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词语训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说文解字》云:“清,朖(朗)也,澂(澄)水之貌。”段玉裁注云:“朖者,明也。澂而后明,故云澂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也就是说,清的本义是指澄清之水洁净透明的样子。今天所说的清明、清稀、清净、清洁,有的是其本义,有的则是段氏所说的“凡洁曰清”的引申义,而清除,沽除,则属段氏所说的“凡人洁之亦曰清”的引申义。《伤寒论》中,清字的这些义项都用到了。如“小便清”、“清酒”、“清浆水”之“清”,则取清明、清稀之义,与  相似文献   

2.
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相似文献   

3.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4.
阅读文言文之难,难在字(词)义的解释,往往一个字得不到确切的解释,难免文义间格,语意含混不清。笔者在阅读《医古文·温病条辨叙》这篇文章时,对“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的“札”字解释就有体味。感到对难字(词)必须寻求古训,探明词义,才能把握住文句,透彻地理解文章的精义。《说文》六上木部“‘札,牒也。’段玉裁注:‘片部曰:牒,札也。二字互训。长大者曰椠,簿  相似文献   

5.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6.
厚柎《病方》307行:“阑者(火伤),爵蘖米,足(捉)取汁而煎,令类胶,即冶厚柎和傅。”《病方》中的厚拊,是什么药呢?《病方》307行注②:“厚柎,应即厚朴,见《神农本草经》,但无治火伤的记载。”笔者持有不同意见。①《神农本草经》厚朴条没有厚柎的别名。②柎、朴字义各不相同。《说文》云:朴,木皮也”,又云:“柎,阑足也。”段玉裁注云:“郭璞云:江东呼草木子房为柎。如石榴房、莲房之类。”③《病方》谓厚柎治火伤,而厚朴不治火伤。  相似文献   

7.
    
正豆,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像器皿之形。《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因此,豆的本义是指古代一种食皿,形似高脚盘。《尔雅·释器》中有"木豆谓之豆",郭璞注"豆,礼器也"。《诗经·大雅·生民》曰:"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到了汉代,"豆"字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义项,即指农作物大豆。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吴氏云:"古语只称菽,汉以后方呼豆。"如《诗经·小  相似文献   

8.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9.
余尝撰文,言老子西去不知所终事,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老君乃欲登高延寿,遂其“长生久视”之志。后世仙家,踵哲人迹,多事山居。段玉裁注《说文》:“《释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字‘人’旁作‘山’也。”老而不死固未之有也,登高延寿则含医理。《素问·五常政大论》谓:“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词义的通别,讲的是同义词之间的会通与区别。“通”谓词义的会通,“别”谓词义的区别。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多有论述词义通别的文字。如《说文·疒部》“病,疾加也”、“疾,病也”。段玉裁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浑言则会通为疾病,析言则?..  相似文献   

11.
释药“毒”     
“毒” ,在中医药学中是一个重要的 ,使用频率颇高的字。故正确理解其含义 ,对于中医药理论的学习有一定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释曰 :“‘毒’ ,厚也。害人之草 ,往往而生。从毒声。”此处许氏解释了毒较原始意义———“厚”。但厚只是表示程度 ,并不专门用来表示“毒害”或“毒素” ,为一中性词。正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言 :“毒兼善恶之辞 ,犹祥兼吉凶 ,臭兼香臭也。”他举例证道 :“《易》曰‘圣人以上经毒天下而民从之’ ;《列子》书曰‘亭之毒之’ ,皆谓厚民也。”这例证中的两个毒都是“善而厚”的意思 ,即对人民善的…  相似文献   

12.
瓣《病方》320行;去故般(瘢),善削瓜壮者,而其瓣材其瓜。其口如两指,以靡(磨)般(瘢)令□□之,以□□傅之。《说文》:“瓣,瓜中实也。”段玉裁注:“瓜中之实曰瓣。实中可食者,当曰人。如桃杏之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即瓣也。”《本草经》曰:“白瓜子,味甘,平。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一名水芝。”《名医别录》:“白瓜子,主除烦满不乐。”《日华子本草》:“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疿子甚良。”《隐居效方》:“治(皮包)疮方,用瓜瓣、茯苓等为  相似文献   

13.
营气的含义     
对营气的涵义,现代出版的工具书、教科书多释为营养义,然而古今字书营字却无此义。《说文解字》:“营,币居也。从宫,荧省声。”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如市营曰阛、军垒曰营皆是也。”阛通环、垣,为环绕市区的墙。《经籍籑诂》解营有周行、布居、绕的意思。据《公羊传·庄二十五》营字陆释、《说文通训定声》萦字通训营同萦,围绕也。营又同婴,《说文》:“婴,绕也”,朱训:“假借为营”。由上知,营为周行、环绕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释云:“荼,苦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荼”字云:“苦与荼正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似”字有三种意义。第一种用作本义。《说文·人部》:“似,象也”。徐锴注:“象,肖也”。段玉裁注:“象,当作像,相像曰相似,古今无异词?。古籍中每多用之。《孟子·告子》:“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国策》:“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仲景书中亦有此类用法,《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服桂枝汤……若形似症”。《伤寒论·辨不可发汗》:“其形似疟”。“似疟”即“象疟”,其症情症状类似疟疾,词意清楚,不待解释而自明。又如《伤寒论·平脉法》:“其形何似”,“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伤寒例》)“钩吻与芹  相似文献   

16.
“寸”字,东汉许慎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凡寸之属皆从寸。”清代段玉裁注:“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一。却犹退也。距手十分动脉之处谓之寸口,故字从又一,会意也。周礼注云: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  相似文献   

17.
管窥篇     
■■《说文·疒部》:“■,寒病也。”徐鍇《说文解字繫传》“:《字书》寒噤也。”《正字通·疒部》“:■,今感寒体战曰。”《广韵》所臻切,音申。“■■”叠用谓寒战貌,古诗每有“寒■■”语。如唐·费冠卿《答萧建问九华山》:“入林寒■■,近瀑雨濛濛,宋·敖陶孙《大风怀林伯农》:“江湖易高风,六月寒■■。”段玉裁注“:古多借洒为■。”并指出“:凡《素问》、《灵枢》《、本草》言‘洒洒’、‘洗洗’者,其训皆寒,皆■之假借。”从声韵上来说,■为山纽真韵,洒、洗并为心纽文韵,山、心准双声,真文旁转,例得假借。一生拼命写书一次在剑风楼…  相似文献   

18.
<正> 《内经》论及水液病治法时有云:“开鬼门,洁净府”。王冰注:“开鬼门,是启玄府(?)气也”。按《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是则鬼门即为汗孔,历来注家均无歧说。如张景岳云:“鬼门,汗空也”。张志聪云:“鬼门,毛孔也”。高士宗云:“开鬼门,乃开发毛腠而汗出也”。程士德等主编的《内经讲义》亦谓:“鬼门,即汗孔”。问题在于汗孔何以命曰“鬼门”,诸注家则论及较少。张景岳云:“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魄为肺所藏之神。《内经》中又有“魄门”一词,“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王冰注:“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敞曰魄门”。此是以肺藏魄而下合大肠,肛之门乃大肠之端,故名曰魄  相似文献   

19.
据汉书有“毛”字表“无”义及民间有“冇”语表“没有”的流行情况,笔者认为《伤寒论》176条是用药的提示句,应作“表冇热、里冇寒”,故提出《‘有’疑为‘冇’》(见《四川中医》1985年第1期)。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现再探于后,不当之处,祈望斧正。一、汉有“毛”冇语表“无”义《说文》“无”字下段注:“水经注云:燕人谓无为毛,扬子以曼为无,今人谓无有为没有,皆是也。”段玉裁引《水经注》文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人早已有用“毛”  相似文献   

20.
濒湖茶说     
李时珍 《养生月刊》2007,28(11):1005-1012
释名苦[木荼]:[木荼]途二音,唐本。槚:《尔雅》。蔎:音设。荈:音舛。集解颂曰:郭璞云: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谓之苦荼。陆羽云:其名有五:一荼,二槚,三蔎,四茗,五荈。时珍曰:杨慎《丹铅録》云:茶即古荼字,音途。《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颜师古云:汉时荼陵始转途音为宅加切,或言六经无茶字,未深考耳。《神农食经》云:荼茗,生益州及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恭曰:茗生山南泽中山谷。《尔雅》云: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似卮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颂曰:今闽、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通谓之荼。春中始生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