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瘤 ,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原发性脑肿瘤以胶质瘤为最多 ,在我国 ,占颅内肿瘤的 3 3 3 %~ 58 9% ,平均 4 3 5% ,国外也类似这个比例[1] 。97%的胶质瘤发生在颅内 ,性别发病率男∶女 >1 ,发病高峰在 1 0岁之前和 2 5岁之后。胶质瘤的基本治疗方法 ,目前仍首选手术切除 ,配合放疗、化疗等。胶质瘤预后差 ,其 5a生存率因组织学类型而异 ,Berger等[2 ] 报道星形细胞瘤为 4 4% ,少枝胶质细胞瘤为 61 % ,室管膜瘤为65% ,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 ,其 5a生存率只有 5%。恶性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细胞瘤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其生长的不规则性 ,难以做到彻底切除 ,胶质瘤周围正常脑组织对放射线耐受差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辅以适当的放疗 ,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我院自 1995~ 2 0 0 0年 ,采用手术切除与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放射治疗脑胶质瘤 1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1 临床资料14例病人 ,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 49岁。CT影像显示肿瘤直径均 >5 0cm。病理诊断 :星形细胞瘤Ⅱ级 9例 ,Ⅲ~Ⅳ级 5例。首次接受治疗 8例 ,术后复发者 3例。手术次全切除肿瘤后插植 6例 ,部分切…  相似文献   

3.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是脑的最常见的恶性胶质瘤,约占胶质瘤总数的1/3.大脑半球浅表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可用手术切除,肿瘤位于深部者可做部分切除加减压术.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手术加放疗加化疗能否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治疗中颅压升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报道极少,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1 脑肿瘤1 1 治疗原则神经胶质瘤 :①星形细胞瘤 :Ⅰ级~Ⅱ级术后外照射 ,Ⅱ级、Ⅲ级、Ⅳ级有条件者应进行手术切除加术后外照射。浅部胶质瘤可行术中放疗。②室管膜瘤或室管膜母细胞瘤 :因肿瘤部位较深 ,且周围有重要神经组织结构 ,术中放疗不适宜。③胶质母细胞瘤或多形性胶母细胞瘤 :恶性度高 ,浸润广泛 ,分界不清 ,预后差 ,手术难以切除 ,短期内可复发 ,术中放疗难有效果。④少枝胶质细胞瘤 :恶性度高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适于术中放疗。⑤髓母细胞瘤 :好发于儿童小脑侧部 ,应行术后全中枢神经照射。因肿瘤部近脑干 ,不宜术中放疗。脑…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于颅内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60例病人.术后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或适形放射治疗技术,Ⅰ、Ⅱ级胶质瘤放疗剂量以54Gy为分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1、2、3a生存率及P值,Ⅲ、Ⅳ级胶质瘤放疗剂量60Gy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1、2、3a生存率及P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 -36),Ⅰ、Ⅱ级胶质瘤两组1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3a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值小于0.1,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胶质瘤1a、3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a生存率有明显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及调强适形放疗技术1、3a生存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胶质瘤术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剂量可以影响胶质瘤病人的2a、3a生存率.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剂量对病人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纯岛叶5例,额叶-岛叶10例,颞叶-岛叶14例,额叶-颞叶-岛叶9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0例.病理检查结果:星形细胞瘤34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2例,Ⅲ级4例,Ⅳ级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6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无变化,2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加重.随访22例,时间6~15个月,8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2年后死亡,偏瘫、失语各2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安全、有效.了解岛叶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岛叶胶质瘤,减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病例资料,术前依据肿瘤与豆纹动脉的关系分为侵入型和挤压型,均开颅手术,在充分暴露外侧裂基础上,肿瘤涉及额叶4例增加额叶暴露,涉及颞叶5例增加颞叶暴露,术中使用超声刀、神经导航减少血管损伤,沿解剖边界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肿瘤影像学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少突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9例症状较术前好转,3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加重.结论 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仔细辨析重要解剖标志,利用外侧裂提供的操作空间,使用超声刀和神经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并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预后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脑胶质瘤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79例脑胶质瘤患者,星形细胞瘤62例,少突胶质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手术行肿瘤完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9例,手术至放射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0 d(12~261 d),放射治疗中位剂量54 GY(30~64 GY).40例于放疗20~40 GY后配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2~62个月).结果 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的3年生存率(OS)依次为83.33%、48.3%和18.18%,后者与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的3年OS各为79.31%和26%(P=0.000),肿瘤全切与次全切者的3年OS各为73.33%和30.61%(P=0.000),放疗前KPS≥70与<70者的3年OS各为65%和28.2%(P=0.002),年龄≤40岁与>40岁者的3年OS各为58.33%和29%(P=0.012),在5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42例采用全脑配合局部野放疗,8例采用局部大野照射,两组3年OS各为28.5%和25%(P=1.000),放疗后出现钙化与不出现钙化3年OS各为88.89%和41.43%(P=0.011),配合与不配合化疗(P=0.35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小(P=0.0329)、肿瘤级别的高低(P=0.0219)、手术切除的程度(P=0.0165)、放疗前的功能状态KPS评分(P=0.0212)、放疗是否配合化疗(P=0.0185)、放疗后瘤灶钙化与否(P=0.0389)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瘤的预后明显优于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肿瘤,年龄较小(≤40岁)、KPS评分≥70、肿瘤全切、放疗配合化疗、放疗后出现钙化是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而性别,术前肿瘤大小,手术至放疗时间长短对预后影响不明显,全脑放疗对高级别胶质瘤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恶性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因肿瘤呈浸润性生长,难以手术切除干净,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后及时进一步放疗及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同步口服替莫唑胺(TMZ)对16例,经病理确诊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残留及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除脑星形细胞瘤是目前根治该肿瘤的主要手段。由于脑胶质瘤难以切除干净 ,术后肿瘤易复发 ,1 990年 1 0 -2 0 0 1年 1 0月我们采用手术加放疗治疗 65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65例经CT检查发现为脑星形细胞瘤 ,术后病理证实CT检查正确。男 47例 ,女 1 8例 ,年龄 2 4-71岁 ,平均 3 9岁。病变部位分布 ,额叶 2 4例 ,顶叶 1 8例 ,小脑 1 0例 ,颞叶 7例 ,额顶区 6例。病理按Kernoham四级分类 :Ⅰ级3 4例 ,Ⅱ级 1 4例 ,Ⅲ级 1 0例 ,Ⅳ级 7例。1 .2 方法65例全部经开颅手术 ,按照手术医师肉眼所…  相似文献   

12.
840例脑星形细胞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好,Ⅱ~Ⅳ级预后较差。本组5年生存148例,生存率为17.6%,10年以上生存32例,生存率为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 对 1996~ 1999年 94例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采用Kaplan -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减低 (P <0 .0 5 ) ,肿瘤部分切除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肿瘤全切者 (P <0 .0 5 ) ,照射剂量小于 5 0Gy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大于 5 0Gy者 (P <0 .0 1)。结论 年龄、照射剂量、病理学分级、肿瘤切除范围、Karnofsky评分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歌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54-556
目的:探讨胶质瘤手术程度、病理级别及规范化治疗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不同的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经病理证实脑胶质瘤患者32例中,I~II级星形细胞瘤1年生存率为58.8%,而III~Ⅵ级星形细胞瘤则下降至20%,3年生存率分别为23.5%和0%。手术治疗以全切除生存率最高,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8.46%。与之相比,大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生存率降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0%和11.1%、0。规范化手术+放疗+化疗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其次为手术+放疗(66.7%和16.7%),手术+化疗(4.4%和11.1%)。单纯手术的生存率最低(18.8%和7.7%)。结论:手术程度、病理级别及规范化治疗等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手术全切及规范化治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临床上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当前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已是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的常规方案,由于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并影响和侵袭正常的脑组织,手术常难彻底切除、术后放疗效果欠佳,辅助性化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高分级胶质瘤化疗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临床上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当前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是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的常规方案。由于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并影响和侵袭正常脑组织,手术常难彻底切除,术后放疗效果欠佳,辅助性化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就高分级胶质瘤化疗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分析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39例,按WHO分类为II级。星形细胞瘤2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2例。患者年龄7~61岁,平均41.5岁。临床表现颞叶癫痫发作26例。术后30例接受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均行广泛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1例,随访期3月至4年,癫痫发作消失13例,癫痫症状明显缓解8例,证实肿瘤复发2例。结论:颞叶内侧低级别胶质瘤广泛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840例脑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 ̄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 ̄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 ̄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颅内胶质瘤发病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1.2%[1].高级别胶质瘤(HGG)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AO)、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AOA)、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和Ⅳ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以AA和GBM最为常见,占HGG的80%以上[2].有学者[3]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其磷酸化蛋白(p-Cx4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认为这两种蛋白可能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A患者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1%和25.9%[4].GBM患者的不治生存期<6个月,综合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2~14个月[5].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证实采用替莫唑胺(TMZ)同步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后续6周期TMZ辅助化疗的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HGG患者的生存[6-8].  相似文献   

20.
谷春平  金玉红  贾倩 《吉林医学》2006,27(8):939-939
脑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年发病率为5 ̄8/10万人,治疗上以外科手术切除及手术后化疗为主,替莫唑胺(temozolomide)主要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特别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相对于放射治疗及其他脑胶质瘤化疗药物,替莫唑胺不良反应较轻微。我科于2005年始尝试将替莫唑胺产品应用于胶质瘤术后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高于以往国内外统计[2]。现将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概括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4例,年龄36 ̄48岁,均已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星形细胞瘤II ̄III级4例,III级7例,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