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比重建钢板和克氏针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锁骨骨折患者,均给予内固定治疗,随机分为重建钢板组37例和克氏针组38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与克氏针组比较,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长、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建钢板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 虽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重建钢板内固定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并未明显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高耀  陈秋文 《中外医疗》2013,32(10):63-63,65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根据采用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重建钢板组(60例)和克氏针组(40例),观察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重建钢板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克氏针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克氏针组的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要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付雄 《吉林医学》2015,(3):469-470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6例(A组)和克氏针内固定15例(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8±2.9)周,B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8±2.8)周;术后A组优良率87.5%明显优于B组的73.3%(P<0.05);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更有利于锁骨骨折的愈合,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给予A组患者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给予B组患者重建钢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总长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B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Neer评分低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重建钢板和克氏针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锁骨骨折患者,30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56例重建钢板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重建钢板组手术时间、术后优良率与克氏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重建钢板治疗复杂锁骨骨折临床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85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保守治疗组,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改良术式重建钢板组.对三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作比较.结果 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35例(97.4%),差1例(2.8%);改良术式重建钢板组,优良28例(100%),差0例(0%),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差异.保守治疗组优良人数10例(47.6%),差11例(52.4%),保守治疗组与两个手术组统计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无临床差别,保守治疗组临床效果不如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谭凤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196-2196
目的:比较重建钢板固定与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将锁骨骨折患者68例分为两组。A组46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B组22例,应用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6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中位时间12个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两组的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费用优于A组,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A组。结论:锁骨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式各有优缺点,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固定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段干扰小、骨折愈合快及经济实用等优点,虽然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如能准确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可以弥补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AO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TAM系统评价法评价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比较两组疗效、重返工作岗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结果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97,P<0.05);骨折愈合时间(t=8.74,P<0.01)、重返工作岗位时间(t=8.75,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感染、畸形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7.48,P<0.01)。结论从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并发症相比,AO微型钢板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克氏针加重建钢板髓内外结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克氏针加重建钢板组采用克氏针加重建钢板髓内外结合内固定,重建钢板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根据Edward对锁骨骨折愈合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评价,数据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氏针加重建钢板组优良率为83.33%,重建钢板组优良率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克氏针加重建钢板髓内外结合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较采用重建钢板固定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44例(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46例(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79.54%)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P<0.01);2组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且2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17例锁骨中段骨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氏针、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其中克氏针固定组59例,钢板组38例,锁定加压钢板组20例。结果:平均随访12.3个月,LCP和钢板骨折愈合优良率更高。结论:LCP和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效果好,克氏针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作比较。方法64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术中出血少,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三种内固定方案在大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150例肱骨近端骨折大龄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手术方案将病人分为3组,分别为克氏针组、接骨板组、髓内针组,比较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输血情况、预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3个指标均为:接骨板组最大(P<0.01),克氏针组次之(P<0.01),髓内针组最小(P<0.01);3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Constant评分、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术中输血率、预后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骨折愈合快速,是临床工作中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将克氏针后半段分叉后固定和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TossyⅢ开型肩锁关节脱位50例。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21例,男14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2例。锁骨钩钢板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左侧12例,右侧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治疗费用、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2-2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按Kaxlsson标准评定: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12.8±1.4)cm,B组(9.8±1.2)cm。A组术中出血量(134.9±12.3)ml,B组术中出血量(128.9±11.4)ml。A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5770±750)元;B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12830±950)元。结论克氏针分叉后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符合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但前者费用更低,后者创伤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7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组32例,采用复位后2枚平行克氏针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2.5%,无骨不连接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克氏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接3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Meta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式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Embase、CNKI、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对纳入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查阅。搜集CHP与TB治疗该病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提取各研究中手术观测指标数据,并运用Stata 12.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纳入患者11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疗效,安全性,优良率,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等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相比,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和优良率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在术后安全性以及术后产生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等并发症方面均少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对7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克氏针组38例,锁定钢板组37例,对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087,P<0.05)。采用Constant评分标准,克氏针组与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3.7%和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整体效果好,固定牢固,畸形愈合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克氏针+钢丝和重建钢板两种术式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2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138例,获得随访127例,随访3~9年,平均6.8年,克氏针+钢丝治疗组53例,重建钢板组7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克氏针+钢丝组优良率79.25%,重建钢板组优良率94.59%,且克氏针+钢丝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重建钢板组高。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内固定可靠,疗效肯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克氏针、重建接骨板及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方式治疗Robinson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15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A、B、C组,A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C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Constant-Murley评分、DASH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C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B组(P<0.05),C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活动度、肌力及日常生活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DASH评分均显著优于A、B组(P<0.05).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Robinson 2A、2B型锁骨中段骨折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王元超 《中外医疗》2014,(31):42-43
目的研究锁骨重建接骨板与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98例,采用锁骨重建接骨板与微创克氏针内固定两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治愈率为95.92%,对照组为87.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舒适度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89.80%、14.29%、(11.08±0.64)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18%、38.78%、(13.17±1.8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法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其临床疗效优于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