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揭示了温病的一般发展过程、诊疗思路,对后世医家治疗温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叶氏的"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还可以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所谓的结合即是指:将卫分证与肺、脾胃、肝结合;将气分证与肺、脾、胃、肠、胆、三焦结合;将营分证与心、胃、肝、肾结合;将血分证与心、肝、肾结合。从而使得卫气营血辨证更加细致化,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暑温是一种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叶氏创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体系,后吴氏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完善了温病证、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继将温病学推上了又一个顶峰。叶天士、吴鞠通于暑温的认识颇有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对于夏暑当令所患之疾的诊治仍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辨证一直处于多元化,有纲领性的八纲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伤病的脏腑辨证,还有后来兴起的奇经辨证等。疾病千变万化,现代一些医家发现单纯的一种思路很难适应复杂疑难病的辨治,转而在统一性上下功夫,希望做到整体辨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思路,而笔者有意在肾病方面做一尝试,以六经为纲,结合温病、八纲理论辨治肾病。1肾相关生理肾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三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孜孜以求,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致力于温病学研究.遂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三焦辨证理论.历经众多医家的发展补充,逐步形成温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三焦辨证体系.笔者欲从其两方面浅析温病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5.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辨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一生博采各家之长,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从而成为治温病第一家。他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颇有成就,其特色在于对脾胃学说的发挥和从脾胃论治全身疾病。《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医案)是叶氏医案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6.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直至清代形成的理论体系。首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确立了“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后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一书里又补充了“三焦”辨证,从而构成了温病辨证施冶的完整体系,为指导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证候类型、发展规律等提拱了理论基础。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其含义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叶氏刚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区分证候类  相似文献   

7.
对外感病辨治体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的外感病辨证论治体系渊远流长,丰富多采。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其中杰出的两种,但并不是全部,至少还存在着表里实热、六经气化两大辨治体系,刘河间、杨栗山、余师愚、俞根初即是其代表。他们富有特色的理法方药,往往可以弥补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某些不足。同时,辨证论治并非治疗外感病的唯一方法,晋唐时期的方书中,以总结名医、民间经验为主的辨病论治,同样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认识,并为后世的各种辨证论治体系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剂。辨证论治侧重于思维技巧的运用,而辨病论治则更看重个人经验的积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全面提高治疗外感病疗效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内经>、<难经>提出三焦名称、部位、生理、病理之后.历代医家均有论述.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则以三焦辨证为基础,编著了<温病条辨>,从而完善了温病学辩证论治体系.为温病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三焦所属脏腑病变,将温病分为初(上焦)、中(中焦)、末(下焦)三期,作为温病在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分类,同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温热论>)进行综合的辨证论治.原著所论九种温病,三百零四条分别编入上、中、下三篇,其证候分类排列,谨严有序,理法方药,论理精明,在叶氏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是一卓越的贡献.下面就三焦辨证的分类、传变、治则及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相互关系,略抒己见,望同道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9.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湿病条辨》是清·吴瑭的代表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纲,病名为目,系统地提出了温病的辨证施治纲领,详细地阐述了风温、温热等九种温病的证治,制定了三焦温病的治则,创立了许多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是一部较为完整的温病学专著。它对于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指导温病临床实践上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深得历代医家的推崇和珍视。在《温病条辨》的全部内容中,方剂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对该书的全部方剂,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探讨全书方剂的特点,以图发掘《温病条辨》在方剂学上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1.
吴门医家尤在泾为伤寒名家,对温病亦颇有建树。尤氏清伤寒与温病之源,辨伤寒与温病之异,提出正名识病的重要性,对温病学中温病、风温、瘟疫、湿温、温毒、温疟的疾病名称作出解释,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温病夹湿及瘟疫。治风温主以辛凉解散、理肺之法,治温毒主以清散透邪法,治伏温主以清热养阴透邪法,治湿温主以分消湿热法。论治瘟疫以病位为核心,根据疫邪所处病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与方药,列出治瘟疫五大法,建立了治疗瘟疫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因势利导治疗瘟疫的思想。尤在泾较早提出六经统寒温,试图用六经辨证体系来统摄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病,为寒温合论的先驱者,其对温病的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今归纳其要,探析其理,为温病的诊治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13.
桑杏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该书以三焦为辨治纲领,详论四时温病证治。桑杏汤方病位属上焦,在四时应秋季。吴瑭将三焦辨治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治规律相互交融,互参互用,故桑杏汤从卫气营血辨证,其病又在肺卫。  相似文献   

14.
统一中医理论中伤寒与温病的概念,是中医在辨治传染病问题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气周流的角度看,寒热原本是一体,只不过伤寒学说详于寒,略于温,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崛起埋下了伏笔,但二者并无本质差别。六经的辨治可统寒温,广义的伤寒应该包括温病的范畴,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可与六经辨证相须使用,且温病学中的药证与方证也可以看作是对伤寒药证与方证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叶天士阴虚发病理论与其三消辨治方法之间的联系,以期丰富三消临床辨治思路。[方法]梳理《叶天士医学全书》中三消相关医案及方药概况,结合叶天士在"阴虚论"中对于阴虚发病过程的阐发,分析叶氏由阴虚立论辨治三消的证治心得及用药规律。[结果]叶氏治疗之三消病证多属中消和下消,核心病机为"阴虚阳亢"引起的五脏生克失常,治疗分标本缓急,以平为期,并善于结合温病学派学术特色。用药重视滋阴增液,不滥用苦寒辛燥。[结论]学习叶氏"阴虚论"有助于认识三消之病机关键和治疗规律,并以"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联系叶氏对温病及存在阴虚状态的相关疾病之辨治方法,有助于拓宽三消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晋唐时期,以伤寒研究为中心,以疲疠、天行、时行、时气、温病等研究为翼助,疫病的辨证体系得到了较大丰富,且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探讨疫病:认为伤寒有新感而成、两感而成、直中三阴而成;提出伏邪温病、新感温病等概念,指出温病由“伏邪”、“疠气”(“乖戾之气”)等导致,温病初起应使用寒凉药;《诸病源候论》则对疫病的传染性进行了探究.疲病辨治思路有时气病六经日期辨治、时气病表里日期辨治、天行病日期辩治和疫疠病脏腑辨治等,但大都体现了时间辨治思想.晋唐医家对疫病证候的认识、辨治思路及疫病流行性、传染性的辨识等,对后世疲病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仲景继承发展《素问.热论》以六经分证,创立《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叶天士创温病之卫气营血辨证;吴又可著《温疫论》创温疫学说;喻嘉言倡温疫分三焦施治等不断丰富扩充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内容。薛伯寿教授融合伤寒、温病学说,又博采温疫诸家之长,对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尤为推崇,认为伤寒、温病皆外邪致病,邪自外入,自应因势利导达邪外出,相对而言伤寒宜辛温解表;温病宜辛凉透达。临床不可拘泥伤寒、温病方,需根据病情,寒温并用、表里分消,或融会贯通,如此珠联璧合,择优而施,能扩大其功用主治,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巨大贡献,有"天医星"之称。他对中医的学术贡献体现在温病理论、络病理论、胃阴学说、中风学说、诊断方法、妇科诊治、儿科诊治、奇经辨治等多个方面,其中对温病理论的贡献最大,是温病学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又被称为"温热大师"。该文通过查阅叶天士相关著作及文献,对其温病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叶天士辨明了温病与伤寒之异,系统阐述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确立了温病治疗大法,丰富了温病诊断学内容,并且论述了妇人温病与小儿温病的证治特点。对叶天士温病理论进行研究和梳理,有利于深入探讨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并且对全面掌握温病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选贤  邵文雪 《中医学报》2019,34(7):1363-1366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温病的辨证""温病的辨证体系"的概念不甚明了的状况,本文对温病辨证体系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三焦辨证体系和湿热三焦辨证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以期达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温病的辨证体系内容,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文章首先明晰"温病""证候群""辨证体系"这三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含义,然后从整体上概述了温病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实质特点,从每种辨证体系理、法、方、药入手,详细论述了各种温病辨证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重在辨病变之阶段、浅深、轻重;三焦辨证体系重在辨部位、病性、证候,二者应相辅应用,经纬互参;湿热三焦辨证体系既与三焦辨证体系有关,也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有关。每种辨证体系既相互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