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声对乳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对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标准.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初诊患者40例(共89个淋巴结),行腋窝肿块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能量图检查.结果本组转移淋巴结大小从0.5~3.5cm,85%以上的长短径之比<2,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或消失,淋巴结门偏心或消失,边界模糊居多.血流分布主要为周边型(43.8%)和混合型(31.5%),RI值较高,为0.69.部分可见腋静脉受压.结论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结构、血流分布、血流动力学及淋巴结包膜外转移等方面均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根据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结果: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组问淋巴结纵横比<1.5、边缘缺损、内部回声欠均匀以及微钙化等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血流分布较丰富,多普勒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也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肿瘤>2cm组、肿瘤边界不清或锯齿状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较未转移组痛灶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P<0.05;而肿瘤内是否出现钙化与甲状腺癌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术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针吸细胞学证实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复发患者 3 1例 ,4 2个肿物的二维超声形态学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以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纤维化患者 3 0例 3 4个肿物为对照组。结果 颈部复发灶的内部回声主要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缘多清晰、呈类圆形、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 ~ 级、峰值血流速度为 18.7cm / s、阻力指数为 0 .62。颈部纤维化肿物以偏强回声为主、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 0~ 级、峰值血流速度为 13 .6cm / s、阻力指数为0 .7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复发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上均有特征性表现 ,可作为鉴别其复发和纤维化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的灰阶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讨其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患者的52例乳腺恶性肿块和45例良性肿块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肿块的灰阶网像特点为:形态及边界不规则,见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边缘见高回声晕带,内部为不均匀回声,见沙砾样钙化点或簇状分布,肿块纵横径比>1,后方有衰减;彩色多普勒分级大多数为Ⅱ~Ⅲ级,阻力指数(RI)值>0.70,同侧腋窝大多淋巴结明显肿大,血流较丰富.乳腺良性肿块灰阶声像图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回声均匀,侧缘回声减弱,纵横径比<1;彩色多普勒分级0~Ⅰ级,RI值<0.70,同侧淋巴结大多无明显肿大.结论 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判断仍以灰阶声像图为基础,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彩超对87例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进行术前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结果 病理证实的68例转移性淋巴结形态改变,淋巴结长0.8~3.9 cm,长短径之比<2,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淋巴结门部强回声消失或偏移,血流分布状态呈周边型或混合型.结论 转移性淋巴结在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方面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入住我院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7例,转移淋巴结患者45例,未转移患者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增厚程度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结,同时其L/S值较未转移淋巴结相比,显著降低;未转移淋巴结血流表现以门型(64.29%)为主,转移淋巴结血流表现以周围型(68.89%)为主(P<0.001);未转移淋巴结血流信号以2级(71.43%)为主,转移淋巴结血流信号以3级(71.11%)为主(P<0.001);未转移淋巴结超声造影以均匀强化(78.57%)为主,转移淋巴结以周围型或混合型强化(75.56%)为主(P<0.001);未转移淋巴结超声造影强化时间显著低于转移淋巴结者(P<0.00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及约登指数等均高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超声造影单独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下ROC曲线下面积与单独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超声造影诊断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8例首程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的颈部转移淋巴结行放疗前、放疗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其血供情况,测定有关血流参数,定期检查淋巴结转移灶消退程度和速度。结果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血供丰富者,放疗疗效优为89.7%,明显高于血供中等者(70.0 %)、血供贫乏者(50.0 %)(P<0.05),血供与病灶消退呈正相关系;病灶直径<4 cm者,放疗疗效优为90.6 %,直径≥4 cm者为50.0 %(P<0.05),病灶消退与本身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可初步作为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敏感性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颈部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结果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89.58%,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92.5%,阴性预测值为75%.结论超声检查判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褚巍  杨沪  宋燕  司海波 《癌症进展》2018,16(3):309-311,338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拟实施乳腺癌根治手术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乳腺及腋窝淋巴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取其中77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作为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余6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学价值指标.结果 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皮质向心性增厚、淋巴结长短径之比、淋巴结内钙化灶、淋巴结的边界不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流分布和血流信号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流分布主要以周边型为主(59.74%),血流信号分级主要为3级(71.43%);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血流分布主要以门型为主(11.11%),血流信号分级主要为2级(71.4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82.54%,漏诊率为10.39%,误诊率为17.46%.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特点与病理进行部分对照。结果:95.8 %(120 例)形态不规则边缘蟹足样,84 %(105 例)内部回声不均匀,68 %(85 例)内部有钙化,78.4 %(98 例)有强回声边带。彩色多普勒表现肿瘤内血流信号多数是Ⅱ级~Ⅲ级。超声诊断正确率94 %(121 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癌79 例,诊断正确率94 %(79 例)。结论:乳腺癌有显著的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区域淋巴结扫查正确率高,有助于临床分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IMRT后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接受IMRT的474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种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进入法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474例患者中40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22例经IMRT后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4年累计远处转移率13.7%(65/474),4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2.9%、81.4%、93.5%、86.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下颈Ⅳ/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残留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消退时间是DM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放化疗能降低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越大,越容易发生残留,残留淋巴结越大,发生远处转移风险越高。颈部大淋巴结(≥6 cm)、残留淋巴结>1 cm及在放疗3个月后仍有淋巴结残留为鼻咽癌IMRT后DMFS的不利预后因素,需探讨更合理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点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91例(112侧)颈部阳性淋巴结(cN+)PT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1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而超声提示为颈淋巴转移患者51侧两组。记录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 区的分布。结果: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以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91例患者中21例双侧颈转移占23.1%,112侧颈清扫标本中89侧(79.5%)为多分区转移;颈转移淋巴结在Ⅱ区57.1%(64/112)、Ⅲ区56.3%(63/112)、Ⅳ区61.6%(69/112)、Ⅵ区67.9%(76/112)。Ⅴ区仅占18.8%(2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超声检查可以发现45.5%(51/112)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PTC的颈部淋巴转移可以多区分布,其中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Ⅵ区相对较高,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呈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超声在PTC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B超扫描与临床触诊对比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Luo D  Shi M  X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37(1):48-50
目的评价CT、B超扫描与临床触诊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析CT、B超诊断颈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对60例74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做术前前瞻性CT、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双盲法观察及分析影像所见,将其结果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在74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中56侧有转移淋巴结,临床触诊检出其中46侧(敏感性82.1%,特异性83.3%,准确性82.4%)。CT扫描确诊其中的53侧(敏感性94.6%,特异性94.4%,准确性94.6%);CT可以确诊70%由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B超扫描确诊其中51侧(敏感性91.1%,特异性94.4%,准确性91.9%);可以检出50%由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结论CT、B超扫描评价颈部淋巴结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临床触诊,可以检出50%~70%由临床漏诊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间质细胞衍牛因子1α(SDF-1α)在鼻咽癌远处靶器官中的表达,探讨CXCR4和(或)SDF-1α在鼻咽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30例鼻咽癌、15例正常鼻咽组织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鼻咽癌患者的正常颈部淋巴结(包括颈深上和颈深下淋巴结)、骨髓、肺、肝脏和肾脏、结肠(各5例)中SD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CXCR4 mRNA相对表达强度(0.71±0.22)显著高于正常鼻咽组织(0.14±0.07;F=27.94,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1.58±0.59)显著高于正常鼻咽组织(0.51±0.22;F=17.75,P<0.05).鼻咽癌组织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均P<0.05).SDF-1α蛋白在鼻咽癌患者的颈深上淋巴结、骨髓、肺、肝脏中表达较高(2.35±0.67),而在颈深下淋巴结、肾脏和结肠中表达较弱(0.6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P<0.01).结论 CXCR4的表达与鼻咽癌的转移密切相关,CXCR4和(或)SDF-1α在鼻咽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NO期鼻咽癌颈淋巴结区域预防照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方云  彭苗  胡伟汉  韩非  王馨  徐慧敏 《癌症》2010,29(1):106-11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阴性者颈部的区域预防照射范围及剂量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咽癌影像学诊断N0期患者颈部预防野照射方式,并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05例N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前均行鼻咽部和颈部影像学检查。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8MV高能X线,以面颈联合野为主的放疗技术,鼻咽原发灶照射剂量为60~80Gy,颈部剂量为46~64Gy。常规分割、连续照射。按颈部预防照射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半颈预防组和全颈预防组。60例进行了化疗。随访时间3~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计算,对生存率的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前进法。结果:205例N0期鼻咽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9%、91.9%。半颈、全颈预防组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2.27%、0,T1、T2、T3、T4期患者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3.08%、0、0,鼻咽无复发时、复发时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03%、0,各组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对患者的甲状腺及颈部肿大淋巴结进行诊断,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超声探测的51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为10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术后病理检测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9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2枚.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利用超声检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8.0%,敏感度为64.8%,特异度为85.3%,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66.7%.超声对多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个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6,P=0.031);甲状腺癌肿瘤边界不清或呈锯齿状、肿瘤直径>2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多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及复发的组织间插植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及复发组织问插植近距离后装推量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量放疗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残留15例直接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鼻咽癌放疗后单纯颈部复发8例先局部外照射DT40~50Gy,然后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保留置管,超分割照射,250~400cGy/次,2次/天,残留者DTl0~20Gy,复发者24~35Gy。[结果] 肿块全消22例(95.7%),残留l例(4.3%),l、3、5年生存率为95.65%、57.9l%、41.3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及鼻咽复发。[结论] 组织间插植后装推量放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弥散加权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建立ADC值对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连续对5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鼻咽癌患者均行鼻咽部活检和图像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检测56例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55例志愿者的鼻咽壁及其颈部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并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诊断为非角化型癌,其中51个颈部淋巴结阳性.健康志愿者检出75个颈部淋巴结.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ADC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eADC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ADC值≤0.809×10-3 mm2/s作为诊断鼻咽非角化型癌原发灶的阈值,其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5%,阴性预测值为79.2%,阳性预测值为77.6%,准确性为78.4%.ADC值≤0.708×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0.7%,阳性预测值为81.5%,准确性为73.0%.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Cui CY  Li L  Liu XW  Liu LZ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54-758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有165例(56.1%)患者发现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从C1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趋势。口咽、鼻腔、茎突前后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94例患者中,有219例(74.5%)出现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1例(10.5%)仅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54例(18.4%)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34例(45.6%)同时出现咽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T1、N0及Ⅰ期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早期局部侵犯及上颈链、颈后三角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咽后淋巴结和Ⅱ区颈部淋巴结均为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首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