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IV度18例,旋前外旋型IV度6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3.2个月。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术后所有患者得到解剖复位。23例患者手术切口I期愈合,1例患者浅表感染,4周后愈合。所有患者骨折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周。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及外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能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4月我院139例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9例诊断为后Pilon骨折,并采用后内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74岁,平均46.3岁。损伤原因包括坠落伤12例,平地扭伤10例,道路交通伤7例;均伴外踝骨折及关节软骨面塌陷;所有患者足踝部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受伤至手术时间1~11d,平均5.3d;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7个月,平均24.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d 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26例,复位良好(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3例,解剖复位率89.7%;29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5.2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1~100分,平均89.5分,其中优21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切口可完全暴露整个后内侧骨折块,有利于骨折复位和固定,临床疗效满意,应作为治疗后Pilon骨折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7.2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6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前外展型2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Ⅰ型,1例GustiloⅡ型)。均使用标准外踝切口固定外踝,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固定内、后踝。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均进行不少于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末次患者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均获得10~15个月(平均12个月)门诊随访,术后出现4例切口浅表感染,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改良后内侧入路在处理内、后踝具有潜在优势,可作为处理三踝骨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4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照Rtiedi-Allgower分型标准均属于Ⅲ型,采取经踝前外侧入路+经腓骨后外侧显露胫距关节面的方法,直视下复位胫距关节面。结果骨折复位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1例创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Ⅱ期愈合,骨折处均骨性愈合,无术后骨髓炎发生。结论通过内踝外侧及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的双侧入路手术方法,能完整显露胫距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有利于移位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对于严重Pilon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肱骨踝上骨折采用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16例肱骨踝上骨折患者使用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为优的患者占96例,疗效为良的患者占12例,疗效为可的患者占6例,疗效差的患者占2例,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肱骨踝上骨折采用小切口关节外侧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经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常规切口入路植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3例.经肌间隙入路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岁;传统后正中入路48例,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19-70岁,平均42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结果:经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术后脊髓恢复情况、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经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腰围固定及术后骨折愈合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具有术中切口小、棘旁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锻炼早、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总结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针改良手术入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本组42例应用改良手术入路即股骨前内切口+髌韧带正中切口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存在创伤小、对手术设备条件要求不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CP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6岁~72岁,平均年龄62.8岁;骨折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4例。受伤原因:车祸9例、摔伤20例、打击伤2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约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2~6.4个月,平均3.7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均未出现腋神经和旋肱血管损伤;随访末的最终疗效按Neer评分,优18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达93.5%。结论 LCP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美容程度高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刘波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4):508-508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外伤性三踝骨折病人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内踝、后踝,应用钛制重建钢板固定外踝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2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7%。结论: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