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496例四肢手术患者应用电动止血带.结果 切口无渗血,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缚扎部位局部皮肤无淤血;肢体血运好,无肌肉、神经损伤.结论 电动止血带应用于四肢手术,止血效果好,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压止血带在基层医院四肢骨科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护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15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规范应用气压止血带和预防性护理。结果切口无渗血,术野清晰,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缚扎部位皮肤无瘀血,肢体血运好,无肌肉、神经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资源的应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气压止血带在基层医院四肢骨科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预防性护理,止血效果好,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压止血带在基层医院四肢骨科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护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15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规范应用气压止血带和预防性护理。结果切口无渗血,术野清晰,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缚扎部位皮肤无瘀血,肢体血运好,无肌肉、神经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资源的应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气压止血带在基层医院四肢骨科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预防性护理,止血效果好,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电动止血仪在四肢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以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534例四肢手术患者中使用电动止血仪.结果 应用电动止血仪后患者切口渗血少,术中视野干净清晰,减少术中止血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缚扎部位无瘀血,四肢功能良好,无神经损伤,活动良好,患者痛苦小.结论 在四肢手术中应用电动止血仪,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使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患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适合各医疗机构使用.  相似文献   

5.
邹玉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85-2285,2291
目的总结自动气压止血仪在临床骨科四肢手术中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我院425例四肢手术中应用自动气压止血仪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切口无渗血,手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缚扎部位皮肤软组织无瘀血,肢体血运良好,无肌肉、神经损伤。结论四肢手术应用自动气压止血仪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切口无渗血,手术野清晰便于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缚扎部位无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电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四肢手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以减少切口出血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本组的714例四肢手术患者在电动止血带的使用中,严格掌握电动止血带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熟练掌握其仪器的操作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术前、后肝素的正确应用。结果:切口无渗血,保证了清晰的切口视野,缩短手术时间;袖带局部皮肤无淤血及水泡发生;患肢术后血运良好,运动、感觉无异常。结论:电动止血带应用于四肢手术,止血效果好,缩短术程,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操作简便,是四肢手术止血的最佳工具,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气压止血带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3月126例患者进行规范应用气压止血带和预防性护理。结果正确使用电子气压止血带,切口无渗血,肢体血运好,无肌肉神经损伤,术野清楚,肢体变白,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气压止血带在四肢骨科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预防性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创面出血,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01月至2019年03月)收治的170例四肢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85例,应用电动止血带治疗方法)和对照组(85例,应用常规缚扎止血带治疗方法),两组四肢手术患者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四肢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血液正常循环发生率、肌肉和神经组织损伤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视野清晰度)、患者总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四肢手术患者的术后血液正常循环发生率、肌肉和神经组织损伤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视野清晰等各项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四肢手术患者的总满意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人员需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刘敬钗 《中外医疗》2010,29(21):77-77,79
目的探讨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安全使用及护理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98例骨科手术患者使用电动止血带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术中出血量少,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无肌肉神经损伤。结论电动气压止血带使用于骨科手术中,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汪东红 《吉林医学》2014,(17):3893-3893
目的:在四肢手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同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四肢手术中合理应用电动气压止血带,短时间里能有效地阻断主要血流向四肢,形成一个无血区,术中出血少,减少血资源的应用。结果:手术均达到满意效果,无一例有止血带反应。结论:在四肢手术中合理使用止血带可使手术野充分暴露,方便术者操作,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儿童四肢手术中针对于气压止血带所实施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例患儿行四肢手术时使用气压止血带止血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护理措施得当,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使气压止血带在儿童四肢手术中发挥更好的止血作用,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仪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要使用气囊止血仪的小儿患者,术前按使用说明操作,术后根据小儿的止血带反应,手术的止血情况,术后的愈合情况,进行讨论。结果一组止血良好,手术骨折愈合好无止血带并发症反应,一组或止血效果不好,或出现止血带并发症反应。结论小儿四肢手术气囊止血带的应用,不能机械按照操作说明操作,应酌情变化,来预防和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其相应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沙袋压迫止血,实验组患者造影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时间,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优于沙袋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14.
气压止血带是四肢手术时常用的止血器械[1].术中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能有效控制出血量,确保切口无渗血,使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伤口感染.但使用不当可致各种并发症,如神经和骨骼肌肉损伤、肢体疼痛、止血带休克、肢体皮肤瘀斑和水疱[2].因本院地处重工业之地,四肢外伤急诊手术者较多,气压止血带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四肢创伤和手术中,经常使用止血带。对于四肢血管损伤,止血带能够有效地阻止创口活动性出血,防止休克,保存生命。在缚止血带后进行四肢手术,术野清晰,不失血,利于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但是,使用止血带必须得当,否则易引起严重后果。现将使用止血带失误的3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并提出预防办法。1.病历摘要例1:男,30岁,建筑工人。右手碾挫伤。伤后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缝合术。术中以静滴用胶管在上臂中下部止血。手术时间70分钟。术后患手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四肢手术时使用气压止血带中的应用,利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和解决手术中遇到的护理问题.方法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中,通过认真细致的术前访视,术中的密切观察和术后的回访等措施,减少或杜绝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地护理.结果护理问题明显减少,没有发生并发症.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能使手术患者得到更优质、高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240例在该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A采用电动止血带术前驱血加压,手术伤口关闭加压包扎后再放松止血带的"全程止血带技术;试验组B仅在用骨水泥黏合假体前驱血电动止血带术加压,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即放松止血带的"中途止血带技术";试验组C采用电动止血带术前开始驱血加压,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即放松止血带行切口内彻底止血后关闭手术伤口的"半全程止血带技术";对照组D则完全不使用电动止血带。比较4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下肢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早期的KSS评分、膝关节早期活动度(ROM)指标。结果 4组比较后试验组患者的止血带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失血、总失血量、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试验组C的效果最佳。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在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化后再释放止血带的半全程止血带技术,创面止血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DVT的发生率未增加,同时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电动气压止血带输出压力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手术适应证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止血压力带的充压值按照目前国际或者国内标准范围统一设定,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加压,依据患者年龄、身形以及肢体周径等方式并结合相关护理人员的经验设定个体性电动止血带压力。结果:根据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及下肢止血带压力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止血效果方面,通过术中出血量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相对优于对照组患者,止血带副损伤评价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个体化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减少或者避免因输血所可能发生的多种传染病风险。根据情况选择不同压力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恢复快,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自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381-382
止血带、驱血带是四肢手术中最常见的辅助工具,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48例手腕部及足踝部手术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了自动气压止血带,其通过对止气血带的压力控制,压迫肢体,阻断血液流动,达到止血的目的,从而使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不当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葛红玉 《当代医学》2013,(9):125-126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肢体手术300例,均应用气压止血带,回顾性分析其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总结相应对策。结果 7例发生并发症,男4例,女3例。2例止血带休克、1例神经损伤、2例肢体皮肤水泡与瘀斑、1例止血带疼痛、1例止血效果不佳,其他293名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术中气压止血带的使用,加强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