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冬玲  吴静安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49-351,I023
目的 确定外源基因能否由脂质体携带进入人原代晶体上皮细胞(primary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PHLECs)。方法 体外培养人原代晶体上皮细胞,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 reagent,LR)携带重且质粒报道基因(β-半乳糖苷酶),向人原代晶体上皮细胞转移,在转移12、24、36小时,分别表达2天和6天时,用以X-gal为底物的酶显色方法,检测报道基  相似文献   

2.
杨静 《眼科新进展》2015,(8):713-717
目的 研究人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下调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的表达对波形蛋白和αB-晶状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20~35岁青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构建三种短发卡RNA(shorthairpinRNA,shRNA)以特异性下调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PEDF基因RNA表达水平。感染细胞后,用Real-timePCR检测PED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确定RNA干扰效率。人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PEDF基因RNA干扰48h后,用WesternBlot检测其中波形蛋白以及αB-晶状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shRNA-scramble组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人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被成功分离培养,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PEDFshRNA的病毒载体对人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感染效率都在80%左右。Real-timePCR结果显示PEDF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被三种shRNA下调。WesternBlot结果显示PEDF基因的表达下调引起了波形蛋白的表达下降(在三个实验组中分别下降了72%、79%和93%)以及αB-晶状体蛋白的表达增加(在三个实验组中分别增加了219%、204%、93%)。结论 人原代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EDF基因下调可引起维持晶状体透明性的两种重要蛋白的改变,提示PEDF与白内障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增强兔晶体上皮细胞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关于人工晶体表面沉着的炎细胞可刺激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推测。方法将巨噬细胞及巨噬细胞调理液与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共同孵育,用纯化的抗人Fos蛋白抗体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ABC法)。结果经巨噬细胞及其调理液作用的晶体上皮细胞较对照组生长迅速。在巨噬细胞作用后4小时,及巨噬细胞调理液作用后1小时,晶体上皮细胞核呈Fos蛋白染色阳性反应,而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巨噬细胞能增强晶体上皮细胞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巨噬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晶体上皮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机理,采用原位杂交,用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来检测人晶体上皮细胞内的bFGF高亲和力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1,FGFR1)的mRNA基因,并用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结果:表明了人晶体上皮细胞表达FGFR1的mRNA基因。结论:人晶体上皮细胞存在FGFR1,当bFGF与其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对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以及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琼  胡燕华  姜发纲  陈宏 《眼视光学杂志》2002,4(2):103-105,108
目的 :确定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质粒DNA能否由脂质体携带进入家兔角膜上皮细胞 ,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提供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家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多聚阳离子脂质体携带重组的人的TGF β1质粒 ,向家兔角膜上皮细胞转染 ,在转染 12h后 ,表达 2d时 ,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检测TGF β1质粒DNA在家兔角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源TGF β1质粒DNA在家兔角膜上皮细胞中可以获得表达 ,在转染 12h后 ,表达 2d时的基因转染率为2 3%。结论 :稳定的外源基因可由脂质体介导转入生长中的收稿日期 :2 0 0 2 -0 3 -0 4;修回日期 :2 0 0 2 -0 4-10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98J0 70 )。作者简介 :黄琼 (1977-) ,女 ,湖北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角膜病。通信作者 :黄琼 (E -mail:joanhuang77@2 1cn .com)。家兔角膜上皮细胞内 ,借此方法 ,可从外源基因入手 ,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机制进行研究 ;作为角膜上皮细胞基因类药物介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介导体 ,脂质体显示出有希望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氢致大鼠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晶体上皮细胞,经H2O2损伤后,检测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s)和修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将放射性核苷酸掺入DNA单链断裂位点的缺口移位法定量测定DNA损伤。结果37℃下DNA单链断裂较4℃下多(P<0.01),4℃下经36.4μmol/LH2O2损伤后即可有SSBs(P<0.05)。轻度损伤后,DNA修复立即开始,并于60分钟内基本完成,而经毒剂量H2O2严重损伤后则不能恢复。微量硒与晶体上皮细胞恒温孵育24小时后,可降低SSBs数量(P<0.01)。结论37℃下细胞内H2O2可诱导SSBs产生。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晶体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随H2O2浓度升高而增加。DNA严重损伤后可不修复。微量硒能降低大鼠乳鼠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Huang Q  Xu P  Liu W  Wang F  Gu Q  Tian S  Fan Y  Xig K  Chen X  Li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48-251,T002
目的 制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与建株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评价逆转录病毒对人RPE细胞的感染能力,为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编码GFP的cDNA片段并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借助脂质体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GFP转入单嗜性及双嗜性包装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分离GFP表达水平最高的克隆;收集含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NIH3T3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与建株的RPE细胞。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GFP转染各种包装细胞后,可产生GFP逆转录病毒。由双嗜性包装细胞产生的GFP逆转病毒能够感染原代与建株的人RPE细胞,GFP基因可持续在RPE细胞内表达。结论 逆转录病毒能够简便、快速、稳定将目的基因转入RPE细胞,可作为眼底病变基因治疗介导目的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牛眼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首先进行牛眼晶体上皮细胞原代与传代培养;在第2代培养细胞中添加bFGF,浓度10-2~102ng/ml,借助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测定方法观察bFGF对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牛眼晶体上皮细胞体外具有易于贴附、细胞融合较快以及生长迅速等特点。添加bFGF后,可促进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尤其是102ng/ml显示出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bFGF在促进白内障术后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后囊混浊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Sun Z  Yao K  Wu R  Shentu X  X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62-464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二者的共同作用对体外牛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epithelial cell,BLEC)增殖的影响。方法 BLEC原代培养,取第4例细胞种入24孔板,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IGF-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alcels,RPE)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nuclearantigen,PCNA)和bc1-2的表达。方法用SABC法对培养的人RPE作鼠抗人PCNA单抗及兔抗人bc1-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PE在接种后24小时和48小时,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31.2%和50.6%,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内,斑块状。bc1-2的表达为76%~90%,阳性染色在细胞浆,细颗粒状。结论培养中一半RPE有PCNA抗原表达,提示这些细胞处于S期;bc1-2抗原在大多数RPE表达阳性。这些生物标记物可能与培养的RPE生长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人MRG15(MORF4-related gene on chromosome15)的编码基因,构建荧光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MRG15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 related cataract,ARC)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的方法从人ARC的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MRG15的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正确后亚克隆至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2中,酶切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检测MRG15-pEGFP-N2的定位。结果测序证实.从人ARC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出的MRG15编码基因的序列及读框全部正确。重组质粒MRG15-pEGFP-N2经酶切后产生与理论预期长度相符的片段。脂质体法转染后24h.观察到其主要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结论克隆了人MRG15的编码基因,成功构建了荧光真核表达载体MRG15-pEGFP-N2,并可在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2.
Nuclear targeting of plasmid DNA in human corneal cel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金玲  陈剑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叶茹珊  张宏 《眼科研究》2011,29(8):685-689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已有学者用其进行眼表重建,其可能是角膜表层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探讨经慢病毒载体(pLenti6/V5一DEST)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作为组织工程化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携带标记基因EGFP转染人A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基因的瞬时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的生长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中EGFP的阳性表达率,然后应用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手术切除兔眼的全部角膜缘组织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兔眼移植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对照组兔眼移植无上皮细胞的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每天裂隙灯下观察2组兔眼角膜的混浊、结膜上皮化和新生血管化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中EGFP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细胞角蛋白8(CK8)、CKl8和CKl2的表达,以鉴定移植细胞分化为角膜样的上皮细胞。结果大多数转染细胞筛选出的抗性克隆以及培养的克隆细胞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AECs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瞬时转染48h的人AECs中EGFP阳性表达率最高,为61.50%,与12、24、96h转染组15.24%、38.27%、39.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转染组的5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只兔眼中有6只眼角膜恢复透明,组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能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8、CKl8、CKl2表达均为细胞质棕色染色,细胞核蓝染。对照组兔眼角膜均混浊、水肿,荧光显微镜下未见荧光,且部分角膜组织有CK8、CKl8表达,无CKl2表达。结论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能较好地重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角膜表层,可能是组织工程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慢病毒载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acent protein,EGFP)为报告基因,研究lipofectamine2000、Fu—GENF6和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导入系统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基因转染效率,为视网膜及视网膜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构建含有EGFP基因的表达载体,分别应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FuGENE6和逆转录病毒三种方法将EGFP基因转染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转染后于48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方法介导EGFP基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表达的阳性比例平均分别为52%、10%和72%。结论:在体外可通过逆转录病毒系统或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其中以逆转录病毒系统转染效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Sun J  Xie LX  Wang Y  Liu T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61-165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基因(AdASmyc)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B3(HLEB3)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AdASmyc转染HLEB3,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生长曲线法、噻唑蓝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变化、分析细胞周期改变(DNA倍体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mycmRNA及其蛋白产物表达的变化。结果AdASmyc成功转染后,HLEB3逐渐变圆、脱壁。转染后24~96h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比例(转染48h为1833%,转染96h为2693%)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48h为319%,96h为1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出现G1期阻滞现象,表现为G1期细胞比例[转染48h为(6050±759)%,转染96h为(8190±860)%]增加和S期细胞比例[转染48h为(2840±338)%,转染96h为(1675±897)%]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cmycmRNA及其蛋白产物水平特异性下调。结论AdASmyc可成功转染HLEB3,并特异性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诱发细胞G1期阻滞,有效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脂质体LipofectamineTM(LF)2000介导Bcl-xL基因在人角膜基质细胞中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Bcl-xL/LF2000载体复合物转染人角膜基质细胞,转染后1~15d,采用定量RT-PCR及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目的基因Bcl-xL表达阳性细胞率,观察目的基因在角膜基质细胞中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RT-PCR及流式细胞计数法均显示:在转染后1d开始检测到Bcl-xL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在转染后3d最高(48.3%),此后逐渐降低,转染后15d有少量细胞仍表达Bcl-xL基因。结论:LF2000能有效介导外源基因Bcl-xL转染人角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合成CTGF与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CTG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HLECs的转染率;应用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第3代HLECs进行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CTGF和α-SMAmRNA水平。结果:直接导入法反义寡核苷酸进入较慢,但72h未出现细胞毒性。CTGF-ASON直接导入法培养细胞72h后可见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直接导入法处理48h后,TGF-β1刺激能显著增加CTGF以及α-SMAmRNA的表达,但却可被CTGF-ASON直接导入法所抑制,而错义寡核苷酸却没有这种作用。结论:CTGF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HLECs能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与α-SMA表达上调,提示阻断CTGF可能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目的基因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基因疗法用于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以逆转录病毒载体携之转染晶状体上皮细胞,观察GFP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转染后可见晶状体上皮细胞的GFP表达率在30%~3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携带目的基因转染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并达到较高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错配修复基因MSH3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以及24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RC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ARC患者晶状体组织和健康人脐带(阳性对照)中MSH3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24周人胎眼晶状体中MSH3蛋白的表达。结果 MSH3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高表达,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MSH3在24周人胎眼晶状体纤维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及晶状体前囊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MSH3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和SRA01/04中高表达,而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这种表达差异可能会影响DNA的错配修复过程,进而影响晶状体发育导致ARC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