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原发性肝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ICC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仍是外科医生和ICC病人共同面临的巨大阻碍。然而由于ICC发病隐匿和恶性程度高的特性使很多病人初诊时便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早期筛查、准确临床诊断、充分术前评估及完备精准的手术方案是手术赖以顺利实施的保障。癌胚抗原(CEA)和CA19-9对ICC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影像学检查是诊断ICC的最重要手段。腹部超声是临床第一线的早期筛查手段;CT和MRI是临床上用于ICC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三维重建技术为术前残肝体积预估,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更直接更精准的信息。建立能准确预测ICC预后的分期系统非常重要。术前减黄是否需要尚存争议。残肝体积和肿瘤是否转移是判断手术可切除性的两个要点。腹腔镜探查、腹腔镜超声检查及术中快速冷冻活检是判断是否可实施根治性切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淋巴结转移(LNM)作为影响ICC患者手术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有多数指南建议在ICC根治性切除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LND)。然而,关于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的范围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价值,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故笔者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所存在的争议及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癌(ICC)是起源于肝内小叶间胆管至二级胆管以上的胆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约占胆管源性恶性肿瘤的10%。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CC根治性切除术中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及意义,国际上对此尚有不少争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可手术切除的ICC病人,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外科治疗的标准部分,有助于术后准确分期及选择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的ICC病人都应接受术后系统性治疗。但也有研究表明单纯化疗相对于手术切除能为已有淋巴结转移的ICC病人提供更好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7例IC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累积存活率,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77例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44.4%、27.6%、23.6%,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45例行根治性R0手术病人的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9.4%、50.0%和42.5%,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乙肝、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和病理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χ2=36.091,P<0.001)和肿瘤数目(χ2=9.496,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方式和肿瘤数目是影响I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R0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远期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而近年来,随着对IC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分期、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等外科治疗策略也在发生着转变。本文结合近年来临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ICC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ICC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3例ICC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成功随访到的132例病人用Cox回归模型,选择15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1.6%和11.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预后与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显著相关,而与是否输血、放疗、化疗、肿瘤大小、肝硬化、AFP、TBIL、A/G(白球蛋白比)、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结论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术后肝内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ICC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预后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改善ICC的预后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103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I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 103例ICC病人术后1年、3年生存率为77.70%、45.76%,无瘤生存率为67.65%、40.75%.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影响病人的无瘤生存率及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术前癌胚抗原(CEA)是影响ICC病人生存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神经束侵犯、脉管侵犯和术前CEA是影响ICC病人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ICC的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CC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规范ICC的治疗,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手术方式(是否需常规的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方案的制定,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姚青  张兴  刘昌  曲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40(11):1308-1313
目的 分析比较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癌(CHC)病人术后的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2004—2015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0 672例,其中包括HCC病人 9044例,ICC 病人1421例,CHC病人 207例。所有病人包括完整的TNM分期、手术、生存时间及生存状态等信息。比较3种肿瘤术后总体生存(OS)情况及长期预后差异。同时观察N分期亚组(N0组、N1组)及肿瘤直径亚组(0~<2 cm组,2~5 cm组,>5 cm组)中3种肿瘤病人的预后差异,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进一步行交叉生存曲线Landmark分析。结果 自2004—2015年3种病理学类型肝癌病人的3年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HCC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明显优于ICC与CHC。ICC与CHC病人术后的早期预后(<40个月)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HC病人的长期预后(>40个月)显著优于ICC病人(P=0.014)。对影响肿瘤分期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分期行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所有亚组中,HCC病人的预后均优于ICC与CHC,而在N0期亚组以及肿瘤直径<5 cm的亚组中,ICC预后最差;而N1期亚组及肿瘤直径>5 cm的亚组中,CHC预后最差。结论 3种病理学类型肝癌病人中,HCC预后最佳,而CHC与ICC在早期(40个月内)虽无预后差异,但CHC的长期预后(40个月以后)明显优于ICC。此外,肿瘤直径>5 cm及N1分期的CHC病人预后差于其他两类肝癌,可能与其具有较强的肿瘤干细胞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从1996年11月至2000年5月共有10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并随访调查。成功回访79例(76·0%)。对16个临床病理因素(年龄、性别、慢性肝病史、HBsAg携带、手术方式、辅助治疗、腹水、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侵犯、肿瘤大小、肿瘤坏死、肿瘤包膜、肝内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肝硬化)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以了解它们对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79例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4%,17·3%和9·6%。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性别(P=0·0221),HBsAg携带(P=0·0115),手术方式(P=0·0042),辅助治疗(P=0·0389),腹水(P=0·0001),临近器官侵犯(P=0·0220),肝内转移(P=0·0000),TNM分期(P=0·0001)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HBsAg携带、腹水和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规则性肝切除是改善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CC)的肝内第二常见恶性肿瘤,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绝大多数ICC病人临床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存在肝内多发病灶、浸润重要血管或肝外远处转移,手术通常无法达到R0切除,即使手术切除,术后也有一部分病人会因术前合并的肝功能不全和黄疸而出现肝衰竭。因此,有不少中心尝试针对ICC行肝移植术,但是早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存在术后容易复发和生存期短等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中心将ICC列为肝移植的禁忌证。后来有部分中心发现针对早期ICC(直径≤2 cm的单发病灶)行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同时针对进展期ICC采取新辅助治疗+肝移植,疗效也十分理想。可是受限于供体短缺,ICC肝移植开展并不广泛,因此,应该积极实施活体肝移植或接受边缘供肝,以期改善ICC病人的总体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HEN Ya-jin, SHANG Chang-zhe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a-jin??E-mail??cyj0509@126.com
Abstract 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keeps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CC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often remains asymptomatic until an advanced stage. Thus, regular screening of the populatio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is essentia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ICC. The current ICC staging systems provide helpful clinical referenc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argues about which impact fact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staging system. Therefore,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 as to amend the current staging system.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s mainly with surgical resection are an optimal treatment method for ICC. Radical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lymphadenectomy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ICC patients. For those who have losen surgical treatment chance or suffered recurrent ICC, non-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may also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IC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是目前肝内胆管癌(ICC)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下,其作用将发生变化。ICC侵袭转移能力强,主要沿Glisson鞘转移和淋巴转移,基于门静脉流域的解剖性肝切除更具肿瘤学意义。随着腔镜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可能更具技术优势。初步研究表明,腹腔镜下ICC根治术相较于开放手术拥有更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可能相媲美的肿瘤学疗效,同时还须积累更多病例及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这一技术的微创性和有效性。严格选择适应证,成熟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技术储备和优良的手术装备,同质化的肿瘤学外科原则是安全探索腹腔镜技术在恶性胆道肿瘤中应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较为少见、高度侵袭性的原发肝脏恶性肿瘤。ICC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手术治疗是惟一的根治性手段,局部治疗近年技术有较多大的进展,主要包括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局部治疗可贯穿于ICC治疗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早期ICC病人,局部治疗有达到治愈的可能;对于中晚期ICC病人,局部治疗可以降低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延长生存,甚至有机会通过局部治疗获得手术机会;而辅助介入治疗或者放射治疗也可以降低根治性术后病人复发的风险。由此可见,局部治疗是ICC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肝右后区切除术是难度较高的大范围肝切除术式之一。须熟悉Rouviere沟、肝后下腔静脉间隙和下腔静脉旁间隙等解剖结构,选择适当的手术体位、手术入路、断肝平面、肝血流控制方式,制定流程化的手术思路。这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学习曲线,同时减少手术中转开腹和术中输血的发生,达到腹腔镜右后区切除术的同质化,最终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5.
在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胆道良性疾病诊治的当今,胆囊癌诊治的微创化进程尚非常缓慢,主要应用仍然集中在腹腔镜探查、腹腔镜下超声检查进一步术中分期以及晚期病人的腹腔镜下短路手术方面。针对胆囊癌的根治性切除,早期的少数尝试所致的不良预后使得其一度被列入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诚然,良性疾病只需克服技术上的瓶颈,而恶性疾病更要兼顾肿瘤预后。但近来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完全腹腔镜途径治疗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不仅能在肿瘤学上与传统开腹途径具有可比性,还能带来微创化的优势。然而回顾其发展历史,早期亦饱受肿瘤学疗效的拷问。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诊治中的作用仍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18年4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第一版肝细胞癌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新的指南从流行病学、疾病监测、诊断、复查、分期标准、反应评估等方面对肝细胞癌的管理进行了推荐;从肝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和放疗、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全身治疗、姑息和支持治疗等方面对肝细胞癌的治疗提出了建议;最后,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设计和研究方向给出了意见。指南内容丰富,值得我国肝脏病学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对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ICC的14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CA19-9、CA125水平ICC病人的临床特征。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都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P=0.029)。根据术前CA19-9和CA125是否为阳性[CA19-9>37 kU/L为CA19-9(+),CA19-9≤37 kU/L为CA19-9(-),CA125>35 kU/L为CA125(+),CA125≤35 kU/L为CA125(-)]分组结果显示:CA19-9(+)/CA125(+)组病人预后明显低于CA19-9(-)/CA125(-)或CA19-9(+)/CA125(-)组(P<0.001,P=0.008)。不论 CA19-9(+)或CA19-9(-),CA125(+)病人肿瘤TNM分期较差(P=0.023,P=0.005)。结论 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可更好的预测ICC病人的预后,原因可能与术前血清CA125阳性ICC病人TNM分期处于更晚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Anatomy and surgical plan of laparoscopic right posterior sectioniectomy CHEN Ya-jin??CHEN Jie.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Ya-jin??E-mail??cyj0509@126.com
Abstract Laparoscopic right posterior resection of the liver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major liver resection. Through the anatomical application of Rouviere’s sulcus??posterior inferior hepatic vena cava and inferior vena cava periventricular space??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position??surgical approach??liver parenchyma incision plane??liver blood flow control methods and the procedure of surgical procedure were established. The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learning curve??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surgery??while reducing the transfer rate and transfusion rate of the operation??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f laparoscopic right posterior resection homogenization??and ultimately benefit mo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合并大血管侵犯肝细胞癌的外科治疗,目前存在技术难度、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与肿瘤学疗效获益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国内外指南共识存在分歧,分型方法也有差异。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或许能为病人带来可重复性的获益,但仍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肝脏肿瘤可切除、分型较好的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肝静脉癌栓(HVTT)或下腔静脉癌栓(IVCTT)的病人实施手术切除,并得到了可重复性的获益。但对于侵犯门静脉主干的PVTT,以及侵犯心房的IVCTT实施手术切除,大部分学者仍持谨慎态度。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将为该领域带来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最终促进指南共识的修订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Oddi括约肌功能认识的深入,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模式正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发生着改变。“一期化”微创手术、括约肌功能保护、加速康复等观念正在逐渐成为诊治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主流发展方向。腹腔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以及胆道镜技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优化组合,以达到清除结石、防治并发症发生和加速康复的目的,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仍是疑难病例及各种微创手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