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夏勇  潘德锋  徐晤 《上海医学》2007,30(Z1):213-214
病史:男性,62岁,“阵发性胸痛2月余,加重5 h”。入院心电图示:II、III、AVF ST段明显压低、V1-V4 ST ST-T异常改变,患者既往体健,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30年,有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病史。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3月,加重1周收住。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20年,每日1包。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 Hg,脉搏63次·min-1,双侧颈静脉未见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3次·min-1,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可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正常,超敏CRP 5.36 mg·L-1,ALT 34.1  相似文献   

3.
《中级医刊》2010,(5):F0002-F0002
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这类危重病人和对分叉,弥漫、左主干病变等复杂病变的平均即刻成功率目前都已达N98%左右,唯独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简称CTO病变)的平均成功率仍低于80%。由于CT0病变介入治疗技术上存在的诸多难点,使得在临床医师在复杂病变诊疗水平上参差不齐,韩雅玲教授与来自国内9家医院和日本的32位专家,合作编写本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科40例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这40例患者护理措施恰当,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增加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股信息 患者,女性,80岁 现病史 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2d"入院.2年前于静息时出现胸闷,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三支血管病变,对右冠状动脉(RCA)及冠状动脉回旋支(LCX)行介入治疗.2个月前再次发作心前区闷痛,向左上臂放射,持续半小时缓解,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0.61 μg/L,复查CAG示左主干并左前降支(LAD)及RCA双支病变,原支架无再狭窄.于RCA植入支架一枚,建议择期行左冠状动脉主干(LM)介入治疗2 d来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痛,最长可持续1h,遂经急诊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主诉:患者,女性,69岁,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4个月入院.现病史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痛,伴有心前区憋闷感,疼痛向后背部、左上肢放射,登两层楼即感胸痛,休息后好转.入院前4个月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步行50~100m即可诱发胸痛,休息2~3min后症状逐渐好转.既往史及危险因素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年,3周前开始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无高血压及肾病史等.家族史母亲患有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以其风险大、并发症多、易出现猝死而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禁忌症.但近年来,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成熟,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已逐步开展.本文总结了我院第一例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情况,并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煜  夏勇  徐晤 《上海医学》2007,30(Z1):220-222
病史:因突发胸痛3 d于2006年11月9日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不嗜烟酒,喜荤食,其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6岁,因反复胸闷1年,加重伴气急1周于2002年11月1日入院。有吸烟史40年,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为160/105mmHg(1mmHg=0.133Kpa);NYHA心功能Ⅲ级。查体:血压120/75mmHg,两肺闻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空腹血糖:4.6mmol/L,血清  相似文献   

10.
黄志华  李平  刘广交  钟炜 《河北医学》2012,18(5):583-585
目的:研究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本院采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96例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以及血氧保和度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再狭窄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支架术成功率为99.12%,术后再狭窄率为2.08%;术后较术前患者心功能、LVEF、SpO2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PCI(percute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过程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 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预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到2011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因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患者而行PCI及IABP治疗的患者63例,按照IABP置入时间分组为PCI术前IABP预处理组和PCI术后IABP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靶病变成功血运重建率,无复流发生率,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IABP预处理组为75.2%,术后IABP组为63.2%(P>0.05);IABP预处理组无复流发生率为16.3%,术后IABP组无复流发生率为42.1%(P<0.05);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IABP预处理组为75.6%,术后IABP组为52.6%(P<0.05);术后一年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IABP预处理组为18.6%,术后IABP组为31.6%(P>0.05)。【结论】在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IABP预处理较术后IABP能显著减少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减轻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对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无显著影响,对一年内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CTO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或失败的预测因素我们能够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病变术前造影图像中判断手术成功率的高低,另外,次病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决定了我们选择导丝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 1995~ 2 0 0 3年共18例左主干病变患者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4 4~ 70 (平均5 6 .94± 9.2 8)岁。所有的患者均因心前区疼痛入院 ,其中 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 ,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 ,其余 15例均因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治疗。 10例合并高血压 ,4例合并糖尿病 ,5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病变导致管腔狭窄≥ 75 %。 5例患者曾接收外科搭桥手术 ,术后平均 16 .3个月时 (2~ 5 2月 )进行介入治疗。1.2随访 2 0 0 3年 12月份对上述患者进行了随访 ,存活的15例左主干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总结56例慢性长段股腘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多种介入治疗技术如血管再通术、导管溶栓术、PTA及内支架置入术等的综合应用治疗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92.9%(52/56)。52例开通者治疗后肢体状态改变为:+3:14例;+2:29例;+1:9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6±0.12增至术后平均0.83±0.08。随访48例,+3:11例;+2:24例;+1:6例;0:4例;-1:1例;-2: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4%(41/48)。结论多种介入技术治疗股腘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肖丽梅 《医学综述》2011,17(8):1158-1160
分叉病变始终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也是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病变之一,尽管药物洗脱支架减少了介入术后主支的再狭窄,但分支血管在术中的急性闭塞风险和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问题仍值得关注。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治疗、新进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以期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唯一  郑晓群 《海南医学》2002,13(12):25-27
1 定义及分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指距主动脉或主支冠状动脉开口部 3mm以内的严重的粥样硬化性病变 ,其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约为 0 .13- 2 .7%。基于介入治疗的目的以及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 ,通常对开口病变作如下的分类 :1.1 主动脉开口病变 :a、原位血管主动脉开口病变 :包括左主干口、右冠脉口病变 ;b、移植血管主动脉开口病变 :静脉桥血管吻合口病变 ;1.2 分支血管开口病变 :包括主要分支 (前降支、回旋支 )口部病变以及二级分支 (对角支、钝缘支和右冠脉远端分支 )口部病变。第二类具有分叉病变的特征 ,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开口病…  相似文献   

18.
孟康  吕树铮  陈韵岱  张巍  王辉 《北京医学》2004,26(3):153-155
目的比较单个长支架和多个支架相连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术(PTCA Sent)治疗的冠状动脉长病变(>20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植入数量和方法分为两组:A组:靶病变(单个长支架)79个,B组:46个(2~3个支架相邻接),所有患者术后6~10个月复诊并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近、远期效果.结果114例患者手术成功,围手术期内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无死亡.随访观察1年,无论采用单个长支架还是多个支架相连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两者的远期死亡率、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其近、远期结果均满意.无论单个长支架还是多个支架相连,两种方法的近、远期结果是一致的.选择支架应着重考虑靶血管和靶病变的特点,这样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又可减少相关的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用于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3月~2004年7月子宫良性病变采用介入治疗的完整病历94份,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89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均达到了肿瘤缩小,月经减少,痛经减轻,子宫保留的效果,肿瘤缩小率达94.68%.发热、疼痛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 介入治疗为一种疗效好、安全、微创的子宫良性肿瘤治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CTO病变PCI的策略及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冠咏介入治疗(PCI)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左主干、分叉病变、弯曲钙化等复杂病变已不再是PCI治疗的禁区,操作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很好。而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由于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及再狭窄和再闭塞率高,则已成为PCI治疗中的“瓶颈”和“最后俸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