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根据中医专业专科医学教育的特点,主要从强化学生专业思想,注重概念,突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抓住病证特点,西医知识,学生参与教学,多媒体教学运用,实践技能培训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临床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中医内科学教学几个须注重的方面: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强调审机论治;注重前后章节融会贯通,纵横相联;结合临床实践,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融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基础,是培养临床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修科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今就《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内科学》教学任务主要是建立和培养学生中医内科临床的思维能力。鉴于《中医内科学》教材部分内容陈旧,加上长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也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改革《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是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经济学、金融学、法律学等各类学科中。《中医内科学》属于中医学主干学科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辨治思维、加强《中医内科学》理论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锻炼临床应诊能力,提高教学-学习效果,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于《中医内科学》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中琳 《光明中医》2009,24(8):1611-1613
针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安排失于妥当等现状,提出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的改革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其在继承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同时,不断汲取现代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根据现今《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上海中医药大学提出的“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中医内科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如何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优化运用于课堂,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掌握核心内容及临证思维能力,是我们探索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晶 《中医研究》2007,20(1):55-5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安排欠妥等现状,对此。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水平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学辉  张良芝 《光明中医》2008,23(11):1847-1848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临床专业课。中医内科学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1 熟记病证概念,注意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学各论中,各病证首先介绍各病证的概念。如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从这个概念我们知道了瘿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临床特征是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通过熟记病证概念有助于对全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综合了基础理论各学科,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课,这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如何克服困难学好这门课程,笔者以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纲领,熟记要点掌握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掌握其纲领、要点、特点,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中医内科学》也不例外.对于《中医内科学》所属的各病证,应准确地掌握其病征特点、病因病机要点(如病理性质、胜防病机、病理因素等)、治疗要点及各主要证型,掌握了这些要点就抓住了一个病狂的组领,其具体内容也就易于掌握,达到组举目张之目的。对于各证型…  相似文献   

14.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选用医案的时间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更直观地了解临床医师对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更快进入"医生角色",并尝试建立临床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以迟到医案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搞好《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温敏勇 《中医药导报》2007,13(12):108-108,111
文章分析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化传统教学的优势,它能启发学生思维,解除传统教学的局限,还能强化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指出了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其主要包括《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名方导入法、《中医内科学》相关病证的中医经典名方导入和《中医内科学》相关病证的中医经典名方应用验案导入3种来源;并介绍中医经典名方直接导入应用法和拓展导入应用法两种具体的教学手段,论述了该方法的意义,即加强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及中医临证思维,提高学生对中医典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同时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师备课质量及教学能力。中医经典名方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导入,使师生双方都能更直观地学习经方的临床应用,探索经方科研动向,不但能够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而且也是培养21世纪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但中医内科教学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使学生感到枯燥,并与实际脱节。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本文从中医优势病种、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医案、最新进展等几方面探讨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衡先培 《中医药学刊》2004,22(6):1100-1101
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针对新版《中医内科学》,提出中医内科作为一门临床课程.必须结合临床实际,以教会学生临床诊疗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个互参,即相关检查与现代医学疾病互参。治疗原则与病机互参,预防调摄与病因互参,才不至于使课堂流于空洞或形式;尚需注意针对教材补缺补漏.纠正教材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脱离临床之处,力臻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瑞春 《中医药导报》2011,17(1):110-112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的方法:(1)采用图表教学法,使复杂的内容简洁明了;(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3)提问式互动教学法;(4)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教学;(5)典型案例举例教学法;(6)多媒体教学法;(7)让学生参与试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