗啡戒断大鼠伏隔核的多巴胺水平(P〈0.05),降低的平均百分数分别为10%、17%。结论机体内啡肽和多巴胺的改变与吗啡依赖和戒断症状有关,Cedemex能够促进机体内啡肽和多巴胺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吗啡成瘾大鼠脊髓和心房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吗啡成瘾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和东菪碱组。结果显示,吗啡成瘾大鼠脊髓中5-羟色受、5-羟吲哚乙酸含量高于正常对照,东莨菪碱组二者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托宁和东莨宕碱在用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手术术前用药时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长托宁组)和B组(东莨宕碱组),每组10例,术前均无其他重要器官系统疾病。分别于入室后肌注长托宁1.0mg和东莨宕碱0.3mg,观察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分别记录术前、给药后10min、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即刻、气腹后10min及切除肿瘤前后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并观察患者拔管时口腔分泌物的情况。结果:长托宁组术中血压心率明显较东莨宕碱组平稳,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二种药物均可有效地抑制腺体的分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托宁由于其选择性抗胆碱作用,能较东莨宕碱更加安全的应用于嗜铬细胞瘤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嘌呤碱基与嘌呤核苷对吗啡依赖大鼠的热痛阈与急性戒断的影响。 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嘌呤碱基组、吗啡依赖+嘌呤核苷组,每组7只。通过热敏感甩尾实验,记录大鼠热敏感甩尾潜伏期;通过纳洛酮催促,对大鼠急性戒断症状进行观察与评定。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嘌呤碱基组、吗啡依赖+嘌呤核苷组均产生明显的药物抗痛觉效应(P<0.05);吗啡与嘌呤碱基或与嘌呤腺苷同时作用大鼠的甩尾潜伏期与吗啡依赖组相比有延长的趋势(P>0.05);吗啡与嘌呤碱基或与嘌呤核苷同 时作用的大鼠戒断后,湿狗样抖动及腹泻/排便的发生次数比吗啡单独作用组明显增加(P<0.05)。 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系统应用腺嘌呤/鸟嘌呤、腺苷/鸟苷对吗啡依赖大鼠既可提高其基础热痛阈,又可加重其部分急性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4.
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小鼠催瘾后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戒毒中药经验制剂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小鼠催瘾后戒断症状的影响。观察不同剂量复方镇痛膏对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镇痛膏48g·kg- 1 能够完全抑制催瘾后小鼠的跳跃反应(P< 0.01),证实了该药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戒毒片对动物吗啡依赖性及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作用。方法采用明暗箱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考察药物对吗啡成瘾小鼠药物依赖性的影响;注射吗啡成瘾及纳洛酮催促戒断的方法制作大小鼠成瘾戒断模型,研究药物对消除戒断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组小鼠在白箱停留时间延长;纳洛酮催促戒断模型组小鼠的焦虑症状明显加剧(P〈0.01);模型组大鼠戒断症状明显,其总平均分明显增加(P〈0.01),大鼠额叶皮质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增加,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复方戒毒片治疗后,NE、5-HT含量下降,戒断症状减轻,β-EP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复方戒毒片有减轻吗啡依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对小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纳洛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强度。采用毛细管上升现象测定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离体肺灌洗液表面张力的变化。结果:吗啡依赖组和纳洛酮催促戒断组离体肺灌洗液表面相对张力和表面张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吗啡戒断组离体肺灌洗液表面相对张力和表面张力又明显大于吗啡依赖组(P<0.01)。结论:吗啡依赖和纳洛酮催促戒断小鼠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下降,尤其是戒断期。这些变化可能是吗啡依赖造成肺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和戒断小鼠海马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MT1、MT2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盐酸纳络酮诱发戒断症状。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的跳跃次数、体重下降等指标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实验小鼠海马MT1、MT2 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吗啡依赖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P〈0.05),吗啡戒断组MT1、MT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依赖小鼠海马MT1、MT2 mRNA表达增加,纳络酮戒断能够抑制吗啡依赖引起的MT1、MT2表达增加,表明海马MT的表达变化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氧丙嗪,治疗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纽疗效优于氯丙嗪组(P〈0.05),阿立哌唑纽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丙嗪(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副反应小,安全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19.
电针百会穴对吗啡戒断抑郁大鼠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穴治疗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吗啡+应激)和针刺组(吗啡+应激+针刺),每组8只。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量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吗啡戒断抑郁大鼠的体质量,并对中枢单胺类递质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卓西平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测评地卓西平(MK—801)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方法 51只雄性Sprague-Dawle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干预组。吗啡组大鼠每天两次腹腔注射吗啡(剂量渐增,10天);干预组大鼠于每次注射吗啡前30min腹腔注射MK—801(0.075mg/kg);对照组接受相同的试验操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建模后停留于白侧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戒断第1d、3d戒断体征总分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吗啡组相比,干预组大鼠停留于白侧的时间在建模第5d、9d明显减少(P<0.01),戒断第1d、3d的戒断总评分显著减低(P<0.01)。结论 MK—801抑制了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大部分吗啡戒断体征。表明谷胺酸NMDA受体在阿片精神及躯体依赖中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