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组织中TFF3的表达规律。方法:本研究以生后P0、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天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参照王平宇的脑读片图片取大脑4-6段,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E染色和TFF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小鼠海马组织结构及该段核团进行定位及该段脑组织中TFF3的分布及变化。另取不同时相小鼠海马组织液氮冻存,提取组织总RNA,反转录,RT-PCR检测TFF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TFF3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齿状回神经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表达,随时间推移,细胞质阳性信号增强,P15开始细胞核呈阴性表达,且CA1~CA4区阳性神经元减少;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脉络丛上皮、丘脑内侧背核、外侧背核、缰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丘脑后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中央内侧核等也呈TFF3免疫反应阳性,且表达趋势和海马相似;内囊有大量TFF3阳性纤维存在。2.随着个体的发育,P15后海马组织中TFF3mRNA的表达量逐渐减少,与P1~P13相比P<0.01。结论:TFF3参与小鼠海马和丘脑各核团的发育,表达模式随出生时间推移TFF3表达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小鼠发育调节脑蛋白Dbn1在脑发育中的功能,检测在小鼠脑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和定位.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发育不同阶段(E14,P1和P7 d)以及成年(adult),Dbn1蛋白的表达模式和细胞内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各发育阶段全脑的Dbn1蛋白表达模式为:在胚胎14 d时即有很高的表达,P1有所降低,P7期又有增加,成年时最低.免疫组化进一步显示:在E14时,Dbn1主要表达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室管膜区域,阳性信号弥散分布在细胞内;在P1期,Dbn1主要表达在海马,室管膜两侧,阳性信号在细胞内定位趋向于细胞周围及突起;P7期,Dbn1主要表达在大脑皮层,海马和神经元核团,阳性信号在细胞内的定位集中在细胞的突起;在成年2个月期,Dbn1的表达明显减弱,仅少量表达在某些神经核团,细胞内定位不十分明显.结论 在小鼠发育过程中,Dbn1蛋白在脑内的表达为胚胎期最高随后降低,成年后表达甚微;而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其在胞内的定位呈现出从细胞质向细胞突起集中的趋势,提示Dbn1在调节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发育和迁移以及神经网络的建立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HNF4α和HNF6 mRNA在小鼠肝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NF4α和HNF6在肝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原位杂交检测HNF4α mRNA和HNF6 mRNA在胚胎第8、9、13、15、17d(E8、E9、E13、E15、E17)、出生后第1d(P1)以及成年小鼠肝中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HNF4α在肝中的表达始于E9,并持续到新生,至成年时表达减弱。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多数肝索细胞呈HNF4α阳性反应,成年时仍有少数HNF4α阳性的肝索细胞,而胆管板及胆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均为阴性。HNF6 mRNA的表达在E9开始出现,E13消失,E15又重新出现,并一直维持到出生。E9、E15多数肝索细胞呈HNF6 mRNA阳性反应,E17及P1 HNF6 mRNA在肝索细胞中的反应减弱,胆管板细胞出现强阳性反应。结论 HNF4α mRNA表达与肝芽的形成有关,并参与肝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过程,其在正常成年肝中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正常形态的维持有关。HNF6可能在肝干细胞的形成和肝干细胞向胆管细胞的分化,以及胆管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在正常成年肝中可能介导维持胆管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相似文献   

4.
小鼠脑发育中CDK5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5)mRNA在脑发育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胚胎期至老年期小鼠全胚胎及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结果①全胚胎原位杂交染色发现脑内CDK5 mRNA从胚胎10.5 d(E10.5)开始表达,主要分布于神经上皮的套层细胞内; ②脑切片的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到从E14到成年期脑内均见CDK5 mRNA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浆与核周,于新生期前后表达达高峰;分布于包括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小脑及许多神经核团.在老年期上述区域CDK5表达均有减弱,部分区域呈阴性.结论表明脑内CDK5作用贯穿了整个脑的发育阶段,且主要参与了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成年后CDK5可能继续保持对某些区域中神经元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丁苯酞的肾保护机制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还原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CD-1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丁苯酞、贝那普利灌胃.将各组小鼠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取梗阻侧肾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等实验手段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Nrf2及γ-GCS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将Nrf2与γ-GCS及Ⅰ型胶原蛋白与γ-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均显示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及蛋白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表达显著减少.动态观察Nrf2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术后3、7、14d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r-GCS、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增加,给予丁苯酞干预后,Nrf2 mRNA在7、14 d时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Nrf2在各时间点表达均强于阳性对照组(P<0.05).RT-PCR学检测γ-GCS mRNA变化趋势同于Nrf2,其肾保护效应随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Nrf2与γ-GCS呈正相关(r=0.950,P<0.05),γ-GCS与Ⅰ型胶原蛋白呈负相关(r=-0.629,P<0.05).结论 丁苯酞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提高肾间质中Nrf2、抗氧化酶r-GCS活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PV16 E6和E7稳定高表达对HPV16阴性的人低转移乳腺癌MCF-7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在体外将HPV16 E6和E7转染人低转移乳腺癌MCF-7细胞,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之后E6和E7的表达,筛选高表达克隆,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观察HPV16 E6和E7对MCF-7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之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4个MCF-7-E6细胞克隆中E6均表达阳性,克隆1中E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阳性克隆(P均<0.05);4个MCF-7-E7细胞克隆中E7均表达阳性,克隆4中E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阳性克隆(P均<0.05);而MCF-7-vect和MCF-7亲本细胞克隆中HPV16 E6和E7的表达均为阴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MCF-7亲本细胞和MCF-7-vect细胞相比,MCF-7-E6细胞和MCF-7-E7细胞中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 HPV16 E6和E7稳定高表达可以促进MCF-7细胞中MMP-9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牛姗姗  刘玉华  张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08-1811
本实验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出生后10 d~90 d雄性小鼠睾丸中TERT mRNA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方法(In situ hybridization)结果显示:①1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中尚无TERT mRNA阳性表达;②2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③3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也可见TERT mRNA阳性表达,初级精母细胞表现强阳性表达;④6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可见明显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⑤90 d雄性小鼠睾丸的曲细精管上皮有较强烈的TERT mRNA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位于初级精母细胞.此结果提示我们:端粒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端粒酶的表达与精子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ABP7在正常妊娠小鼠胎盘组织及HTR-8/Svne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Fabp7 mRNA在妊娠小鼠7.5~10.5 d和14.5、18.5 d子宫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FABP7蛋白的表达.培养HTR-8/Svneo细胞系,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ABP7蛋白表达.17β-雌二醇(E2)、孕酮(P4)和E2+P4分别处理小鼠6h和24h后,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Fabp7 mRNA的表达.结果 Fabp7 mRNA在妊娠小鼠7.5~10.5 d子宫及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FABP7蛋白在妊娠小鼠子宫组织蜕膜化细胞及胎盘部位滋养层巨细胞核中有表达;在HTR-8/Svneo细胞中可以检测到mRNA和细胞核中蛋白的表达.P4和E2+P4联合处理6h及24 h后,nbp7mRNA在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而E2处理6h后Fabp7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但24 h后其表达上调(P<0.05).结论 FABP7在妊娠小鼠子宫蜕膜化细胞、滋养层巨细胞及HTR-8/Svneo细胞中有表达,说明其参与胎盘发育过程,与妊娠的维持有关,且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受E2、P4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esprins基因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ESC,采用5-氮杂胞苷为诱导剂诱导ESC分化为心肌细胞,并进行心肌细胞鉴定;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各时间点(d7、d7+3、d7+6、d7+9、d7+20)nesprin-1、nesprin-2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时间点nesprin-1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nesprin-1、nesprin-2基因mRNA在ESC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均有表达;nesprin-l基因mRNA在d7、d7+3、d7+6均表达较高,无显著性差异,随后表达呈下降趋势,在d7+20时表达最低(P<0.05);nesprin-2基因mRNA在d7时表达最高,与d7+3、d7+6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下降,在d7+20时表达最低;nesprin-1蛋白在ESC分化过程中均有表达,定位于核被膜及核周间隙.结论:nesprin-1、nesprin-2基因表达高峰在生心细胞的诱导和特化时期,推测nesprins对维持心肌细胞发育,使ESC更完全的向心肌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含有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的跨膜蛋白19(ADAM19)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两种实验方法,分别检测ADAM19 mRNA和蛋白质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结果 ①最早在胚胎发育的15.5 d才能检测到ADAM19 mRNA的表达,后其表达随着胚胎发育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到围产期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出生后,ADAM19 mRNA的表达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到成体睾丸中就几乎检测不到ADAM19的表达.②和其mRNA表达变化趋势一样,ADAM19蛋白也是首次在胚胎发育的15.5 d被检测到,一直持续存在到出生后一周,一周后则几乎检测不到;阳性表达信号主要定位在睾丸的曲细精管(睾索)中.结论 ADAM19 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发育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详细了解并比较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所占比例,为后期优化分离培养NSCs提供直接量化数据。方法分离不同胎龄小鼠全脑(胎龄12.5、14、16和18d)和大脑皮层(胎龄14、16和18 d)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贴壁培养3~4 h,细胞免疫荧光标记NSCs特异性标记物Nestin,统计分析各组中NSCs所占比例。另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estin mRNA在不同胎龄(12.5、14、16和18 d)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均有Nestin阳性细胞。在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组织中胎龄12.5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53.42%±1.57%;胎龄18 d组NSCs所占比例最低,为25.96%±1.31%,而胎龄14 d组和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在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胎龄14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33.65%±0.29%;胎龄18d组比例最低,为25.29%±0.28%,胎龄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26.82%±0.3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当把胎龄12.5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表达水平设定为1,胎龄14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3±0.04,胎龄16 d组为0.77±0.05,胎龄18 d组为0.44±0.05。因此,随着小鼠胎龄增加,小鼠大脑皮层中的Nestin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随着胎龄增加,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斐  顾晓松  陈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3):224-225,22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生后不同时期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生后1天、15天、30天、60天、120天,360天大鼠心肌组织中NGFmRNA含量。结果:大鼠生后1天,心肌组织即NGFmRNA的表达;随着生后发育过程,表达量逐步增加,30天时达峰值;此后随鼠龄的增加,表达量呈级慢下降趋势,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量,随鼠龄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泡抑素、激活素A与骨形成蛋白-4(BMP-4)在正常大鼠和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 将同期受孕6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30只,每组按照胎鼠发育时间分为胚胎期8.5 d、13 d、18 d,出生后3 d、7 d、30 d 6个亚组,每个亚组取5只胎鼠或幼鼠。模型组建立脑缺血缺氧模型,应用 SABC免疫组化及 RT-PCR方法,检测不同生长时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卵泡抑素、激活素A与BMP-4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卵泡抑素和激活素A的表达水平很低,免疫组化和RT-PCR法显示随着胎鼠发育的时期表达量逐渐减少,BMP-4在胚胎期几乎不表达,出生后30 d略有表达。缺血缺氧后模型组各发育时期卵泡抑素、 激活素A与BMP-4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尤其以卵泡抑素和激活素A表达增高明显。结论 卵泡抑素、激活素A、BMP-4的表达与发育时间相关,脑缺血缺氧损伤可诱导卵泡抑素、激活素A高表达,但是BMP-4的表达增高不明显,推测在胚胎发育早期卵泡抑素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激活素A的抑制剂而不是BMP-4的配体来调控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正常发育期间重组激活基因1(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方法:分别取孕11d、13d、15d、17d、19d,新生(P0)和成年的小鼠脑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观察RAG-1表达的时序变化;同时,经冠状切面制作各组脑组织的连续冰冻切片,进行RAG-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AG-1自小鼠胚胎11d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表达逐渐增加,19d到达高峰,RT-PCR显示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RAG-1蛋白主要表达在发育过程中的杏仁核、下丘脑、丘脑、海马等区域,大脑皮质的表达逐渐出现于室管膜层、中间层、室管膜下层和皮质板层。结论:在小鼠胚胎脑发育期间,RAG-1表达时序和脑发育一致,而且表达高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IF3 P170,cdc2,cyclinD1,cyclinB1在小鼠发育心肌细胞细胞周期中的表达及eIF3 P170与cdc2, cyclinD1,cyclinB1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取不同时间点小鼠心肌细胞,RT-PCR检测eIF3 P170,cdc2,cyclinD1和cyclinB1 mRNA的表达。结果:eIF3 P170,cdc2,cyclinD1和cyclinB1 mRNA的表达在胚胎第13,15,18天(G13,G15, G18)及小鼠出生后第1,2,3,5天(P1,P2,P3,P5)的表达均较强,在小鼠出生后第5天表达达到最强(P5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P〈0.05),而后表达逐渐减弱,在出生后第30天(P30)的表达降至最弱(P30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 P〈0.05)。eIF3 P170与cdc2,cyclinD1和cyclinB1 mRNA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eIF3 P170,cdc2,cyclinD1和cyclinB1 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及出生早期均较强,在小鼠出生后第5天达到最强,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LMO2与LYL1在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表达、相互作用及意义.方法 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转染与免疫共沉淀实验等.结果 LMO2在51.1%的未缓解急性髓系自血病(AML)患者表达增强,LYL1在62.2%的AML患者表达增强,二者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比例为31.1%,表达水平有正相关性.基因转染实验显示LMO2与LYL1的表达相互激活.应用免疫共沉淀证明髓系白血病细胞中LMO2-LYL1复合物的存在.结论 LMO2与LYL1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和相互作用可能是引起髓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对照组60只(仅行开颅术)和脑损伤组60只(Feeney法)。分别在伤后5、12、24h及3、5、7d断头取脑。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EPO和EPO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有微量EPO及EPOR的表达,脑损伤组在伤后5h见少量EPOmRNA和蛋白的表达,12h和24h表达升高,至3d(mRNA0.691±0.035,免疫阳性细胞78.4±6.32)达到高峰,5d时下降,7d时降至正常水平。而EPORmRNA和蛋白在伤后5h见少量表达,12h时表达升高,至24h(mRNA0.736±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31)达到高峰,3d(mRNA0.641±0.027,免疫阳性细胞74.8±5.49)、5d(mRNA0.656±0.011,免疫阳性细胞69.5±7.21)和7d(mRNA0.771±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59)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未见减弱。结论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大脑皮质内EPO短暂升高,而EPOR持续高水平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提示颅脑损伤后外源性EPO能与持续高表达的EPOR结合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胚龄(E)18 d以及生后不同日龄(P)小鼠海马不同阶段的表达,探讨其在海马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取E18 d和P 1、3、7、14、21和28 d小鼠的海马组织,每个时间点均作为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ERK蛋白主要在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层和阿蒙角(CA)锥体细胞层神经元的细胞核中表达。E 18 d,海马DG和CA区pERK表达染色浅,排列稀疏,表达水平很低;E 18 d~P 7 d,pERK染色逐渐加深、密集,pER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其他6个时间点比较,P 7 d时pERK表达水平最高(F=34.537,P<0.01)。P 14~21 d,pERK染色逐渐变浅,密集程度逐渐降低,pERK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28.754,P<0.01);P 28 d时pERK表达水平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F=6.075,P>0.05)。免疫印迹检测,各时间点均有pERK表达,E 18 d~P 7 d,pER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其他6个时间点比较,P 7 d时pERK表达水平最高(F=33.856,P<0.01);P 14~21 d时pERK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22.627,P<0.01);P 28 d时pERK表达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F=7.421,P>0.05)。结论:小鼠生后早期阶段,即E 18 d~P 7 d,海马发育明显增速,pERK表达水平也随之逐渐升高,P 7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pERK参与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早期各主要脏器磷脂酶C-γ1(PLCγ1,基因为PLCG1)的mRNA表达状况。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出生后1、3、5、7 d及2、3、5周等7个时期肝、肺、肾和脑等4种脏器共28例样本的PLCG1的表达变化,以看家基因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同步逆转录PLCG1特异性片段和内参片段,以二者积分吸光度比值作为PLC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肝、肺、肾和脑4种脏器组织PLCG1在出生后早期的不同时期均有较强表达,并且各时期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第1天肝脏组织中PLCG1几乎没有表达,第7天脑组织的表达最高;而在同一时期4种不同的组织间PLCG1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同种脏器组织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及在同一时期不同脏器组织之间PLCG1的差异性表达提示,PLCG1可能参与了大鼠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