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认为,微卫星不稳定性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肿瘤的一种典型特征。为了证实土耳其人结直肠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作者应用D25123、D65291、D105583、D175855和BAT255种不同微卫星标记,研究了88份土耳其人结直肠癌标本的DNA$卫星不稳定性和复制错误(RER)表型。结果表明,9份肿瘤标本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其中有1种标记不稳定性的1份,2种以上不同标记的8份,均考虑为RER表型。近端肿瘤(8/18,28%)的RER表型比远端的(3/70,4%)更常见,PMO.01)。年青组(M50Y)肿瘤的**R表…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中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卫星不稳定性(MIN)是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表型标记,是结直肠癌(CRC)发生的一个新机理。目前,大部分文献报道认为,MIN为HNPCC和其他HNPCC相关癌易患者提供新的筛选方法。在CRC中检测有关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RC的发生机制,明确有关基因的作用,选择合适的MIN位点还为CRC的诊断、临别诊断和估计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 X  Chen Y  Liu F  Luo Y  He G  Lu R  Fang D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2):97-100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LP)及免疫组化SP方法,对56例结直肠癌,9例腺瘤及6例腺瘤癌变的MS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显示结直肠癌MSI总阳性率为44.64%(25/56例),共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4例阳性,散发性结直肠癌22/52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中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不稳定性(MIN)是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表型标记,是结直肠癌(CRC)发生的一个新机理。目前,大部分文献报道认为,MIN为HNPCC和其他HNPCC相关癌易患者提供新的筛选方法。在CRC中检测有关微卫星位点的不稳定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CRC的发生机制,明确有关基因的作用,选择合适的MIN位点还为CR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估计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引起的结直肠癌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总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的15%左右。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基因定位是近年来结直肠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对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术后随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新近发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及遗传性非息肉病大肠癌综合征基因定位(APC及MMR)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结直肠癌组织9p21-22区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的改变是不是结进肠癌发展的重要的基因改变,探讨9p21-22区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等方法,检测9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9p21-22区4个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包括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研究其发生率,并将之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并对p16内含子区表现有MSI者进行了直接测序,研究内含子结构的改变状态。结果 在9p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用微解剖、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4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以及生殖细胞突变。结果 4例先证者5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1例表现为hMLH1蛋白表达异常。检测出3个生殖细胞病理性突变。结论 中国人典型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表达异常与错配修复基因生殖细胞突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分析可作为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结直肠癌hMSH2的表达及与MIN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hMSH2表达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肿瘤组织的MIN状况。结果;肿瘤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远低于癌旁正常粘膜94%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p53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多药耐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在肿瘤病人中起重要作用,但多药耐药的出现令人沮丧。P53基因目前被认为是一抑癌基因,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已被广泛接受,可能参与mdr1基因转录的调节。微卫星不稳定性反映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而后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相关。化疗中的多药耐经现象与mdr1基因的表达有关,而后与p53蛋白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P53基因突变的肿瘤常有化疗抵抗,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是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卫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首次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和散发性结肠癌中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现象后,MSI成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MSI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在肿瘤生物学和肿瘤临床诊疗上开辟了新的一页.本综述对MSI的一些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其肿瘤生物学及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基因(RII)的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RER)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应用PCR-SSCP-银染方法检测了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RER状态及RII基因突变情况(近端结肠19例,远端31例)。结果: RER+的共有13例(8例在近端,5例在远端),RII基因突变的共有5例。所有5例RII基因突变者均同时伴有RER+,而所有RER-病例均无RII基因突变。其中4例RII基因突变者位于回盲部肿瘤中。结论: 这些数据提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尤其是在回盲部肿瘤中,TGF-β RII基因的A10重复序列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的靶点,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包括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等。最近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中发现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现象,亦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MSI检测可能成为胃癌诊治的新方向。现就近年国内外关于MSI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亚硫酸盐修饰测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脾酪氨酸激酶的甲基化状态以及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法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与启动子活性的关系;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处理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失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内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结果:(1)23个结直肠癌细胞中,9个细胞启动子发生甲基化而失去蛋白质表达;其余则正常表达,甲基化发生率为39.2%;(2)9个甲基化的细胞中,7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而14个未发生甲基化的细胞中,仅有4个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3)脾酪氨酸激酶启动子全长和未甲基化启动子荧光素酶的活性分别是甲基化组的4.5和4.7倍;5-Aza-CdR可恢复甲基化启动子的活性;(4)5-Aza-CdR可去甲基化而使脾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新表达,而且具有时间依从性。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中,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Syk基因丧失表达,5-Aza-CdR可以去甲基化而恢复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卫星不稳定(MSI)结直肠癌中的环氧化酶-2(COX-2)、hMLH1和hMSH2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法检测42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MSI存在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癌旁正常组织、MSI及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标本COX-2、hMLH1、hMSH2的表达。结果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SI18例,MSS24例。在18例MSI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和hMLH1低表达率分别为61·11%(11/18)、77·78%(14/18),明显高于MSS组(P<0·05)。结论hM-LH1表达降低可能与MSI发生有关。COX-2、hMLH1在MSI和MSS结直肠癌发生途径中起不同的作用。MSI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分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腺癌DCC基因微卫星丢失与预后赵坡胡颖川王德文王芝萍徐兴钊易平勇高亚兵杨光华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incolorectalcarcino-ma,DCC)定位于18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18q21)。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结直肠癌中该基因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8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的情况,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方法,选取8号染色体上4个微卫星住点,对3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微卫星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34例患者中有14例至少在一个位点发生微卫星改变,总检出率为41.18%,其中D8S135、D8S255、20.59%、17.65%及11.76%.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微卫星改变.②发生两个以上位点改变的10例,在有微卫星改变的患者中占71.42%.结论在8号染色体所选位点上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改变,提示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在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NF对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和抑制作用。TNF为结直肠癌的重要肿瘤标记物,活动期结直肠癌病人血中TNF活性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明显高于正常组织。TNF已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单独应用不良反应多,疗效不显著,故目前多采用联合用药。TNF的毒性与用药方案和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情况,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卫星稳定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SMA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SMA均明确表达于肿瘤间质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膜,在肠壁组织的正常血管内皮未见表达;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平均值为12.11,其在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组织学类型(P=0.030)和淋巴结转移(P=0.033)相关。结论 PSMA在结直肠癌肿瘤相关血管中表达较高,且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PSMA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血管靶向治疗的新靶点,为PSMA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