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伴椎管内髓外造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5岁,因腹部不适、黏膜潮红2个月于2005年3月8日入我院血液科。查体:颜面皮肤潮红,腹部饱满,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脾大,甲乙线9cm,甲丙线12cm,丁戊线 1 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检查:RBC 6.96×1012/L,Hb 170 g/L,WBC 17.6×109/L,BPC 84×109/L,分类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腹部B超提示脾大,厚径66 mm,脾长径188 mm,肋缘下91 mm。骨髓象:两次骨髓穿刺1次为干抽,1次有核细胞增生减低。骨髓活检:有核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0岁.1个月前无明显外伤碰撞情况下发现左前臂、右腰部及右腹部皮肤青紫,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59×109/L,血红蛋白94 g/L,血小板38×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粒细胞系统见毒性改变,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骨髓活检提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抑制,骨髓巨细胞呈病态改变.超声检查:脾肋间厚度4.5cm,肋下1.8 cm,脾静脉内径0.9 cm.脾肿大,轮廓欠光整,脾实质回声增密增高,内见多个椭圆形高回声区,其中一个大小约6.9 cm×6.3 cm×6.5 cm,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见无回声环包绕(图1).病变区血流信号丰富,周围可见绕行、移位的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8.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7岁.2000年10月因疲乏、反复鼻出血就诊,查体:肝肋缘下3 cm,脾肿大:AB线4 cm,AC线5 cm,DE线5.5 cm.血常规检查:WBC 179×109/L,Hb 102 g/L,BPC 917×109/L.骨髓检查结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  相似文献   

4.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52岁,以"左腹部胀满不适3d"于2015年5月25日于合川区人民医院门诊就诊。查体:脾脏Ⅰ线10cm,Ⅱ线15cm,Ⅲ线3cm;血常规示:白细胞244.8×109/L,中性粒细胞92.7%,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867×109/L。入院后行骨穿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2%,嗜酸及嗜  相似文献   

5.
例1,女,72岁.2010年5月在外院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升高(11.53×109/L),单核细胞比例升高(具体不详),未予注意.2010年7月来我院查血常规示WBC 14.31×109/L,HGB 139 g/L,PLT 211×109/L,单核细胞0.169、嗜酸粒细胞0.059,嗜碱粒细胞0.015,中性粒细胞8.67×109/L.患者无头昏、头痛,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胀.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未见新鲜出血点及瘀斑,两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胸骨叩痛阴性,肝、脾肋缘下未及.结核杆菌抗体提示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26 mm/1 h;C反应蛋白(CRP)正常;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测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右侧颈部(0.8 cm×0.3 cm)及双侧腹股沟(1.2 cm×0.3 cm和0.6 cm×0.3 cm)可见淋巴结,颈部左侧、双侧腋下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7月27日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0.498,嗜酸粒细胞0.072,幼稚单核细胞0.072,成熟单核细胞0.132,考虑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细胞分类示单核细胞0.12,未见幼稚细胞.染色体检查提示46,XX.bcr-abl融合基因阴性.  相似文献   

6.
伊马替尼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6岁。因面色苍白1年余,左髋关节疼痛半个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腹股沟淋巴结黄豆大小,肝肋缘下3cm,脾大入盆腔,Ⅰ线8.5cm,Ⅱ线13cm,Ⅲ线4cm。血常规:WBC45.2×109/L,中性粒细胞0.14,淋巴细胞0.30,幼稚细胞0.56,BPC470×109/L,Hb74g/L。血沉:39mm/1h。肝肾功能无异常。骨髓象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占0.415),FISH法检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6%,骨髓病理检查示纤维化Ⅱ~Ⅲ级。确诊后单用伊马替尼100mg/d口服,服药3d后血常规:WBC50.3×109/L,中性粒细胞0.24,淋巴细胞0.18,嗜酸粒细胞0…  相似文献   

7.
郭慧梅  潘崚  郭晓玲  张学军  王福旭  董作仁 《临床荟萃》2008,23(4):289-290,F0002
患者,男,53岁,因发现脾大(B超12.6 cm×5.0 cm)7个月于2005年4月8日就诊于我科.查体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白细胞(WBC)10.5×109/L,血红蛋白(Hb)149 g/L,血小板(Plt)1 314×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正常,巨核细胞63只,血小板成堆可见;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6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状体征皆相似三查骨髓见分晓--1例黑热病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教训 患者,男,28岁.因发热、消瘦、乏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消瘦,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牙龈无增生.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干、湿啰音,心律整齐,无杂音.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5cm,质软.血常规: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2.6×1012/L,白细胞3.2×109/L,淋巴细胞0.56,中性粒细胞0.44,血小板56×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骨髓涂片报告示骨髓增生活跃,网状细胞0.15.有吞噬血细胞现象.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再行骨髓检查,结果示:似单核网状细胞0.08,考虑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病毒感染?经口服鲨肝醇、利血生,注射利巴韦林、聚肌胞等治疗3周,病情进行性加重,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血象三系细胞进行性下降,脾脏进行性肿大,平脐.到另一家医院诊治,再行骨髓涂片检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诊断为黑热病.追问病史,患者曾到九寨沟(黑热病疫区)打工1个月.经予葡萄糖酸锑0.6 g静脉推注,每日1次,治疗10日,发热症状缓解,1个月后血常规三系细胞恢复正常,脾完全回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7岁.2000年6月因乏力伴左上腹不适半年来我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脾脏肿大,Ⅰ线6 cm,Ⅱ线8 cm,Ⅲ线-4 cm.血常规:WBC 78.1×109/L.BPC 456×109/L,Hb 93 g/L,RBC 2.89×1012/L,外周血分类:原始粒细胞0.01,早幼粒细胞0.05,中性中幼粒细胞0.08;中性晚幼粒细胞0.10,中性杆状核细胞0.34,中性分叶核细胞0.28;嗜酸杆状核细胞0.01,嗜酸分叶核细胞0.005,嗜碱杆状核细胞0.005,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2.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870,原始粒细胞0.035,早幼粒细胞0.050,中性中幼粒细胞0.120,中性晚幼粒细胞0.180,中性杆状核细胞0.270,中性分叶核细胞0.155,嗜酸杆状核细胞0.020,嗜酸分叶核细胞0.010,嗜碱杆状细胞0.015,嗜碱分叶核细胞0.010;红系占0.060,原始红细胞0.005,早幼红细胞0.015,晚幼红细胞0.040;全片见巨核细胞231个,25个巨核细胞中可见8个产板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4岁.因发热、咳嗽、咳白色黏痰1周来院就诊,体温最高达38.2℃,伴头晕、乏力,齿龈出血,四肢酸软.血常规检查:WBC 15.2×109/L,RBC 4.21×1012/L,Hb 118g/L,BPC 54×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0.06,红系未见,巨核细胞全片见1个.片中幼稚淋巴细胞占0.79,胞体偏大,胞质少,色蓝,核圆,染色质较致密,可见1~2个核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研究骨髓外组织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所有进行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同时做H-E染色和瑞氏-姬姆萨染色,然后镜检查找海蓝组织细胞.对被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再行骨髓穿刺检查,确认骨髓中是否也有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重点观察其有无肝、脾大,皮肤有无出血斑,BPC是否减少.结果 从5 760例被检标本中检出海蓝组织细胞8例,此8例患者骨髓中未见海蓝组织细胞,临床上无肝、脾肿大,皮肤无出血斑,BPC无减少.结论 骨髓外检出海蓝组织细胞的患者临床表现与"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不同,可能为骨髓外局部组织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的缘故,认为骨髓外组织也可分化产生海蓝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83岁。2014年1月CT发现脾大及腹腔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来自腹膜后)。同年12月查血常规:白细胞数 42.65×109/L,淋巴细胞 38.99×109/L,单核细胞 0.61×109/L。骨髓细胞涂片检查示骨髓有核细胞极度活跃,全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占95.6%),粒系、红系增生受抑,成堆血小板可见。流式细胞检查示CD19、CD20、CD22、CD5、C11c、HLA-DR均阳性。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诊断为慢性淋巴细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3岁.主因腹痛4 d,腹胀伴不排便、不排气3 d入院.查体:体温38.8℃.腹膨隆,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压痛( ),可触及9 cm×5 cm×5 cm质中等的包块,压痛明显.临床诊断:左上腹肿物性质待查,不完全性肠梗阻.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3.17×109/L,分类:中性83.34%,淋巴9.04%.RBC 3.83×1012/L,PLT 417.00×109/L.急诊彩超检查:肝、胆、胰、脾、肾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详见2002年第1期47页. 2临床讨论 2.1本病例的特点 本例特点为:①青年男性,起病急,病程较长;②曾长期在外地(广东、甘肃)打工;③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肿大、脾肿大,进行性衰竭;④血常规示红细胞3.1×1012/L,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46,血小板88×109/L;⑤两次骨髓穿刺,第一次干抽,第二次结果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组织细胞占0.085,形态轻度异常;骨髓活组织检查(活检)可见少量造血物质,粒系、红系细胞形态无异常,少量组织细胞形态轻度异常;⑥3次血培养均阴性;⑦对症、抗感染及联合化疗均无效.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与方法 1.1 患者,女,14岁.因发热伴牙龈出血1周,于1999年5月9日入院.入院体检:T:37.5℃,神志清,左颈部可触及约1.8×1.4cm2肿大淋巴结3颗,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胸骨压痛明显,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98g/L,WBC5.7×109/L,Plt17.0×109/L,PT27s/17s,APTT40.9s,D-二聚体(+),FIB 0.81g/L.入院后3d,Hb下降至62g/L,骨髓检查早幼粒原始细胞占82%,病情迅速恶化,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伴DIC.经维甲酸加HA方案一疗程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于6月15日骨髓复查达完全缓解(CR).以后又给予HA二个疗程强化治疗,复查骨髓象仍CR,决定用ASCT治疗.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男,64岁。因白血病半年,化疗3个疗程后皮肤损害加重入我院。半年前出现发热、皮肤广泛暗红色浸润斑块,当地医院查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大,皮肤出现广泛暗红多形性斑块,不平整,质硬,无破溃。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42×109/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89×109/L,原幼单核细胞0·83,。骨髓细胞学检查:①单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原幼单核细胞0·95,胞体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核可见畸形,部分可见多个核仁,染色质细致呈紫红色,细胞质丰富,着灰蓝色,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②粒、红、淋巴细胞系增生受抑制。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7.
Rh抗-C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病人,男,45岁,因反复黑便加重1个月,伴头昏乏力1周,2000年9月2日入院.家族史:无特殊.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检查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及.血常规检查:Hb 46g/L,RBC 1.43×1012/L,血小板7.8×109/L,WBC10.1×109/L,中性粒细胞52%,淋巴细胞48%,血型B.大便隐血试验(4+),尿常规,凝血象,肝肾功能均正常,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入院诊断:糜烂性胃炎伴出血,失血性贫血.骨髓象: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6岁.背部疼痛30年,加重1周就诊.既往有肺、胸壁结核及家族性糖尿病史.14年前因右胸壁肿块手术切除部分第9肋骨,术后病理诊断:结核.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64×109/L,白细胞2.68×109/L,血小板157×109/L,血色素81g/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占62%.生化检查:血糖10.27mmol/L.X线正位片示T11/12椎间隙水平可见一圆形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19.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5):435-435
患者, 男, 59岁, 于2020年9月体检查血常规:WBC 2.63×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0×109/L, HGB 91 g/L, PLT 63×109/L;腹部超声示脾大。患者未就诊。2020年12月患者出现乏力、活动耐量下降, 伴盗汗, 体重2个月内下降10 kg。2021年2月7日患者误伤手指后出现反复发热, 体温最高39.2 ℃。就诊我院急诊, 查血常规:WBC 0.55×109/L, ANC 0.11×109/L, HGB 51 g/L, PLT 45×109/L;血EB病毒DNA 2 400拷贝/ml;支原体抗体1∶160(+);CT示双下肺间质性改变, 纵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脾大;血培养肠炎沙门菌阳性。诊断为肠炎沙门菌血流感染、支原体肺炎, 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10 d后体温正常。转入血液科排查全血细胞减少病因。血涂片未见异常;骨髓象:可见毛细胞, 占32.5%, 该细胞边缘呈"毛发"样突起, 或呈"伪足"状、撕扯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95%, 不被酒石酸抑制(TRAP阳性)(图1)。骨髓免疫分型:B细胞占淋巴细胞51%,...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例1,男,70岁,以“健康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1周”于2007年4月12日入院.无发热、盗汗、消瘦等.体格检查:体温36.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肺部未见异常,肝脏、脾脏肋缘下未触及.辅助检查:(1)血常规示白细胞12.1×109/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1848×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2)肝脏、肾脏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积分40,阳性率30%.血清铁蛋白及维生素B12正常.(3)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占71%,分类中性中幼粒7%,晚幼粒18.8%,杆状核28%,分叶核17.5%,未见嗜酸、嗜碱粒细胞;红细胞系占21%,形态正常;巨核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体积偏小,血小板呈大簇可见.骨髓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p210bcr/abl融合基因阳性,JAK2V617F突变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