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依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调查本院门诊对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门疹1 529张麻醉处方其中癌症患者所用1 160张麻醉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哌替啶注射液DUI值为1.59,盐酸吗啡缓释片为1.23,磷酸可待因片为0.91。结论本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哌替啶的使用频率过高,与“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依据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1036张住院癌症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哌替啶注射液DUI值为1.33.硫酸吗啡缓释片为1.07,盐酸布桂嗪为1.08,盐酸吗啡注射液为0.44,磷酸可待因片为0.80。结论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频率过高,与“癌症三阶梯止痛疗法”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张智华 《中国药业》2010,19(7):52-54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麻醉处方1492张并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共使用麻醉药品5种,其中处方数最多但总用药量最少的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总用药量最高的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主要用于体内结石引起的内脏绞痛,其次是硫酸吗啡控释片,主要用于癌症止痛,再次是磷酸可待因片,主要用于镇咳;处方数最少的是盐酸吗啡注射液,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心脏绞痛。药物利用指数(DUI)除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和盐酸吗啡注射液大于1.0外,其余3种均不大于1.0。结论该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不够合理,有待完善;应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减少对肿瘤患者哌替啶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该院病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10日-12月31日麻醉处方2929张,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分析麻醉药品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该院常用麻醉药品有7种,多数麻醉药品的DUI〈1.00。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盐酸哌替啶及吗啡类镇痛药的使用须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杨锦  陈慧英 《中国药事》2009,23(9):942-944
目的分析2007年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麻醉药品处方共11337张,采用药物利用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我院多数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果与结论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哌替啶注射液和可待因片的使用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度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本院2007年1~12月门诊7962张麻醉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诊使用麻醉药品基本合理,麻醉药品用量前三位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控释片、多瑞吉贴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合法、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剂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占该院麻醉药品的前3位;DUI排序前3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不同麻醉药物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有较大的用药差异。大部分处方使用基本合理,大多在DDD范围内。结论我院麻醉处方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医师和药师应更加重视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金辉 《海峡药学》2010,22(11):223-224
调查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常用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DDD和DUI值为指标,对本院2009年门、急诊7970张麻醉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门、急诊使用麻醉药品基本合理,麻醉药品用量前三位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盐酸吗啡缓释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防止药物的滥用,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O12年麻醉处方3860张,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在DDDs排名中,瑞芬太尼注射液、0.5 mg芬太尼注射液和哌替啶注射液居前三位,药物利用指数(DUI)基本符合要求(DUI≤1)。结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有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强化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491张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常用麻醉药品6种,哌替啶注射液处方数最多(42.1%),药物总消耗量最多的是吗啡控释片(67.3%),其DUI为1.14,其他药物的DUI基本为1.0。结论: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11年该院病区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数据,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病区麻醉药品处方共计8361张,其中以手术止痛药芬太尼最多(34.98%),瑞芬太尼次之(28.99%);芬太尼注射液(0.1mg)DUI〉1,其他品种DUI≤1。结论该院病区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癌症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方面总体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文强  郑振 《中国药业》2006,15(6):40-40
目的 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度门诊麻醉药品处方,对处方内容、药品总消耗量、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麻醉药品处方数量最多的是哌替啶注射液,用药频次最多的是美施康定控释片,除美施康定DUI值为1.14外,其余麻醉药品DUI值均≤1。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邹瑛  邹军  刘环香  宋金春 《医药导报》2005,24(9):846-847
目的分析2003年1~6月和2004年1~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急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 a中1~6月份门诊急诊麻醉药品处方。对处方的一般情况、药品用量、癌症患者用量、药品使用频度进行分析。结果磷酸可待因片(每片30 mg)的使用频度在2 a中都排第1位,复方桔梗片和哌替啶注射液(每支100 mg)的非癌症患者用量高于癌症患者用量,而其他5个品种的癌症患者用量均高于非癌症患者用量。而且药物利用指数(DUI)均≤1。结论该院麻醉药品使用合理,但应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4.
王鼎盛  葛敏 《海峡药学》2003,15(2):81-82
目的 调查我院2001年6月一2002年6月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合理、有效的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麻醉处方共1370张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我院门诊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共3种,其中哌替啶注射液使用处方数最多,3种麻醉药品的DUI均<1.O。结论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门诊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的麻醉药品处方共5410张,采用处方分析方法,并用DDD和DUI为指标进行用药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是硫酸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结论本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2001~2005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与管理情况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葛德升  庄卫红 《安徽医药》2007,11(9):841-843
目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本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与管理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采用本院微机管理决策系统药品管理子系统提供的2001~2005年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和人工方法统计的2001~2005年麻醉药品门诊和住院处方数据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本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其中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和盐酸吗啡片增幅较大;用于手术镇痛、麻醉辅助用药和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DDDS)居前3位的分别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片,药物利用指数(DUI)分别是1.20、1.15和1.01,余麻醉药品药物利用指数(DUI)<1.0,用法用量基本合理。结论用于手术镇痛、麻醉辅助用药的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将硫酸吗啡控释片和芬太尼贴片作为晚期癌症患者的首选止痛药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世启 《中国药业》2009,18(7):35-36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按麻醉药品管理规定及相关知识对门诊麻醉药品处方进行分析并分类统计。结果处方最多的品种是哌替啶注射液,为1550张,分别用于结石性疼痛(1230张)和癌性疼痛(931张);用药总量及单处方平均用药量最大的品种是吗啡注射液,分别为7405支和15.82支/张。结论门诊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口服途径给药相对偏少,哌替啶注射液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长期用药过多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04~2008年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8年为癌症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处方4 620张,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年均增长率(AARG)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癌症患者吗啡制剂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哌替啶注射液用量2006年大幅下降,2007~2008年已不用于癌痛治疗;布桂嗪片用量偏大,呈下降趋势。2006~2008年DDDs排序前3位的是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和布桂嗪片。2006~2008年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的DUI〉1,2004~2008年布桂嗪片的DUI〉1。结论: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但在剂型的选择、给药次数及联合用药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我院6462张麻醉药品处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医院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抽查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2008年全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处方6462张,进行年用量及用药比例统计、分析,并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其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该院常用麻醉药品有9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舒芬太尼注射液39.18%、芬太尼注射液(0.5mg)14.48%、吗啡注射液14.39%、哌替啶注射液13.93%、吗啡缓释片11.61%、吗啡片3.06%、可待因片1.76%、芬太尼注射液(0.1mg)1.49%、芬太尼透皮贴剂0.09%,前8种有2种的DUI太于1,6种的DUI小于1。结论该院位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06年度6441张麻醉处方,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芬太尼注射液消耗量8167支占首位,DUI=0.95;美施康定片消耗量为5373片,DUI=0.9;哌替啶(度冷丁)消耗量为2475支,DUI=0.3;吗啡针消耗量为1939支,DUI=0.33;吗啡片消耗量为1878片,DUI=0.25。结论:某三甲医院使用麻醉药品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