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的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200例肺炎患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心肌酶、胸片、MP-IgM,比较分析临床症状、肺部X线表现、肺外表现,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结果观察组患儿气喘、心肌酶增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增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d后仍发热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X线表现以肺门阴影增浓为主,对照组则以小斑片状阴影为主;观察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是X线肺门阴影增浓,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及时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腺病毒(AV)肺炎的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腺病毒肺炎的婴幼儿46例为观察组,采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 Pasd婴幼儿肺功能仪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同时对75例健康婴幼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结果:婴幼儿腺病毒肺炎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潮气呼气峰流速/潮气量(PTEF/Ve)增加、潮气量(Vt)、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呼气量/潮气量(VPTEF/Ve)、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减少,与同龄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腺病毒肺炎在急性期呈现小气道阻力增高、潮气量下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肺功能检查是监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病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及早诊治。方法:对住院诊治的38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咳嗽多为连续阵咳,痰多,喘憋,肺部体征多,肺外并发症少,胸部X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点状,斑片状影伴双肺门影增浓,应用红毒素类药物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婴幼儿肺炎当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密切结合临床,X线及病原学检查,及时确诊是否系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4.
肺炎是新疆冬春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婴幼儿重症肺炎常威胁患儿生命,已引起儿科界重视。但重症肺炎与肺炎高危儿之关系却被忽略。现将我院6年来收治重症肺炎资料作一分析,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重视肺炎高危儿在降低肺炎病死率方面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肺炎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韩艳宾,姚丽萍肺炎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冬春季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婴幼儿重症肺炎常威胁患儿生命,已引起儿科医生重视。但重症肺炎与肺炎高危儿之关系却被忽视。现将我院3年来收治重症肺炎作一分析,目的在于重视高危儿,从而降低肺炎病... 相似文献
6.
7.
李玉芬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18-19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婴幼儿118例,其中检出支原体肺炎30例(占25.4%)现对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肺炎心衰)是儿科危重症。现将我科1998年收治的24例婴幼儿肺炎心衰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占同期婴幼儿肺炎76例的31.58%,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3d...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Ⅷ)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76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 婴幼儿MP感染主要累厦呼吸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易于发生肺炎。占89.47%(68/76),出现肺外合并症42例,胸部X线检查呈现支气管肺炎影相学改变为主。MP—IgM抗体滴度1:80~1:640。确诊时间为起病7~42d。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如合并细菌感染加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7例抗体滴度低(1:80)者未治自愈。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一般呼吸道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不易区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使病情复杂化,应提高警惕,尽早检测血MP—IgM抗体,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阿奇霉素疗效不佳者提示合并细菌感染,感染轻微者存在自愈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状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集法对132例住院的婴幼儿肺炎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并对其主要症状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儿中MP—IgM阳性51例,阳性率为38.6%,其中21.4%(6/28)混有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干、湿性罗音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7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伤2例,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年长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所不同,而与婴幼儿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相似,肺外损伤不少见,部分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2.
肺癌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6年间我院收治的176名肺癌患者并发62例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治疗因素、临床分期、年龄及白细胞计数、致病菌、药敏检测结果及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临床分期晚、化疗、白细胞降低是肺癌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的呼吸道引流,重视患者原发病灶及基础疾病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提高肺癌并发严重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及治疗现况。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AP患者432例,记录临床特点、基础疾病、并发症、病原学和治疗情况,分析年龄≥65岁与非老年患者的差异。结果:432例CAP患者中,老年人共136例(31.4%),与非老年患者比较,老年C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钠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8%、控制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控制率均为7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所致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其胸部X光、CT表现。结果 9例肺炎型肺癌初诊时8例诊断为肺炎,1例X光胸片疑似肺结核时CT诊断为肺炎。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9例肺癌表现为:中下肺叶8例,上叶1例;局灶单发8例,多发1例;右肺7例,左肺1例,双肺多发1例;9例均靠近肺野外围,呈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边界模糊,呈毛玻璃样变,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3例,空泡征2例;胸部X光片均表现为淡薄片状阴影,无明确边界;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其中3例进展。结论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相似,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和一般肺炎的鉴别仍较困难;对中年以上人群,X线胸片发现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应行CT检查,影像医师在诊断肺炎的同时,不应排除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可能,临床医师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应短期跟踪复查,对病灶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10例诊断为喘憋性肺炎的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吸氧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喘喘憋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7 d治愈率达到61.9%,总有效率高达93.3%,且能明显缩短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胸片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对婴幼儿喘憋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在症状、体检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多有肺外症状,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50例和头孢呋辛钠组(B组)50例;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病原菌,并用纸片法(Knby—Bauer)没定病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A组治疗后痊愈45例(90.0%)明显高于B组39例(78.0%);A组退热时间(3.86±0.95)d低于B组(5.01±1.12)d;A组哕音消失时间(3.81±0.74)d低于B组(5.17±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株数44株,转阴株数39株,细菌消除率为88.6%;B组阳性株数41株,转阴株数35株,细菌消除率为85.3%;A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B组为8.0%(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阿奇霉素是治疗婴幼儿CA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联合血清学诊断免疫正常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免疫正常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免疫功能正常,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MV-DNA和血清CMV-IgM检测,并排除合并其他病原感染,确诊为CMV肺炎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儿纳入,男:女=8:5;年龄1-3个月10例;入院时病程>2周7例。咳嗽100%;气促76.9%;喘息61.5%;发绀23%;发热30.8%;肺部湿性啰音92.3%;部分伴肝功能和听力异常。血常规淋巴细胞升高,84.6% CRP正常。胸部CT提示4例实质改变,6例间质改变,3例实质合并间质改变。12例予不同疗程更昔洛韦治疗,1例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所有病人临床改善,影像学病灶吸收好转。治疗期间1例出现可逆性外周血粒细胞降低。结论免疫正常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的咳嗽,喘息、气促症状较常见,可伴肺外症状。影像学可为间质或实质改变;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2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肺部CT病灶的形态及分布,总结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儿中,单侧肺叶发生病变688例,双侧病变592例;病变呈现为大面积斑片状影1101例,斑点状影496例,肺部纹理增多432例,条索状影256例,磨玻璃样影192例;病灶区支气管壁增厚992例,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128例,肺部CT可见空洞32例,胸腔积液144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CT征象表现具有多种类型,部分患儿可合并多种改变,诊断时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