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三重染色技术在同一切片上应用,其中用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显示结肠癌细胞内的肿瘤相应抗原;用AB或AB/PAS法显示结肠癌组织内的酸性、中性及混合性粘蛋白对32例原发性结肠癌的观察结果,三染阳性率达96.87%,证实MC_3-McAb原发性结肠癌的特异性强。MC_3染色在各型结肠癌阳性细胞浆内及腺腔缘处可见到棕黄色颗粒及弥漫性阳性物质,同时可见到大量PAS染色呈红色的中性粘液物质,这些细胞多位于细胞底2/3位置,正常少见。AB染色显示蓝色酸性粘液,在癌组织间质及癌旁间质混合性粘液呈紫色片状、糊状及正规则型,正常结肠组织中未见到此现象。 本文建立三重染色法,对结肠癌的研究提供免疫组化及组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AB/PAP法定位多种组织中的30余种抗原成分,部分作连续切片同时用PAP、ABC及AB/PAP法,并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背景染色及优缺点。结果显示,AB/  相似文献   

3.
显示胃底腺内、外分泌细胞,通常是用两张切片分别显示,分片观察。而同时显示胃底腺内、外分泌细胞的染色法,至今尚未见报道。作者经反复实验,摸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染色方法。该法将切片先经浸银,胃底腺亲银细胞与银离子发生亲合作用后呈棕黄色。然后用酸性坚牢绿液复染,由于壁细胞,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胞质中均不含有亲银颗粒,因此这三种细胞分别被染呈深绿色、浅黄绿色和深黄绿色.该法特点是可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出胃底腺银亲合细胞、颈粘液细胞,壁细胞和主细胞,所显示的四种分泌细胞着色各异、界限清晰,操作简便可靠,效果较好。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显示3种抗原的技术方法。该法既可用于常规病理诊断,亦可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检测出两种不同的抗原,从而探索它们的分布、形态特征以及与病变的关系。自1968年Nakane开始应用这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用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和A、F、P、或铁蛋白单抗配对,在同一张切片上显示两种不同的抗原,即通过双重标记染色法以及免疫电镜的亚细胞定位,在形态学上证实,分析肝癌单抗HAb18及其相应膜蛋白抗原在肝癌组织中的分布和细胞上的定位。 1 免疫组化染色与双重标记 分别采  相似文献   

7.
7例脊素瘤标本均于本院手术室取材。将标本分成两份,分别制成石蜡切片(HE及PAS—AB染色)及超薄切片于光镜及H600Ⅳ型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前,免疫组化一般采用在一张切片上显示一种抗原成分的单免疫组化方法,这对于某种肿瘤内多种抗原成分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来讲,一是操作繁琐、耗时,二是相互间比较时存在取材和操作的不同,使获得的结果不够客观准确,我们经多次实验,成功地在同一切片上完成了膀胱癌组织细胞Ki-6  相似文献   

9.
用AB(pH2.5)/PAS、HID及CEA(ABC法)对48例胃粘液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进行染色观察,对照HE染色,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染色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33.1%,其中AB(pH2.5)/PAS法显示了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HID和CEA法优越。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多为PAS阳性细胞,说明幼稚的癌细胞分泌中性粘液、侵袭力强、容易转移并先发生转移。CEA标记结果显示本肿瘤有分化越差、越幼稚其CEA含量越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双标方法可在一张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抗原物质,从而推断组织间的形态和机能关系。免疫双标法可通过两个基本不同的程序,可以是单酶法也可以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小鼠单克隆抗体19—9和17—1—A以及抗癌胚抗原(anti-ACE)抗体在人体消化道腺癌中的特异性,选用了两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即(1)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在移植于裸鼠的人肿瘤冰冻切片上和在培养的瘤细胞株悬液中显示出荧光来;(2)免疫过氧化酶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在石蜡切片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首次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ABC法,检测国人胎儿、成人正常胃组织石蜡切片A、B、H、M和N血型抗原(BGA)的定位,结合粘液组化AB(pH 2.5)/PAS染色,判断粘液分泌性质。结果表明:胎儿胃粘膜表面和小凹上皮大部分由粘液细胞组成,BGA表达阳性,分泌混合型粘液;成人胃粘膜表面和小凹上皮完全由粘液细胞组成,BGA表达可分为分泌性(A、B、H)和非分泌性(M、N、A、B)抗原;胃粘液中分泌性抗原主要由表面和小凹上皮粘液细胞分泌。提出BGA为胃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为进一步研究胃疾病提供正常形态学和免疫遗传学对照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虽属单酶双底物(PAP)法,但它不用常规的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而用二种不同的水溶性底物来显示同一组织切片中的二种抗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伴发于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伴发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Paget’s diseas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发生及特点。方法 对3例伴发直肠腺癌的肛周佩吉特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作过碘酸雪夫(PAS)、阿辛蓝和黏液卡红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行癌胚抗原(CEA)、CK7、CK8、CK10/13、CK20和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CDFP15)标记。结果 3例均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因便血和(或)大便习惯改变就诊。肛指检查显示距肛1.8~2.0cm处可触及溃疡型或菜花状肿块,3例中2例肛周皮肤伴有湿疹样改变,1例呈细颗粒状。术后标本显示直肠肿瘤位于齿状线上方或紧邻齿状线,组织学上为中分化腺癌(2例)或低分化腺癌(1例)。肛周皮肤内佩吉特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为经典型(A型),另一种为印戒型(B型),两种类型细胞可存在于同一病例中。直肠腺癌细胞和皮肤佩吉特细胞PAS、AB和黏液卡红染色均为强阳性,PAS和AB染色耐淀粉酶消化,并同时表达癌胚抗原、CK7、CK8和CK20标记,而CK10/13和GCDFP15标记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表型为CK20^ -GCDFP15^-的肛周皮肤佩吉特细胞由结直肠腺癌细胞扩散到表皮内所致。此型肛周皮肤佩吉特病伴结直肠腺癌的概率可高达60%,较发生于其他部位的乳腺外佩吉特病高,提示一旦发现肛周佩吉特病,需注意是否有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免疫荧光染色与组织化学双标技术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组化双标技术具有能在同一组织标本或同一细胞上同时显示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的特性 ,已被广泛运用。本实验应用NADPH黄递酶 (NADPH -diaphorase ,NDP)组化法结合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AST)识别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抗原成分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最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定位组织和细胞中的某种抗原或抗体成分的一种方法。网状纤维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的应用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所要观察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蛋白或细胞之间的关系。此方法已得到一些同行专家的认可怛引。  相似文献   

18.
显示p53与CgA的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1殷健2杨毅2梁延杰我们对LAB-SA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1〕略加改动,研究了p53和嗜铬蛋白(CgA)两种抗原在同一张切片上的共同表达,探讨在大肠癌内分泌分化癌细胞p53基因突变的情况。1材料和方法1.1标本选...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酶组化染色ABC法,研究了3例狂犬病人舌及3例涎腺中狂犬病毒抗原(RVAg)的分布。在2例4/5舌切片中见其浆液腺细胞、末梢神经、少数横纹肌纤维及复盖上皮包括味细胞中含大量RVAg颗粒,1例舌切片中无浆液腺,为阴性反应。在3例4/9大涎腺切片中只在腺叶内或末梢神经有少量弱反应的RVAg。与以往报告的病犬、狐、臭鼠大涎腺中含大量RVAg不同。人大涎腺中RVAg含量远比舌中为少。人舌浆液腺区可能是RVAg多见部位,可能是一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包括PAS,AB/PAS,HID/AB,OR/AB,PAPS,mPAS,PB/KOH/PAS,PAT/KOH/PAS,PATB/KOH/PAS观察正常胃肠道粘膜分泌粘液的成分.对各种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国内尚无报告的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正常胃粘膜表面上皮及胃窦腺体以分泌中性粘液为主.小肠主要分泌氮乙酰化唾液酸粘液,大肠上皮分泌以硫酸粘液及氧乙酰化唾液酸粘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