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05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知识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鲁静  徐勇  李学来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苏州地区2187名6-11岁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亲密度,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和控制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肥市4~5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特征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18所托幼机构中共1 588名4~5岁儿童(男童824名,女童764名),分别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合肥市4~5岁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6%,其中男童为8.37%,女童为20.81%.影响男童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主要有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组织性;影响女童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主要为矛盾性、成功性和组织性.结论 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对苏州地区一~六年级小学生 2 1 87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男性儿童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男生 4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女生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女生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庭环境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儿童和家庭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YES—CV)对武汉市武昌区17所幼儿园共61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103例,检出率为16.70%,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12.19%(P〈0.05)。相关分析发现男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内外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不同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春玉  张迪  周红  刘新月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9-1080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沈阳市5个城区的2 612名一~六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8%,A行为、N行为、M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3.5%,4.7%,2.5%;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组织性、知识性呈负相关。结论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今后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相应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中山市11个镇区66所幼儿园在读3~6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有14.05%的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其中男童17.10%,女童10.50%(P<0.01);随年龄增长行为问题有所下降(3岁组15.60%,4岁组14.50%,5岁组13.10%;P<0.01)。10个家庭精神特征中,除了道德宗教观外,家庭精神特征都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行为总分,依照总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矛盾性(0.146 7)、知识性(-0.146 2)、亲密度(-0.142 4)、组织性(-0.126 2)、娱乐性(-0.114 2)、情感表达(-0.089 4)、控制性(-0.055 5)、独立性(0.031 7)和成功性(0.010 1),其中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矛盾性(0.1136)和知识性(-0.107 8)。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特点和可改善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特殊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市区各6所培智学校759名培智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CV)等。【结果】培智学校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39.4%)是正常同龄儿的3~4倍,以多动、不成熟、社交退缩为主要表现。行为问题除与年龄、性别、病因有关外,还受母亲职业、家庭环境矛盾性和娱乐性评分的影响。【结论】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改善家庭环境、重视个体化教育是矫正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不良初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6名学习不良初中生和102名学习一般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不良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父母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结论 学习不良学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分别对ADHD患儿(ADHD组,103例)及一般情况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103名)进行家庭环境量表(FES)、一般情况问卷及自制的严厉管教方式问卷调查;分析家庭环境与学龄期儿童ADHD的关系。结果 ADHD组FES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矛盾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S亲密度(OR=0.55,P=0.004)、情感表达(OR=0.69,P=0.038)因子分高及儿童课外兴趣多(OR=0.51,P=0.000)是ADHD的保护性因素;母亲体罚孩子、家长陪同完成作业(OR=1.73,P=0.002)、儿童主要抚养人不是父母(OR=1.59,P=0.028)、与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OR=1.55,P=0.047)是ADHD的危险因素。结论 ADHD儿童家庭存在亲密度低、儿童课外兴趣少、母亲体罚孩子等不良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与ADHD发展有关,也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机关干部的家庭特征。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235名广州某部机关干部进行调查。结果:机关干部的亲密度、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较差,而文化性和控制性较好;机关工作年限在11年及以上干部的亲密度,组织性等高于10年及以下干部;领导干部的文化性好于一般干部.结论:机关干部的家庭特征主要是 娱乐性较差,因此须改善机关干部的娱乐性以提高机关干部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医学生人际敏感度的影响,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对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的05级、06级的62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与FES-CV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环境因子的性别比较,情感表达、矛盾性方面女生均高于男生(P<0.01);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方面女生均低于男生(P<0.01);其他因子均无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敏感方面男女生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年比较家庭环境各因子以及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对象整体与常模比较,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情感表达与常模之间无显著的差异外,亲密度、矛盾性高于常模;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性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均低于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高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与家庭环境各因子的Partial相关分析,情感表达和娱乐性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成功性对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其余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相关无明显差异。结论家庭环境对医学生的影响有别于其他群体,并且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有重要影响。情感表达、娱乐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反作用,成功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促进作用。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生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现状及家庭主客观环境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方法研究对象是从本地区1所小学和中学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的共433学生(6~15岁)。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由由日本三木安正教授与北京医科大学左启华教授编制而成的《婴儿-初中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由Moss等编制的《家庭环境问卷》(FES)以及自编的《家庭一般情况问卷》。研究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家庭主客观因素以及社会生活能力的得分概况分年龄分性别进行描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考查了家庭主客观环境中各因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结果男女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纳入回归方程的家庭主观因素不同。亲密度、独立性、情感表达3个因子纳入男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的回归方程。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4个因子纳入女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回归方程。男女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纳入回归方程的家庭客观因素不同。男生的家庭月收入、亲戚数量、每周见面时间3个因子纳入男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的回归方程。女生的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2个因子纳入女生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回归方程。结论男女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家庭主客观环境影响因素不同。首先,家长应着力为儿童少年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主观环境;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大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资源投入,采取多种途径减少和消除因为家庭经济不良给儿童适应能力发展带来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