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中医湿热浊瘀互结复合病机探讨痛风的诊治策略,认为湿热浊瘀胶结于肢体经脉骨节为关键病机,脾胃、三焦、肝肾功能失调虚实夹杂为其本。湿热浊瘀互结始终贯穿于痛风病的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急性期以湿热浊郁结肢体经脉骨节气分为主初涉血分;间歇期湿热浊瘀胶结于肢体经脉骨节血分,气血同病;慢性期不仅肢体经脉骨节湿浊痰瘀胶结,而且脾胃、三焦、肝肾脏腑气血阴阳亏虚,邪气入里,形成表里虚实气血阴阳错杂危重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发病机理及诊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兰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15-16
白塞病 ,现代称之为贝赫切特综合征 (Behcetsyndrome ,BS)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本病以口腔和 (或 )外阴溃疡及皮肤、眼部病变最为常见 ,可累及全身各系统。本病类似祖国医学之“狐”病。笔者按照中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思路 ,对白塞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白塞病的早期症状多为实证、热证 ,具有湿热胶结夹邪致病的特点。热为阳邪 ,其性上炎 ,熏蒸焚灼 ;湿为阴邪 ,重浊粘滞。湿热胶结 ,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病程较长。湿热之邪有内外之分。外感者 ,多为直接感受湿热邪气所…  相似文献   

3.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 ,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 ,为中医难治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笔者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病瘀血与湿热病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本文对251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瘀血和湿热均与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P<0.05~0.001)。其中甘油三脂(TG)与湿热关系似更紧密,肾功能减退则似与瘀血只有关联;湿热与瘀血常相兼挟(P<0.05)。动物实验显示:肾病湿热模型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故认为湿热与瘀血胶结为患是肾小球疾病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误区 目前中医界多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湿热疫毒之邪入侵所致,对其病因病机多认为系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蕴积中焦,胶结不解,加之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诱因,出现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6.
邓添才 《天津中医药》2004,21(2):166-168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为中医难治病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马来西亚地处南洋,一年四季皆夏,气候潮湿,湿热病发病率甚高。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并提出“祛湿、清热、行气、化瘀、益气”为其基本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结晶引起的,侵犯关节、结缔组织、内脏引起功能异常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排泄减少,出现高尿酸血症,急性期以单关节的红肿热痛为主,后期出现关节破坏、甚至关节畸形,内脏损害以心、脑、肾为主。本文对急性痛风湿热浊瘀互结复合病机形成作一理论探讨,认为多种病理因素相互杂合为其病变特点,湿热浊瘀胶结于肢体经脉骨节为急性发作的关键病机,透邪通络、分消其胶结之势为治疗急性痛风大法;三焦水道失调、精微物质布散失职,腠理、经脉、骨节形成湿热浊瘀胶结为其发病途径。  相似文献   

8.
湿热之证,临床屡见不鲜。由于湿热之邪胶结难愈的特点,往往病程较长,易与其他慢性病证相混淆,现探讨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初起多因感受湿热之邪,也因素蕴脾湿不化又复感外邪所致。薛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脾为湿土之脏,...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与中医"毒"的概念密切相关,"毒"邪致病贯穿始终。本研究依据临床表现将乙肝分为湿热瘀结发黄证,伏毒留恋、湿热胶结证,痰湿凝滞、热毒郁结证3种证候类型,创制保肝退黄汤、乙肝宁、瓜蒌薏仁汤,并附验案及其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张云鹏治疗黄疸的经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励,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过腑利胆;灸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凉血,化瘀理气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活动期银屑病关节炎以皮损及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姜泉认为血热内盛,泛溢肌肤,湿热胶结,痹阻关节是活动期银屑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可根据皮损、关节炎之轻重采用症-证结合辨治。皮损为甚者,当先治之,以热入营血为核心,易裹挟湿热,故于犀角地黄汤凉血之中合苦参、蛇莓之类清热燥湿。关节肿痛者,以湿热痹阻为核心,掺挟血热,方用二妙散加土茯苓、萆薢清利湿热,配合牡丹皮、赤芍之类清血中伏热,可使血凉而湿热俱清,守方缓缓图之,病乃渐愈。  相似文献   

12.
姜树民教授认为,脂肪肝发于肝脾二脏,证属本虚标实.临床可分为脾虚肝瘀、湿热中阻、痰瘀胶结31型辨证论治,而疏肝健脾、软坚散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3.
张云鹏治喧黄疸经验丰富,认为黄疸一证实多虚少,治宜去邪为先黄疸初起多为湿热疫毒炽盛,宜用重剂清热解毒,通腑利胆;久黄迁延,则湿热疫毒胶结阻于血分,邪瘀互搏,治宜活血祛瘀与清热利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余月娟 《河南中医》2012,32(7):856-856
痤疮多由肺胃蕴热、心火旺盛、相火偏旺发于肌肤所致,临床可将其分为肺胃蕴热、湿热胶结、毒热瘀阻、肾阴亏虚四型,以紫玉汤为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痤疮是一种易反复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肖定远教授认为,治疗痤疮应当抓住“湿热毒邪胶结”这一核心病机,按叶天士三焦辨证为法则分期论治,湿热初起当轻宣湿热为主,搏结阳明当调畅中焦、健脾祛湿为主,湿热毒盛当清热解毒燥湿为主,湿邪留阴经当健脾补肾、化痰散结为主,同时治疗过程中始终兼顾脾胃,注重后天之本,攻药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因地制宜,整体调护,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邪蕴积为其发病之本,故清热解毒化湿法应贯彻治疗的始终.认为初期多为湿热蕴结,疏泄失司,湿热为病,每胶结难解,湿郁滞血,热郁络阻,稽留日久必致瘀血内生,采用自拟龙虎蛇丹治疗11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64例,无效6例.指出,治疗慢乙肝血瘀是不可忽视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分析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相关古籍及近年有关该病的研究文献,梳理该病的历史沿革,探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认为病因以湿热、毒邪为主,是重要的先导因素;瘀乃该病的发展主要趋势,是其关键病机。本病初期为湿热、毒邪侵入精室与肝脾肾,中期邪气过气入血导致邪瘀精室,伤及机体正气,后期邪衰正弱。湿热、毒、瘀三者有着各自的致病特点,且在本病病机演变中三者常常胶结兼杂致病。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中医称之为“肠中积聚”、“肠覃”。直肠癌肿的形成,多为饮食不节、久痢久泻或肠腑秘结不通,湿热毒邪胶结,下注大肠,阻碍气机调畅,气滞血瘀,久积不散,凝结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常见难治病之一,具有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几年来,运用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关于病因病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各有阐述,多数学者认为脾肾素虚、外感湿热毒邪、饮食失常、嗜食肥甘、劳倦太过、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血逆乱,以至于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下注于肠。根据笔者长期临床观察,本病的基本特点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或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多为肝郁、湿热、瘀血、寒湿等,因此诸邪胶结为患。…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治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呈全球分布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1 ] 。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疗法和特效药物 ,近年来中医药对其治疗已渐成热点 ,虽见仁见智 ,但仍以辨证论治为主 ,兹就其研究状况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虽不尽统一 ,但大多认为外因湿热疫毒 ,内因情志不调 ,酒食劳倦致正气不足 ,病邪乘虚而作。对于邪气有从热毒而论 ,有从湿热而论 ,正虚以脾气虚为本 [2 ] 。脾气虚易致内湿 ,内湿外邪胶结凝着 ,故其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有学者认为慢性乙肝为湿热疫毒未除 ,久羁肝脾 ,迁延转慢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