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高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的保护作用.方法 无血清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及高糖BDNF组.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的方法标记微管相关蛋白(Map2)检测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纯度和形态,用PI/Hoechest33342染色的方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 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糖培养条件下存活率下降,易坏死或凋亡,存活率正常组:(96.11±1.63)%;高糖BDNF组:(93.47±2.43)%;高糖组:(76.29±6.74)%.高糖导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可以被BDNF抑制.结论 BDNF对高糖导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或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的表达变化,寻找药物治疗的时间窗。方法选择自由落体法建立脑损伤模型,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损伤组,损伤组于损伤后分别于2、8、24、48和72h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DAPK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损伤8h后DAPKmRNA的表达开始增高并出现明显的神经元凋亡;伤后24hDAPK的表达神经元凋亡二者都达到高峰,随后二者逐渐降低。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诱导DAPK表达和神经元凋亡,二者在伤后24h达到高峰,药物治疗时间窗为伤后24h。  相似文献   

3.
铝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铝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0~3天大鼠单纯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混合培养神经细胞,并用不同浓度AlCl3.6H2O处理,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0、0.5、1.0和2.0mmol/L),做光镜观察、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①在光镜下和荧光染色法观察,可以见到神经元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改变,但在神经胶质细胞及混合培养细胞中没有观察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②神经元的流式检测结果显示,铝可以诱导神经元凋亡,且其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与铝的作用剂量有关;而神经胶质细胞的流式检测结果在染毒剂量组中未发现凋亡率的显著升高,其凋亡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混合培养神经细胞的流式检测结果在染毒剂量组中亦有凋亡率的显著升高,但其凋亡率升高的程度远低于神经元。结论低浓度铝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钟轶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251-1252
目的研究凋亡是否参与嗅上皮正常生理更替和嗅球摘除后嗅觉神经元死亡后再生过程,探讨凋亡与神经元再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正常成年人鼠嗅上皮和摘除嗅球后大鼠嗅上皮12、24、48h和8d中凋亡的出现和改变情况。结果正常成年大鼠嗅上皮中有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2.35±0.43)个/200μm],摘除嗅球后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24h达峰值[(102.37±19.33)个/200μm],以后迅速下降,维持于低水平。结论凋亡参与成年嗅觉神经元生理性更替以及实验性嗅觉神经元死亡和再生的过程。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信号传导调节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周明  雷方  张富昌  王振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25-2226,2230
目的:观察不同孕期补碘所引起的高碘对子鼠脑凋亡及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情况.方法:受精大鼠分成3个组,2个高碘组分别在受孕0 d和7 d一次性经口灌胃给予1 ml/kg.bw 40%碘化油、对照组给予同剂量食用豆油.用免疫组化法测定21、28、35 d龄子鼠海马bc1-2、bax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35 d龄子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海马各亚区,两个高碘组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高碘Ⅰ组凋亡指数增高,高碘Ⅱ组指数虽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补碘性高碘可使子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作为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可能参与了高碘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三羟异黄酮(GEN)对丙烯酰胺(ACR)诱导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新生5-7 d SD大鼠小脑皮质细胞培养,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细胞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将培养8 d的神经元进行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ACR染毒组(浓度为10 mmol/L)、GEN预处理组Ⅰ、Ⅱ、Ⅲ、Ⅳ(浓度为10、25、50、100μmol/L的GEN预先处理细胞12 h,再予ACR作用24 h)。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神经元活性;相差显微镜及Hoechst33342染色分别观察细胞及其核形态学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观察神经元凋亡细胞数。结果 10μmol/L组及25μmol/L组GEN可拮抗ACR所致的大鼠CGNs凋亡,提高神经元活性,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ACR所致的神经元胞体皱缩、细胞核固缩等特征;而50μmol/L组及100μmol/L组对ACR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没有保护作用。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三羟异黄酮可以保护丙烯酰胺所致的大鼠CGNs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方法以10与30mW/cm^2高功率微波辐射原代培养的下丘脑神经元,于辐射后6h采用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与胞浆钙离子的变化。结果辐射后6h,10与30mW/cm^2组凋亡率与假辐射组相比均明显增加;30mW/cm^2组辐射后坏死率与假辐射组比较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6h,30mW/cm^2组Ca^2+明显升高,膜电位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下丘脑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胞浆内Ca^2+超载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参与其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c-Myc蛋白表达影响及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bFGF组,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24 h,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及顶叶皮质偶见凋亡细胞,神经元内少见c-Myc蛋白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海马及顶叶皮质神经元凋亡增加,顶叶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内c-Myc蛋白表达灰度值为(88.16±2.43),(86.72±1.23),bFGF组神经元凋亡减少,神经元内c-Myc蛋白表达灰度值为(97.61±1.78),(95.35±2.34).结论 bFGF可减少缺血神经元凋亡,抑制脑缺血诱导的c-Myc蛋白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及顶叶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锰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牛磺酸组、低、中、高剂量锰组、牛磺酸+低、中、高剂量锰组,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流式细胞仪定量凋亡率和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LDH活力低、中、高剂量锰组分别为(1 048.063 0±55.459 8)、(1 004.1233±65.339 4)、(1 405.303 3±163.311 5)U/L,明显高于空白组(895.203 3±53.228 6) U/L(F=31.802,P<0.001),牛磺酸+低剂量锰组(834.595 0±173.445 5)U/L明显低于低剂量锰组(1 048.063±55.459 8) U/L(t=2.871,P=0.017);神经元凋亡率中、高剂量锰组分别为(44.6±4.0)%和(57.7±6.2)%,均明显高于空白组(17.5±2.5)% (F=159.05,P<0.001),牛磺酸+中剂量锰组(34.6±6.4)%明显低于中剂量锰组(44.6±4.0)%(t=3.813,P=0.019),牛磺酸+高剂量锰组(28.9±13.2)%明显低于高剂量锰组(57.7±6.2)%(t=3.709,P=0.021);电镜下观察,锰组神经元呈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改变,牛磺酸+锰组与其比较有所改善.结论 锰在体外可剂量依赖性引起海马神经元死亡,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锰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15只W 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IGF-1治疗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IGF-1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神经元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1),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IGF-1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提示IGF-1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离体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组和谷氨酸+雌激素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方法,分析雌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结果:谷氨酸可明显诱导神经元凋亡,凋亡指数为34.6%;雌激素能明显拮抗谷氨酸的凋亡毒性作用,凋亡指数下降为18.4%(与谷氨酸组相比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激素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同c-Jun/ATF2调控ATF3表达的染色质重塑事件及对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刺激后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变化与ATF3表达的变化。G9a抑制剂BIX-01294处理神经元,Western Blot检测ATF3的表达、H3的甲基化变化,核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结果神经元凋亡时诱导ATF3表达,H3第4位赖氨酸乙酰化修饰(methyl-H3-K4)增加。BIX-01294浓度依赖地抑制H3第4位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抑制ATF3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时,G9a介导的H3第4位赖氨酸甲基化修饰调控ATF3表达及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陈素调控HIF-1α/BNIP3通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模型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探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胆红素建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茵陈素组、BAY87-224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茵陈素+BAY87-2243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新生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用横木行走测试检测大鼠运动协调及整合能力,检测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情况、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小脑组织凋亡蛋白(caspase-3、Bax)及自噬蛋白(Beclin-1、LC3B)、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蛋白(HIF-1α、BNIP3)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Beclin-1、LC3B、HIF-1α及BNIP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1.447、76.904、94.253、113.717、112.062、109.716、128.531,P<0.05)。两两比较显示,模型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茵陈素组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BAY87-2243组小脑神经元凋亡率及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大鼠Beclin-1、LC3B、HIF-1α、BNIP3蛋白表达水平均分别低于模型组、茵陈素+BAY87-2243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素可激活HIF-1α/BNIP3通路,促进自噬作用,抑制胆红素诱导的新生大鼠小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减压病神经损伤机制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效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脊髓型减压病(DCS)的神经损伤变化过程,探讨DCS致神经损伤的机制,并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DCS脊髓神经损伤的效用。方法9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安全减压组、生理氯化钠(NS)组、NGF治疗组、高压氧(HBO)暴露组、NGF与HBO联用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型DCS模型,给予外源性NGF。观察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脊髓组织NGF及其受体Tr-kA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在极快速减压致伤后24 h达到高峰,NGF阳性细胞主要为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TNF-αIHC阳性率、组织内蛋白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在48 h达到高峰,TNF-αIHC阳性染色主要为灰质胶质细胞,凋亡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神经元,TNF-α蛋白表达的时间分布特点与神经细胞凋亡相似,两者变化趋势一致。NGF处理组TNF-α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在24、48和72 h较生理氯化钠组明显减少。NGF与HBO联用组的TNF-α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单纯NGF组和HBO暴露组。结论NGF、TrkA、TNF-α和神经元凋亡参与了DCS脊髓损伤过程,NGF可起到自身神经元保护作用,TNF-α可能参与介导了脊髓型DCS神经元凋亡,给予外源性NGF有神经元保护效用,与HBO联用可在改善DCS诱发的脊髓神经细胞损伤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铅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大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的醋酸铅(50、100和200μg/ml)染毒后,Giemsa染色观察铅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铅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各浓度组细胞Bcl-2、Bax和p53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各浓度组神经元胞浆中游离Ca2+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Giesma染色观察发现一定浓度醋酸铅作用于海马神经元后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且与剂量相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铅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g/ml作用细胞24h后,可致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Bcl-2蛋白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染色强度逐渐降低,Bax、p53表达随染铅剂量增大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醋酸铅剂量的增大,细胞内液Ca2+浓度也随着增大,醋酸铅3个浓度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铅可诱导海马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凋亡,提示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与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诱导其凋亡有重要关系。推测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影响海马神经元在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72只,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兔全脑缺血90min/再灌注6h,1d,3d,7d,14d和28d的动物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的表达。结果脑缺血90min再灌注6h,1d,3d,7d,14d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元明显增加(t皮质=3.86,P<0.01;t海马=4.96,P<0.01;t纹状体=2.91,P<0.05)。脑缺血再灌注6h,1d,3d,7d,14d,28d,PPARγ阳性神经元在各区明显增加(t皮质=7.98,P<0.01;t海马=7.65,P<0.01;t纹状体=6.98,P<0.01),其中再灌注6h,7d,14d,28d阳性神经元呈高值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PARγ表达能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7.
Cui H  Chang X  Xu F  Wu Q  Zhou Z 《卫生研究》2011,40(5):568-572
目的通过应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探讨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在乐果诱导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纯化的新生鼠皮层神经元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乐果,并用50和100μmol/L 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对100μmol/L乐果染毒组进行干预。染毒后48小时收获细胞,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HPLC-FLD方法测定细胞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含量,RT-PCR检测NMDA受体NR2B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荧光探针DCFH-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在纯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100μmol/L乐果染毒48h后,与对照组相比,Tunel染色强度为对照组1.40倍(P<0.01);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上升(P<0.01);细胞内ROS水平逐渐增高为对照组的2.47倍(P<0.01)。对100μmol/L乐果染毒组给予50和100μmol/L MK801干预后,高剂量干预组凋亡减少为干预前的79.6%(P<0.01),EAA含量下降(P<0.01);细胞内ROS水平下降为干预前的88.9%和74.8%(P<0.01),但仍远高于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1);NR2B mRNA表达上升为干预前的1.59和2.22倍(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和细胞内活性氧共同参与乐果诱导的神经元凋亡。NMDA受体阻断剂MK801不仅能减少活性氧的生成并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从而减少乐果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8.
文摘     
074促进钾离子外流介导神经细胞凋亡[英]/YuSP…∥Science·—1997,278·—114~117在正常发育及某些疾病状态,神经元可发生凋亡。细胞外高钾通过电位依赖性钙离子内流,使钙离子浓度升高到对细胞生存最佳的状态,从而防止凋亡的出现。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低氧致体外培养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c-jun、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取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90%N2、5%O2、5%CO2混合气体培养箱中培养2,6,12,24h后,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缺氧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所占比例由(23.79±3.43)%上升至(74.36±5.58)%;c-jun、c-fos蛋白在缺氧2 h时表达增高,6 h时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24 h时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结论持续低氧可引起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c-jun、c-fos蛋白表达升高,这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超载并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活化在甲基汞致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取出生24 h内的新生昆明小鼠,解剖取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培养。细胞发育成熟后,应用含不同浓度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0、0.25、0.5、1 μmol/L)的培养液分别处理神经元1、3、6 h,测定神经元细胞活力,确定适宜暴露时间后,测定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e factor,AIF)、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 结果 神经元经不同浓度MeHg处理后,细胞活力降低。在0.25、0.5、1 μmol/L MeHg处理组,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yt c、AIF、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且都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在1 μmol/L MeHg处理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甲基汞暴露会诱发神经元线粒体钙超载并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进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