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12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进行,计算机检索CNKI 1994/2004与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相关文章,文章须有对照组,并以“欧洲卒中量表”为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应用Meta分析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8项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纳入8篇文章进入Meta分析。①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脑水肿体积比较:综合检验Z=0.16,自由度10,P〉0.2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的比较:综合检验Z=4.39,自由度10,P〈0.001;ES:d平均=1.24。③治疗组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评分的比较:综合检验Z=28.05,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2.44。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5.39,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1.36。结论:局部亚低温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脑水肿量,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脑水肿量分别为(21.52&;#177;5.52),(19.48&;#177;5.47)mL;而亚低温组脑水肿量分别为(17.14&;#177;4.57),(12.57&;#177;4.01)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6,8.45,P&;lt;0.05)。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为(53.95&;#177;8.78),(62.43&;#177;7.95)分;亚低温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60.90&;#177;8.73),(71.38&;#177;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21例患者采用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对全头颅及颈项部进行有效降温,30~60min后测脑温可降到35℃以下,1.0~2.0h更换致冷物,维持颞肌温度在33~35℃,肛温保持在37℃左右,连续应用48h。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亚低温能减轻脑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12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进行,计算机检索CNKI1994/2004与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相关文章,文章须有对照组,并以“欧洲卒中量表”为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应用Meta分析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8项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纳入8篇文章进入Meta分析。①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脑水肿体积比较:综合检验Z=0.16,自由度10,P>0.2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的比较:综合检验Z=4.39,自由度10,P<0.001;ES:d平均=1.24。③治疗组亚低温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评分的比较:综合检验Z=28.05,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2.44。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欧洲卒中评分的组间比较:综合检验Z=5.39,自由度16,P<0.001;ES:d平均=1.36。结论:局部亚低温可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体积,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1例患者采用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对全头颅及颈项部进行有效降温,30~60min后测脑温可降到35℃以下,1.0~2.0h更换致冷物,维持颡肌温度在33~35℃,肛温保持在37℃左右,连续应用48h。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提示:亚低温能减轻脑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两组病人分别行常规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测定病人鼻咽温,观察两组间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差别,以及亚低温对平均动脉压、脉搏、血离子、PCO2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间有明显差异,鼻咽温与脑水肿量间呈正相关,与欧洲卒中评分间呈负相关,两组血离子、Pco2、脉搏、平均动脉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彭光善  罗娇利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87-2189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局部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局部亚低温+依达拉奉治疗组(联合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入院时和治疗d14行头颅CT扫描,测定出血量和水肿量;并于治疗前、后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行CSS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8.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广玉  王德生 《现代康复》2000,4(7):1102-110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两组病人分别行常规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测定病人鼻咽温,观察两组间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差别,以及亚低温对平均动脉压、脉搏、血离子、PCO2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脑水肿量、欧洲卒中评分间有明显差异,鼻咽浊与脑水肿量间呈正相关,与欧洲卒中评分间呈负相关,两组血离子、Pco2、脉搏、平均动脉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颖  刘彬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4):307-307
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如何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是降低脑出血死亡率的关键。我们选择符合条件的8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了病变侧亚低温对脑出血所致的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了脑出血治疗的新途径及应用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懿  徐金枝 《中国康复》2007,22(4):261-26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维持头部温度32-35℃。结果:治疗第7天时,脑卒中评分(NIHSS)2组均比治疗前下降,第14天时亚低温组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0、60、90天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老年人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及应激性疾病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仅采用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入院时、治疗后1周血浆CRH、ACTH、Cor、AVP的变化以及应激性疾病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1周后,应激激素(CRH、ACTH、Cor、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应激性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应激性溃疡)明显好转(P<0.05),且局部亚低温组应激激素水平和应激性疾病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抑制脑出血的应激反应,稳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改善应激性疾病,是亚低温治疗的另一条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分别于病人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末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治疗第15天及30天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5天及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可用于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EHSA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含量。同时检测26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病人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S-100b蛋白可作为脑梗死病情观察指标。2局部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梗死病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提示局部亚低温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2在东莞市东城人民医院进行。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4),检索词包括脑出血和亚低温。文献纳入标准是:论文内容包含有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为计量资料,应用欧洲卒中量表或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章中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和对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再分析,评价其综合显著性差异和效应大小。结果:共纳入14篇符合要求的文献。①治疗组在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综合检验Z=22.82,自由度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6.10。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综合检验Z=14.54,自由度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4.23。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程度的组间比较:Z=9.83,自由度8,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2.80。④治疗组在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的过氧化脂质比较:Z=6.78,自由度6,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1.55。⑤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过氧化脂质比较:Z=12.72,自由度6,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2.71。⑥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过氧化脂质变化程度的组间比较:Z=3.07,自由度6,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0.93。⑦治疗组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比较:Z=9.40,自由度26,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2.41。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的组间比较:Z=4.60,自由度26,P<0.0005;效应大小:d平均=1.21。结论: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降低急性期过氧化脂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脑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1周颅内压(ICP)、血氧饱和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能有效地控制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惠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19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CAM-1和IL-1β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第3天常规治疗组ICAM-1和IL-1β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发病第7天,局部亚低温组血清ICAM-1和IL-1β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出血后患者血清ICAM-1和IL-1β的浓度,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CT下血肿体积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1例,予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降颅内压、止血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 mg注入1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静脉滴注,7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CT下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CT下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周围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T下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颅内血肿、水肿体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姚培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03-2303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有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不断推行,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已向着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向发展。笔者对2009-05-2010-06在本科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