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4.
5.
刘兆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1)
—股信息
患者,女性,80岁
现病史
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2d"入院.2年前于静息时出现胸闷,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三支血管病变,对右冠状动脉(RCA)及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行介入治疗.2个月前再次发作心前区闷痛,向左上臂放射,持续半小时缓解,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0.61 μg/L,复查CAG示左主干并左前降支(LAD)及RCA双支病变,原支架无再狭窄.于RCA植入支架一枚,建议择期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介入治疗2 d来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最长可持续1h,遂经急诊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曲涛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2)
主诉:患者,女性,69岁,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4个月入院.现病史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痛,伴有心前区憋闷感,疼痛向后背部、左上肢放射,登两层楼即感胸痛,休息后好转.入院前4个月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步行50~100m即可诱发胸痛,休息2~3min后症状逐渐好转.既往史及危险因素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年,3周前开始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无高血压及肾病史等.家族史母亲患有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目的】探讨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PCI(percute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过程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 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预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到2011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因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患者而行PCI及IABP治疗的患者63例,按照IABP置入时间分组为PCI术前IABP预处理组和PCI术后IAB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靶病变成功血运重建率,无复流发生率,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IABP预处理组为75.2%,术后IABP组为63.2%(P>0.05);IABP预处理组无复流发生率为16.3%,术后IABP组无复流发生率为42.1%(P<0.05);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IABP预处理组为75.6%,术后IABP组为52.6%(P<0.05);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IABP预处理组为18.6%,术后IABP组为31.6%(P>0.05)。【结论】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IABP预处理较术后IABP能显著减少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减轻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对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无显著影响,对一年内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海昌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6):6-7
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或失败的预测因素我们能够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变术前造影图像中判断手术成功率的高低,另外,次病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决定了我们选择导丝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 1995~ 2 0 0 3年共18例左主干病变患者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4 4~ 70 (平均5 6 .94± 9.2 8)岁。所有的患者均因心前区疼痛入院 ,其中 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其余 15例均因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治疗。 10例合并高血压 ,4例合并糖尿病 ,5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导致管腔狭窄≥ 75 %。 5例患者曾接收外科搭桥手术 ,术后平均 16 .3个月时 (2~ 5 2月 )进行介入治疗。1.2随访 2 0 0 3年 12月份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 ,存活的15例左主干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56例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如血管再通术、导管溶栓术、PTA及内支架置入术等的综合应用治疗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2.9%(52/56)。52例开通者治疗后肢体状态改变为:+3:14例;+2:29例;+1:9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6±0.12增至术后平均0.83±0.08。随访48例,+3:11例;+2:24例;+1:6例;0:4例;-1:1例;-2: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4%(41/48)。结论多种介入技术治疗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定义及分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指距主动脉或主支冠状动脉开口部 3mm以内的严重的粥样硬化性病变 ,其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约为 0 .13- 2 .7%。基于介入治疗的目的以及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 ,通常对开口病变作如下的分类 :1.1 主动脉开口病变 :a、原位血管主动脉开口病变 :包括左主干口、右冠脉口病变 ;b、移植血管主动脉开口病变 :静脉桥血管吻合口病变 ;1.2 分支血管开口病变 :包括主要分支 (前降支、回旋支 )口部病变以及二级分支 (对角支、钝缘支和右冠脉远端分支 )口部病变。第二类具有分叉病变的特征 ,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开口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个长支架和多个支架相连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术(PTCA Sent)治疗的冠状动脉长病变(>20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植入数量和方法分为两组:A组:靶病变(单个长支架)79个,B组:46个(2~3个支架相邻接),所有患者术后6~10个月复诊并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近、远期效果.结果114例患者手术成功,围手术期内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无死亡.随访观察1年,无论采用单个长支架还是多个支架相连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两者的远期死亡率、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其近、远期结果均满意.无论单个长支架还是多个支架相连,两种方法的近、远期结果是一致的.选择支架应着重考虑靶血管和靶病变的特点,这样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又可减少相关的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9.
20.
经桡动脉CTO病变PCI的策略及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冠咏介入治疗(PCI)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左主干、分叉病变、弯曲钙化等复杂病变已不再是PCI治疗的禁区,操作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很好。而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由于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及再狭窄和再闭塞率高,则已成为PCI治疗中的“瓶颈”和“最后俸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