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少年吸毒人群在艾滋病(AIDS)流行中,对AIDS相关服务的利用情况,进而对未来针对青少年吸毒者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提出建议。方法在云南省选定的4个城市开展横断面调查,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外展人员在社区招募青少年吸毒者(15~24岁)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对AIDS服务的利用情况。结果共调查149名青少年吸毒者。他们对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服务以及HIV检测的利用率分别为48.1%、31.5%和56.8%;有36.1%的青少年吸毒者报告从未接受过任何相关服务。青少年吸毒者自报不利用服务的首位原因是缺乏对服务的了解,利用服务的意愿及态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吸毒者对服务的利用不足。建议加大对该群体的宣传力度,未来研究中应更加关注青少年吸毒者身体和心理的不同特点,以及对AIDS防治服务的需求和意愿。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静脉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AIDS)高危地区静脉吸毒者(IDUs)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为进一步的HIV/AIDS预防干预研究提供建议。方法于2002年8月至2004年3月,对200名戒毒所内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200名IDUs年龄为20~29岁(53.0%),无业(42.5%),男性(83.5%),汉族(96.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6.5%)。入所前30天使用的主要毒品是海洛因(99.5%),54%的人有多药滥用。首次吸毒年龄平均为22.79±4.87岁。注射过程中各种共用行为比率为22.0%~33.5%,79.4%的人经常重复使用一支针具。29.2%的人有多性伴,与固定和临时性伴性交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为67.3%、25.7%。30%的女性有过以性换钱和换毒品行为,29.2%的男性有花钱买性服务。结论广东省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针具共用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应进一步开展危险行为的形成与降低原因的研究,并针对特定的高危行为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445名吸毒人员HIV监测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吸毒人群HIV感染和相关行为、态度、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方法,对445名吸毒者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静脉吸毒率86.7%,共用针具率58.5%,89.7%的人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预防HIV在该人群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针具交换结合同伴宣传对注射吸毒人群吸毒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通过同伴宣传和针具交换项目减少吸毒者的共用注射器行为,降低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方法通过卫生工作人员和同伴宣传员向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并回收污染针具,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宣传画以及对吸毒者进行面对面的宣传等措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注射吸毒者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针具交换和同伴宣传项目。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基线和终期横断面调查,通过对比两次调查中吸毒者自我报告的高危注射行为等变化情况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基线调查205人,终期调查234人。终期调查时吸毒者的针具共用率、水和容器的共用率分别为30.34%、33.33%和11.54%,均显著地低于基线调查(分别为60.59%、62.69%和61.00%);同基线调查相比,终期调查中吸毒者的每日注射毒品次数也显著减少。结论针具交换结合同伴宣传干预措施不仅能显著减少吸毒者对针具、清洗水和容器等的共用行为,还能有效降低吸毒者的针具共用频率,同时并不会增加吸毒者的毒品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5.
1998年11月~12月对599名吸毒者进行HIV/AIDS血清学调查,检出HIV阳性者9例,阳性率为1.5%.调查对象中252例(42.1%)采用注射吸毒或吸食、注射交替方式;42例(16.7%)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注射吸毒者HIV阳性率为3.6%.49例(11.1%)承认有婚外性行为,213例(70.5%)在性行为活动中未采取保护措施.本调查结果对于北京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水平仍属低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IDUs)高危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之间的关系,为在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中开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新疆库尔勒市4个社区的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静脉吸毒者202人,其中最近一次共针率为22.8%,HIV感染率为19.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广西注射吸毒人群参与针具交换的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综合干预策略与模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社区及新进入戒毒所的注射吸毒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参与针具交换的因素。结果共调查474人。近1年内参加过针具交换的比例为67.3%,但维持时间在10-12个月的调查对象仅占25.7%。害怕被抓和路途遥远,是调查对象报告的其本人及毒友不愿参与针具交换的主要原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汉族、已婚/同居、注射吸毒年限较长、对共用注射辅助材料的危害有正确认识及最近30天无高危注射行为,是参与针具交换的促进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婚姻状况外,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均是注射吸毒者参与针具交换的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向注射吸毒者宣传共用针具及注射辅助材料的危害,重视对注射吸毒年限较低的人群的干预,根据民俗特点加强少数民族注射吸毒者的干预等,有可能促进更多的注射吸毒者参与针具交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东省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具交换项目对预防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效果。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选择各方面因素比较类似的两个镇,一个作为干预社区,一个为对照社区。干预区采用针具交换干预措施,对照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为期10个月。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滚雪球的方式抽取注射吸毒者进行断面调查,以评估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确定采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428和429名静脉吸毒者。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最近30天内共用针具率分别为20.4%和35.3%,差异有显著性(χ^2=11.83,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艾滋病知识(OR=0.62,95%CI:0.45~0.85)、20~30岁年龄组(OR=1.41,95%CI:1.04~1.91)、使用多种毒品(OR=2.21,95%CI:1.53~3.19)、注射吸毒的年限(OR=2.38,95%CI:1.43~3.99)、重复使用注射器(OR=2.94,95%CI:2.06~4.19)、一次买4支针以上(OR=0.53,95%CI:0.33~0.86)、买针不方便(OR=2.08,95%CI:1.38~3.12)及是否看过艾滋病宣传折页或宣传画(OR=0.59,95%CI:0.42~0.83),是影响吸毒者共用针具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具交换项目有效地降低了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率,知晓艾滋病知识、针具交换项目的宣传及针具的可及性,是针具共用的预防因素;而青年人群、使用多种毒品及注射吸毒时间较长等,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因此今后的针具交换项目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才能达到控制艾滋病在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疆吸毒人群第二轮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和知识知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和阿克苏4个吸毒情况较严重地、州的吸毒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以地、州为单位,按上轮行为监测调查所获的共用针具比例计算本轮监测调查样本量,再按吸毒人口构成比分配每个地、州所辖重点县、市、区调查人数.现场调查采取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形式. 结果 70.9% 的吸毒者为注射吸毒者,其最近一次的共用针具比例和最近6个月的共用针具比例(有时共用和经常共用)分别为28.9%和37.16%,有地区和民族差异(P<0.05).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较2001年有所下降;吸毒者与其配偶或性伴最近一次性生活时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6个月的安全套使用率(有时使用、经常使用和每次使用)分别为19.2%和25.51%,有民族差异(P<0.05);艾滋病相关态度和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较2001年有所改进和提高. 结论与2001年相比,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共用针具比例有所下降,针对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已显现一定效果,但仍需加大干预力度;吸毒人群与其配偶或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极低, 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潜在风险很大.减少毒品危害和安全套推广是今后开展吸毒人群干预的两项关键措施,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HIV/AIDS)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云南省HIV/AIDS哨点监测方案,对德宏州1992-2010年静脉吸毒人群实施哨点监测。结果 1992-2010年,艾滋病哨点累计检测静脉注射吸毒者4 534人,其中HIV抗体阳性1 802人,HIV阳性率为39.7%。男性HIV抗体阳性率为40.3%(1 749/4 345),女性为28.0%(53/189)。艾滋病哨点监测的静脉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总体水平高,自2008起似呈下降趋势。结论德宏州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民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民的性观念、性行为取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1320名居民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69.8%的人反对婚外性行为,愿意劝阻朋友或同事不良性行为的占78.0%,85.8%的人同情艾滋病(AIDS)病人,其中52.0%的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因素有明显影响作用。在自愿回答问题中,最近12个月里,85.4%的人只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90.7%的人有安全性意识。25岁以下的人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反对与赞成的比例基本持平。18岁以前发生首次性交的达14.6%。结论 深圳市民的性观念、性行为取向基本是好的。男性、高学历人群的性观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民的艾滋病知识本底,明确现阶段应重点注意的宣传对象、宣传内容。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1 32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67.8%。其中对3个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3.0%-91.1%,其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悬殊很大(7.2%~77.3%)。文化程度、户籍、年龄、区属等因素影响艾滋病知识水平。结论 深圳市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应向20岁以下的年轻人、暂住人口、工人和无业者、女性倾斜;宣传教育的内容、角度需要调整。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唐芹  马力  刘枫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3):198-200,20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宣传教育前后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并评价宣传教育效果。方法采用教育前后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1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对AIDS传播途径、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STD)/AIDS的相关知识、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行为等内容。结果教育后。调查对象对“AIDS目前可以治愈”的答对率提高了23.0个百分点,“知道AIDS、性病的咨询热线电话”提高了49.9个百分点,在对待AIDS患者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13.0和7.1个百分点;而采取“与从前一样”态度者比教育前上升了20.3个百分点;对安全套相关知识的了解,比教育前分别增加了6.1~24.0个百分点。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投射技术”与“情境分析”设计问卷,调查教育工作者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爱态度与意识,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3名来自艾滋病项目省的教育行政官员、教师进行调查,对结果用SPSS 11.0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爱态度明确,对歧视行为有较深理解和较强识别能力,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态度,如对8种歧视行为表示支持的均低于4%,64.1%的人能够认识到歧视给HIV感染者所带来的痛苦。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与投射技术提问方式结果差异显著,如传统方式有92.2%的人直接表示能够积极对待HIV感染者,但投射技术提问得到肯定结果的仅为40.8%。结论教育工作者对HIV感染者已具备一定关爱态度与意识,但作为关爱工作核心人群仍有必要接受进一步培训。利用投射技术与情境分析设计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的调查较之传统问卷更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评价自编<艾滋病知识>小册子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于2000年6月对云南省红河卫校307名学生发放该册子自学1周后,对教育前后采用不记名、内容相同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对19项艾滋病知识题的答对率有14题在60%~97%,正确率最低为对窗口期的认识,仅为15%;教育后对所有知识题的答对率均上升到85%以上,除3道最基本的题无明显变化外,其教育效果十分显著(P<0.01).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有一半以上的人次选择同情和援助,但表示震惊、恐惧及回避者仍占一定比例.对非正当性行为表示反对的人次最多达2/3以上,少数学生则表示赞成或与己无关.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小册子表示欢迎,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结论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医学中专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全面,通过<艾滋病知识>读物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效果十分显著且很受欢迎,把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轨道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外来工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外来工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采用SPSS 10.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25人。对20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为56.0%。对艾滋病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92.8%、89.6%和87.1%;对蚊虫叮咬、同桌吃饭不传播艾滋病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36.0%和54.7%;对红丝带、艾滋病的发现时间、致病机理、世界艾滋病日等的正确知晓率分别为4.4%、6.5%、7.3%和12.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职业、工龄者之间比较,总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别有28.8%和36.2%的被调查者了解"四免一关怀"政策或"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政策;分别有34.4%、35.3%和63.1%的被调查者赞成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疗法和推广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结论外来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大多数人对有关政策措施还不了解。这是今后应该加强宣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多部门与艾滋病(AIDS)防治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及AIDS知识知晓情况,掌握我国AIDS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需求,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及多部门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建议与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8个AIDS流行率及高危因素各具不同特点的省份的各1个地区(市)和1个县,随机抽样政府多部门与AIDS防治工作政策的制定或实施人员共800人,调查了解他们对《中长期规划》及AIDS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1)72.35%的调查对象了解国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但只有13.38%的调查对象阅读过《中长期规划》;(2)90%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握手、游泳、共用办公用品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及通过性接触途径、接受输血及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和母婴途径可传播HIV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对蚊虫叮咬、共用餐具、轻吻不传播HIV等回答的正确率不高。(3)对公开推广安全套态度不同。84.94%的调查对象认为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孕,同时也具有预防性病、AIDS的作用;有65.78%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宾馆、旅馆等公共场所放置安全套;48.23%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大学校园中公开销售安全套。(4)对防治工作的总体评价不同。84.17%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有AIDS流行;52.28%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地有AIDS流行;分别有41.01%及29.53%的调查对象认为近2年来全国及当地的AIDS防治工作比较好;9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AIDS的流行会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70%的调查对象认为近年来当地打击卖淫嫖娼及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预防与控制AIDS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97.23%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需要制定有关AIDS防治的法律或法规;96.47%的调查对象认为AIDS防治有必要采取“多部门合作”的策略;67.83%的调查对象赞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AIDS综合防治对策;75.97%的调查对象认为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AIDS最重要和有效的措施。结论 在多部门合作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长期规划》宣传和AIDS防治政策与策略的需求调研与评估工作,宣传普及AIDS防治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政府多部门间AIDS防治合作应对与决策能力,有效地达到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3-7月,在济南市区内选取4个建筑工地,对建筑工人及当地居民(对照组)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建筑工人1 584人,平均年龄为(35.1±8.7)岁,男性占95.3%。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低于当地居民(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文化程度、工资月收入、居住情况及婚姻状况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且多数不能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持友善态度。艾滋病相关行为方面,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已婚,与配偶经常(>50%)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9.8%,偶尔使用(<50%)或从不用的占80.2%。与性伴发生性行为,经常使用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23.6%。结论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存在一定歧视现象,且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较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姐勒乡与边境经济合作区村民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健康教育及项目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方法 2003年12月在姐勒乡与边境经济合作区选定10个自然村,以15~50岁村民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资料. 结果 共调查400人,其中277人听说过艾滋病,占69.3%,在听说过的人中42.6%的人认为艾滋病是可怕的疾病, 76.4%的人认为自己不会感染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51.4%~65.3%,60.8%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正向态度回答率35.5%~70.5%. 结论 村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比较低,应尽快进行健康教育及项目干预活动,以预防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现役军人AIDS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现役军人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军队开展AIDS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答卷、讲解和提问,进行AIDS知识的考核调查和宣传教育。结果 (1)干部组知识层次高于战士组,AIDS知识、预防措施及AIDS相关态度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战士组(P<0.001);(2)对主要传播途径和采用安全套进行预防等知识的掌握正确率>90%;对蚊虫叮咬、公用马桶、拥抱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明显较低,63.28%的战士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与AIDS病人区别不清;(3)70.00%的现役军人同情AIDS病人,但同意像往常一样交往的干部占40.00%,战士占26.95%。结论 部队战士对AIDS知识的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强战士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