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莫钧 《海南医学》2013,24(23):3527-3529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出血方式,分析出血病因与Hp感染的关系、出血病因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175例患者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EGVB)最为常见,占37.14%,其次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31.43%,再次为肝源性溃疡(HU)占17.71%。EGVB的出血方式以呕血为主,PHG、HU的出血方式则以便血为主,PHG、HU与EGV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0,55.711,P〈0.05)。与阴性比较,Hp阳性者的EGVB、PH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中,EGVB组与非EGV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1,P〈0.05);PHG组与非PH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HU组与非H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5)。结论 EGVB、PHG、HU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中EGVB为严重程度最高的出血病因。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定期予以Hp及胃镜监测,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治疗棘手,通过我院90年10月以来的206例次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经验总结及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概述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目前已知有6大病因,依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异位静脉曲张(EV)、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GVAE)及肝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寻找其原因。方法对12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其中59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与胃镜表现。结果59例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3例,肝源性溃疡(HU)15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食管静脉曲张轻度与重度间并PHG出血及出现PHG的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A级与C级间PHG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以PHG最常见,其严重程度及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EVB)原因有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源性溃疡(HU)、异位静脉曲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肝性胃肠功能衰竭等,其中到底哪一个为NEVB的主要原因,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如何现在还没有统一意见,我们对2001~2006年住院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共检出117例NEVB,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探讨其主要原因,并了解其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3例占80.9%;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49例占42.6%;肝源性溃疡10例占8.7%;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8例占7%;其他不明原因出血3例占2.6%;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G和肝源性溃疡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肝功能可作为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了解肝功能分级与出血的相关性,预测首次出血量及肝性脑病的发病风险.方法:对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肝功能分级与首次出血量,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 60例(75%),门脉高压性胃病(HBG) 25例(31.2%),肝源性溃疡(HU)9例(10.1%),其他原因5例(6.3%).肝功能A级出血15例,B级29例,C级36例,三者出血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出血量500ml以下21例、500~ 1000ml 31例、>1000ml 18例,肝性脑病发生率< 500ml1例、500~1000ml 5例、>1000ml 18例,三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及其并发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了解出血原因,利用肝功能分级预测首次出血量及肝性脑病发病风险,可以早期止血,保护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病损程度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Mc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类;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2例,占52.8%(82/156);PHG出血40例,占26.3%(40/156);消化性溃疡16例,占11.3%(16/156);胃癌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其他不明原因12例。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Hp检测阳性62例,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29例,PHG中19例,消化性溃疡中9例,其他5例,且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及PHG的病变程度无关(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逐渐增多和加重;Hp感染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关,是否给予根除Hp治疗尚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150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肝硬化出血者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51例(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79例(53%),消化性溃疡20例(13%);PHG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HG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肝源性溃疡与门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秋敏  梁列新 《广西医学》2009,31(10):1431-1432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U)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功能Child—Push分级的关系。方法121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诊断HU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应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功能。结果121例肝硬化患者合并PHG89例(73.6%),合并HU56例(46.3%),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19.6%;肝硬化PHG组HU发生率53.9%,显著高于无PHG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A、B、C级中HU的发生率分别为18%、45%、73.8%(P〈0.01)。结论PHG是HU的重要原因,HU发生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HU与Hp感染是否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茂东  尹娜  王金峰 《吉林医学》2011,(11):2196-2198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情况,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0例(81.8%);PHG出血49例(44.5%);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 20例(18.2%),其中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9例(8.18%),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5.45%),其他不明原因出血5例(4.5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12.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再择期行选择性脾红髓栓塞,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并术后随访15月,同时胃镜复查. 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当时急性出血均被控制,术后造影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闭塞,随访期间,22例(84.62%)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19例(73.08%)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例(11.54%)胃底静脉曲张复发,4例(15.38%)再发食道胃底破裂出血.但所有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控制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且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于我院3年来救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纤维胃镜显示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24例,占出血总数人数54.8%;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患者1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8.6%;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占出血总数人数7.1%;胃癌患者1例,占出血总数人数2.4%。42例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38例,成功率90.5%;剩下4例,1例死亡,3例再次有效止血。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消化性溃疡出血占据很高的比例,临床治疗中应以胃镜检查,查找出血原因及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抢救,以针对性措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彬 《中外医疗》2010,29(6):12-13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21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8.6%,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及蛋白酶、胆酸、非甾体消炎药等破坏因素及胃粘膜保护因子平衡紊乱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起,我科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胃底食管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100%,止血率达100%。术后死亡1例,分析原因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术后11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5~7 d后缓解,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腹痛症状,对症止痛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考虑为急性肺栓塞死亡外,未出现肝脏出血、感染、门静脉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4例患者随访4~10个月,再发消化道出血1例,因肝肿瘤进展死亡4例。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但是术者在术前及术中需重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大的分流道的存在,并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PHG的关系,探讨PHG发生的机制及其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4月~2005年3月间296例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肝硬化行胃镜检查,共检出PHG176例(60%);其中因PHG出血98例(34%),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61例(55%),溃疡出血37例(13%)。结论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PHG发生率高是肝硬化合并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以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乙醇)和弹簧钢圈为栓塞剂行食管胃静脉栓塞术联合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食管胃曲张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术后1周27例患者胃镜复查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出现肝性脑病死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再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操作安全,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了单纯性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病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掌生  刘永霞 《医学文选》2001,20(2):136-138
目的: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