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质类固醇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8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PKP后,随机分成两组,1组术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1~2次和2周后开始常规全身使用,另1组术后1个月开始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住院期间每日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角膜植片的情况。结果应用皮质类固醇组未见真菌复发率增高,前房反应比对照组明显轻。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适当掌握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剂量,对减轻术眼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排斥率非常有效,且不会引起真菌复发  相似文献   

2.
康宁克通-A在眼外伤及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康宁克通-A在眼外伤及手术后葡萄膜炎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对临床上眼外伤和手术后引起的长期葡萄炎病例中,其中眼球破裂伤45眼,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内障及葡萄膜炎37眼,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14眼,交感性眼炎6例12眼,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6眼,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治疗,炎症反应控制后结膜下注射康宁克通-A,观察并记录视力及裂隙灯检查情况。结果: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裂隙灯检查葡萄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得到控制,没有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结论:康宁克通-A在治疗眼外伤及手术后葡萄膜炎和免疫排斥反应中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范围广等优点,防止了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停药后的反跳现象,减少了全身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内炎症反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由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刺激及机械性损伤眼内组织,虹膜睫状体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色素播散,人工晶体表面出现各种类型的细胞及沉着物。渗出到房水中的巨噬细胞附着于人工晶体表面成为细胞反应的主体。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久即在其表面形成蛋白膜,最后变成坚实的纤维膜。由于术后炎症,昌体上皮增生或虹膜基质及肌纤维肉芽增生而引起虹膜后粘连和瞳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类型的外伤之后,角膜易有血管侵入,其中炎性损害更为突出,此时血管反应伴有炎性细胞侵入。有些作者认为某些细胞及其产物有可能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其中多形核白细胞的侵入可能是主要因素,至少可能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素是炎症反应的有力介质。一些非皮质类固醇的前列腺素抑制剂,如消炎痛,可能以某种方式改变角膜损伤的炎症反应,即一方面可避免皮质类固醇制剂的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又能有效地抑制角膜的新生血管形成。本报告表明消炎痛对烧伤所致的角膜血管反应有中等度作用。作者使用16只白色家兔进行单盲随机抽样实验,每眼都使用同样的电流烧灼位于角膜上方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48例(50只眼)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50只眼术前均无葡萄膜炎病史。术后早期(1周)眼内反应性炎症消失后,出现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1)发病时间最早在术后10天,最迟在术后5月,平均27天。(2)临床表现各异:眼痛、视力下降或无任何自觉症状。人工晶状体前膜可2天内出现。(3)37只眼经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炎症消失;11只眼人工晶状体前膜用YAG激光治疗;1只眼经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仍反复发生葡萄膜炎,手术取出人工晶状体后再未复发;1只眼经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仍反复发生葡萄膜炎,眼球轻度萎缩。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引起。术后定期复查、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YAG激光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在人群中多发于激素中、高度反应者 ,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以慢性多见。无论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均可引起 (常见于局部应用者 )。早期停用 ,有自愈倾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 ,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其中对人眼小梁组织和细胞的实验研究有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由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刺激及机械性损伤眼内组织,虹膜睫状体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渗出,色素播散,人工晶体表面出现各种类型的细胞及沉着物。渗出到房水中的巨噬细胞附着于人工晶体表面成为细胞反应的主体。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久即在其表面形成蛋白膜,最后变成坚实的纤维膜。由于术后炎症,晶体上皮增生或虹膜基质及肌纤维肉芽增生而引起虹膜后粘连和瞳孔变形。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概括了预防和处理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措施及今后尚需探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在人群中多发于激素中、高度反应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关系密切,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多见。坎论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均可引起(党风于局部应用者)。早期停用,有自愈倾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遗传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对人眼小梁组织和细胞的实验研究有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在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其副作用之一是可能诱发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了解这种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与应用皮质激素的关系,识别其特征,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后囊下白内障与全身应用皮质类同醇的关系 Black等(1960)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报告的44例用糖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7例(39%)发生了双侧后囊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方法 我院近2年全身及局部应用抗排斥反应药物的方法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成功者34例(4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药物治疗的经验.结果 48眼成功病例均为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者.其中21眼配合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27眼局部滴用环胞霉素A滴眼液;4眼应用FKS06滴眼液.全部病例角膜植片恢复透明或半透明.46眼视力恢复至排斥反应发生前水平.结论 在诸多的抗排斥反应药物中,皮质类固醇仍然是首选及非常有效的药物.尤以局部应用为抗排斥反应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手术由于机械、化学、免疫和其它因素导致血-房水屏障破坏,不可避免地发生眼内炎症反应,为了尽量减轻这种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注重提高显微手术操作,以避免术中操作所致的直接机械性损伤,并应用肝素前房灌注液抽吸皮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ECCE术后早期眼前节炎症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感染性眼部炎症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常常提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然而,常规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均有效,因此还需给予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从本质上更为有效,但通常不是首选药物。尽管如此,由于眼部独特的生理解剖学特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整体复杂性,非感染性眼部炎症的治疗后缓解率无明显改善。新出现的生物药物制剂和纳米技术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有望大大改善非感染性眼部炎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运甲  陈建敏 《眼科研究》1996,14(2):133-134
细菌性角膜炎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皮质类固醇对本病的不良作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角膜溃疡期禁用皮质类固醇[1]。然而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仅仅用抗生素并不能使急性炎症的损害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我们曾对22例细菌性角膜炎在有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微量激素点眼,取  相似文献   

14.
已知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为强阳性。此种眼压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乃由遗传所决定,Becker 和 Ar-maly 等认为,其遗传方式是由对决定皮质类固醇反应性的等位基因按孟德尔氏法则而遗传的。由于正常眼和青光眼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差异明显,故认为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与青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郎格罕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兔PRK术后角膜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的变化,以及眼局部应有皮质类固醇对LCs的影响。方法 应用ATP酶染色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PRK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各区域LCs的分布、密度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RK术后第1~7天角膜中央区基质层有炎症细胞浸润。术后第5天双眼角膜中央区上皮有LCs出现,密度逐渐增加;角膜周边区和旁中央区上皮LCs密度也逐渐增加,直至术后第21天。局部应用0.1%地塞米松眼液后角膜上皮LCs的密度减少。结论 PRK术能引起角膜上皮LCs分布改变和密度增加。术后眼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降低角膜上皮各区域LCs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术后诱发坏死性巩膜炎二例陈钢锋(浙江省温岭第一医院眼科,317500)例1女,72岁,左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20天疼痛,异物感。眼部检查:左眼睫状充血,前房轻度渗出。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眼内炎症消退,但疼痛不止,对各类止痛剂无效。术后25天,上方角膜...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10例12眼,年龄45~79岁,平均67岁。全部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5~10d)眼内葡萄膜炎反应基本消失后,突然发生急性葡萄膜炎反应,发病时间为术后13~37d.平均18.75d。全部患者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散瞳剂治疗。结果眼部炎症10d左右基本消失。除1眼视力下降外,其余视力均达反应前水平,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早治疗可预防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8.
牟章兵  朱晋  谢艾芮 《眼科研究》2009,27(4):311-311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的常用药物,在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屈光回退和弥漫性层间角膜炎(difffus lamellar keratitis,DLK)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但长期使用可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表现比普通患者更复杂,现将近期诊治的LASIK术后急性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LASEK术后Haze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陈丽华  江萍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33-1135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主要是凋亡机制介导的角膜创伤愈合过程。通过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来减弱创伤愈合反应,以及应用锌制剂、细胞因子调控等来阻断角膜细胞凋亡,可以预防和治疗Haze的形成,提高LASEK的稳定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是眼内炎症的已知并发症。以往的病例报告,并未观察到经过治疗及未经治疗病例的新生血管形成的最后发展。作者报告3例伴有眼内炎症的视乳头新生血管形成病例,经扩瞳、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后6周至3个月,随着炎症的消退,新生血管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