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PCR技术测血中柯萨奇病毒B RNA(CVB-RNA)对病毒性心肌炎病毒病原诊断的价值及其阳性率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对75只小鼠腹腔注射CVB3病毒后,做心肌病理检查和检测血液中CVB-RNA。对145例临床诊断心肌炎患儿测定血中CVB-RNA,对比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程1个月以内104例和病程1个月以上41例的阳性率。结果 75只小鼠病理检查结果有心肌炎改变占85.3%,CVB-RNA阳性率为53.3%。145例患儿CVB-RNA阳性率为46.2%。PCR CVB-RNA病程1个月以内阳性率为56.7%,显著高于病程1个月以上(阳性率为26.8%)。结论 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性心肌炎血中CVB-RNA的敏感性与可靠性均较高,病程1个月以内阳性率高于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cTnI)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病情演变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和速率法测定38例病毒性心肌炎和24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CK-MB。间接ELISA法测定柯萨基病毒B1-6IgM(CVB1-6-IgM)。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 89.5%,60.5%,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8.3%,29.2%)和对照组(0)(P<0.05)。82.4% 的血清cTnI阳性出现在病程1周以内。CVB 1-6 IgM阳性与阴性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和转归监测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诊断及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诊断 40例心肌炎患儿 ,并对 30例临床诊断为心肌炎患儿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及T细胞亚群在急性期、恢复期的变化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对象为 1996年 6月~ 1998年 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 ,按 1994年全国小儿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炎 30例 (病程为 6个月内 )和疑似心肌炎 1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2个月~ 14岁 ,平均 5 .5岁。患儿于入院后均做心电图、心脏X线、心肌酶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取血测定柯萨奇病毒B组…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82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2例 ,经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82例均为儿科住院病人。男 5 2例 ,女 30例。入院初均作心电图、X线、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2 4h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 ;应用PCR技术检查血柯萨奇病毒RNA 5 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本组急性期 6 7例 (占 82 % ) ,迁延期 13例 ,慢性期 2例。其中起病 <1周者 2 4例 (2 9% ) ,~ 1个月 38例 (76 % ) ;余病例 :病程 1~ 6个月 5例 ,~ 1年 13例 ,>1年 2例。发病年龄 <1岁 7例 ,~ 3岁 18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短阵发作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75例有短阵发作症状儿童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n=40)和对照组(n=35),分别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动态心电图阳性率925%,对照组2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377,P<005),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阳性率(925%)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575%)(χ2=131,P<001)。结论 症状发作时动态心电图改变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诊断意义,对有短阵发作症状患儿应作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巨细胞病毒(CMV)特异IgM抗体,同时取健康小儿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70例病毒性心肌炎中CMV-IgM阳性13例,阳性率 18.6%;与对照组比较阳性1/37,阳性率2.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04, P<0.05)。结论:CMV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核素^99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核素^mm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诊断小儿心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周围血管静脉注射核素^99MTCMIBI,SPECT摄像对2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26例阳性,2例阴性。该法在本次调查的病例中敏感性达92.8%(26/28例),且早期检查阳性率更高。病变部位分布在:左室最多占76.9%,右室次之,心房少见,同时对2例伤寒中毒性心肌炎,1例甲亢及1例植物神经紊乱患儿进行该检查,结果:2例伤寒中毒性心肌炎阳性,其它2例阴性。说明核素^99M锝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在诊断小儿心肌受扣方面是有价值的,但无病原学诊断价值。此法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排除其它心脏疾病。可作为疑似心肌炎的辅助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 ,判断cTnI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VM )中的意义。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cTnI。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TnI阳性率 70 .73%(2 9/ 4 1例 ) ,对照组阳性率 4 .35 %(1/ 2 3例 ) ,差异显著 (P <0 .0 1)。 2周和 4周VM血清cTnI阳性率分别为 10 0 .0 0 %(2 9/ 2 9)和 5 1.72 %(15 / 2 9)。提示测定cTnI对VM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的意义$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于毅…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人体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总结 2 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IVIG的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我科收治 3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均符合 1999年 9月昆明会议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0例 ,女 15例 ;<4岁 2 3例 ,>?12例 ;病程 <1个月 14例 ,1~ 2个月 10例 ,2~ 3个月 6例 ,3~ 4个月 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15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无差异性。二、方法 两…  相似文献   

1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及疑似心肌炎患儿血清肠道病毒PNA,其中9例阳性,阳性率50%。PCR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2例因严重病毒性心肌炎死亡患儿心肌标本肠道病毒RNA,2例皆阳性,并定为柯萨奇病毒B3,提示PCR及核酸杂交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病原菌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胸外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VAP的患儿中,选取48例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及导管内抽吸分泌物(endotracheal tube attracts, ETA)法收集深部气道分泌物,获取病原学标本,并同时行传统气道分泌物定量培养法和PCR法检测病原菌.结果 传统培养法培养72 h后,检出19例标本病原菌呈阳性,共检出病原菌20株,2例标本为混合感染,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39.2%(19/48).PCR法培养24 h后检出31例标本病原菌呈阳性,共检出病原菌44株,9例标本为混合感染,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65.3%(31/48).PCR法病原菌总体阳性率高,混合病原菌检出率高.采用ETA和BAL两种方法获取标本,用PCR法检测病原菌,各种病原菌的检出有高度一致性,48例标本中,45例病原菌检测结果一致,一致率高达94%(45/48).结论 PCR法可以快速敏感及准确地检测病原菌,临床中可通过非侵袭性操作ETA方法获取标本,应将PCR法和传统培养法结合作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VAP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87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病毒(EV)感染的实验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病毒培养技术,检测187例无菌性脑膜炎患儿中,CSF中RT-PCR和病毒培养同时阳性者62例(33.16%)。病毒培养阴性的125例中,RT-PCR阳性93例(74%);此93例中,4例同时在血清或尿分离到EV,本实验中,RT-PCR检测EV脑膜炎的阳性率为82.89%(155/187),而病毒培养的阳性率为33.16%(62/187)。包括EV RNA的提取,RT-PCR的全部过程在4小时内可以完成,而病毒培养繁杂,平均需要4.6天得出结果。肠道病毒脑膜炎可以散发或局部暴发,临床特点在各个年龄组有所不同,5岁以内者以发热,呕吐,激惹多见,5岁以上者以头痛,畏光,疲劳,肌痛多见。结论 EV是山东地区无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无特异性;RT-PCR检测能快速,敏感的诊断EV感染,快速确诊可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和住院天数,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的病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CVB-IgM)的病原学意义,应用免疫印迹试验测定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CVB-IgM,结果是阳性33例,总阳性率为29.5%;27例正常儿童中阳性者1例,占3.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7.813,P<0.01)。病程小于2个月者阳性率为40%,与病程2~6个月和大于6个月者(阳性率分别为4.55%和13.33%)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9.832,P<0.01和X2=4.921,P<0.05)。提示在临床上存在心肌炎症或心肌损伤时,测定CVB-IgM具有早期病原学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测定正常小儿173名,病毒性心肌炎40例,发现DTI在正常小儿的规律。病毒性心肌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MVR-DeV)显著低于正常儿童,40例病毒性心肌炎MVR-DeV降低者占72.5%,经过治疗后MVR-DeV90%以上短期内恢复正常。MVR-DeV降低率显著高于心脏解剖、心功能、心脏血流参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率。因此,MVR-DeV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病情了解以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3 826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分析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比较。结果 3 816份标本共检测到HBoV 272例(7.13%),仅次于RSV;HBoV单独感染率为32.7%,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18.38%,高于RSV和其他病毒的合并感染率(P<0.05)。HBo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夏季最多;6~18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占48.17%。在住院患儿中,HBoV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5.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6.63%)、喘息(46.07%)、发热(56.18%)。与RSV相比,HBoV感染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均高于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苏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年龄、季节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P-IgM,以及MP快速培养三种方法对儿童M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MP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三种方法检测。并分别在病程1、3个月时重复检测。结果 MP感染患儿共153例。入院时首次检测,FQ-PCR阳性率为96%,ELISA为71%,MP快速培养法为24%。其中MP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在≤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个月时,MP-DNA检测结果仍有50%以上阳性,而MP-IgM则保持较高的阳性率,此时仍然有44例(29%)患儿存在咳嗽,其中28例(64%)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随访至3个月时有4例(3%)患儿仍存在咳嗽,2例(50%)MP-DNA和MP-IgM均为阳性。结论在三种诊断儿童MP感染的方法中,FQ-PCR检测MP-DNA最敏感,其次为ELISA检测MP-IgM抗体,MP快速培养敏感性最低。MP-IgM检测阳性率至3个月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区分 6种疱疹类病毒DNA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方法  2 0 0 2年 1~ 12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该引物能同时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 (HSVI/HSVⅡ )、爱泼斯坦—马尔病毒 (EBV)、人巨细胞病毒 (CMV)、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和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6) 6种病毒。选择BstUI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 98例怀疑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用PCR RFLP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6种标准病毒株PCR扩增后产物为 5 10~ 5 92bp ,经酶切后能区分为何种病毒 ,其最小检出量为 0 1fg ,与乙肝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 98份脑脊液标本中的疱疹类病毒 ,13份阳性 ,同时用ELISA法检测该标本 ,5例阳性。PCR阳性检出率为 13 3% ,ELISA为 5 0 9% (P <0 0 5 )。 2例患儿在院外阿昔洛韦已治疗 2~ 3d ,但入院后在其脑脊液中仍能检测到病毒DNA。 10例诊断为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经更昔洛韦每天 10mg/kg ,分两次静脉注射治疗 14d后 ,8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2例病情未见好转。结论 建立的疱疹类病毒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具有特异敏感 ,快速准确的特点 ,且不受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为中枢神经系统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