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龄与性别:本组20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1岁,40~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4例,70岁以上5例,女性3例,男性17例,男女之比为5.8∶1。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本组20例,发生心律失常为17例,其发生率为85%,其中前壁梗塞1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65%,前间壁梗塞占30.76%,下壁梗塞5例,发生心律失常4例占20%,说明前壁梗塞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前间壁梗塞多见。心律失常性质与梗塞部位:本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动过缓2例,均发生于下壁梗塞。室性期前收缩7例,发生于前壁梗塞6例,占85.7%,交界性心律1例,左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更塞的死亡率颇高,有人在统计11153例心肌梗塞病人中,死亡率高达33.1%,其中约50%为猝死,且多数死于发病后48小时内。近年来,广泛应用严密的监护装置后,急性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发现率较前明显提高,自80—95%不等。同时也为心律失常的早诊早治创造了条件,而使死亡率于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且血钾降低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已被世人注意。而低钾血症是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因素之一。有人报道在冠心病监护单位中,发现77%的室颤患者血钾浓度低于3.8mmmol/L。本文通过对15例AMI患者血清钾含量、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1992年至1998年收治的AMI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54~84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观察我院脑干梗死患者51例,以探讨脑干梗死部位与心律失常类型的关系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常见合并症之一,关系着病人的病情和预后。本文对18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律失常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18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系我院1979年6月至1984年7月五年间资料较完整的病例,其中男124例(68.5%)、女57例(31.5%);男性为女性的7.17倍。最低年龄34岁,最高为88岁,平均60.8岁;男性平均年龄为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经常并发心律失常,约达80~90%,而其中约有40~45%是一过性的,不须特殊治疗,还有40~45%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不治疗可影响予后,甚至丧命。本文将216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心律失常加以分析,其结果介绍如下。结果及讨论一、急性心肌梗塞中心律失常的概况 216例中男157例,女59例,男女之比为2.7:1。216例中出现心律失常者149例,占69%。心律失常250例次,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等。见表1。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期前收缩最多占38.8%,其中室性期前收缩较多,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占30.1%,束支传导阻滞达18%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发生心律失常极为常见,自应用监护治疗以来,通过严密观察发现其发生率几乎是100%。它们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是最初24小时内,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后,心肌缺血缺氧和细胞内外电解质失调,造成电解质紊乱,起搏传导系统的血供不足或中断,造成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另外,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鲁先秀 《黑龙江医药》1998,11(4):251-252
本文回顾性地研究了12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症状,诱因,性别,年龄,部位及死亡原因等。结果显示,病死率达26.4%,死亡患者中有典型胸痛者占33.3%。心肌梗塞部位以前壁最高 ,广泛前壁梗病死率最高,发病后72小时内死亡者75.75%,死亡原因多为心衰。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我科1987—1991年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系统监测资料完整者9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58.5岁。其中工人39例,干部31例,家务15例,农民5例。梗塞部位:单纯前壁24例,前壁合并其它部位11例。单纯下壁12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右室梗塞者14例。单纯前间壁18例,前间壁合并其它部位6例,高侧壁合并其它部位、心内膜下心梗  相似文献   

12.
<正>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可为防治AMI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986年至1991年内我院收住院的162例AMI患者,AMI诊断按WHO公布的标准,根据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综合判定。梗塞部位和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_c延长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军区总医院250031)卫亚,尤乃祯,曲莉霞,王益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和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资料分析,探讨AMI病人Q-T_c延...  相似文献   

14.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室复权状况,判衡心肌电活动是否稳定的一项指标,木文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摔死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愈后价值.QT离散度是指同一心电图中最大QT间或与最小QT间期之差[‘].即QTopTmax-QTmin.l资料与方法本文收录了112例曾在我院近年接受治疗的AMI患者在梗塞后4助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男对例,女39例,年龄2ds87岁,平均58.62岁.112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中9例摔死.所有患者发病时均无电解质紊乱,也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电子及人工监护的普及,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死率已经大为降低。国外已由过去的30~40%降低至15~25%左右,国内由于发挥了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电子监护、人工监护,尤其中西医结合卓著成绩,使整个AMI的病死率降至15%左右,更有报告降至3.1%左右,比国外报告为低。国内外一致认为成绩的取得与监护和电学治疗的进展有关,其次化学治疗,尤其利多卡因在予防AMI并发室性  相似文献   

16.
当急性心肌梗塞(AMI)出现心原性恶心和/或呕吐时,传统认为与下壁梗塞有关。最近,Herlihy等研究表明,呕吐与 AMI 的具体梗塞部位无关,但于梗塞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重复性研究。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符合 WHO 标准的住院 AMI 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2~87岁(平均62岁)。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间壁)者19例,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0~1982年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选择在住院一月内死亡的27例进行了分析。近期死亡率为21.8%。平均年龄为64岁。主要死因:休克合并心衰者41.5%,心律失常者25%,猝死30%。不同的梗塞部位及范围其病死率:广泛前壁、间隔部及下壁分别为25%、16%、18.5%;广泛前壁主要死于心衰、心源性休克,而下壁梗塞全部死于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监护体会三明市第二医院王丽华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或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死亡。因此,严密的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自1994年CCU病房开展工作以...  相似文献   

20.
冀秋娣  石嘉玲 《天津医药》1994,22(8):454-456
对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观察冠脉再灌注生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冠脉再灌润组与未灌注组比较,前者心律失常明显增多,再灌注后8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最为频繁。室早发生率100%,室性自搏心(AIVR)次之,19例出现短暂室性心动过速,本组无1例出现室颤。仅有4例出现缓慢心律失常。认为心律失常呈良性过程,个别病例需引起注意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