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n简称ITP)。在儿科血液系统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占出血性疾病的首位,我院儿科7年中共收治ITP患者54例,占儿科同期住院病人的7.25‰  相似文献   

2.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4例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型论治,结合西药强的松治疗,平均住院43天,有效者53例,其中治愈者占38例。  相似文献   

3.
谢永武  宝杰  宋玫  郑瑞丰  周彬 《河北医学》2006,12(8):759-762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5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①小儿ITP出血部位较单纯。②婴幼儿发病多见,<8月22例,占44%,<24月34例,占68%。③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亦可能是其致病因素;骨髓检查结果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④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缩短两者单用使血小板计数达正常的时间。结论:小儿ITP中婴幼儿的发病率高,发病有多因素,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缩短血小板计数达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1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治疗前75%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83.9%的患儿体内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抗体阳性.应用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联.结论:本病与病毒感染、免疫紊乱有关,丙种球蛋白冲同时加用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5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8.54%,慢性型占1.46%。47.8%的患儿发病前1~4周曾有感染史;32.68%的患儿在发病前3d~1月曾有预防接种史。病原学检查185例,阳性占52.97%。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等重度出血者占6.24%。188例给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3d内达正常水平者分别为96.28%、77.13%和32.98%。结论小儿ITP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有密切关系。发生于预防接种后的ITP高于以往报道,其中以乙肝、百白破疫苗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 ,是小儿常见的一类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 1989~ 1998年共收治 17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7例中 ,男 10 0例 ,女 77例。年龄 5 1天~ 14岁。 <6月 12例 ,~ 5岁 10 3例 ,~ 10岁 44例 ,~14岁 18例 ,四季均有发病。具有前驱疾病的 97例 (5 4 8% ) ,其中上感 6 8例 (70 1% ) ,肠炎 12例 ,肺炎 7例 ,水痘 6例 ,腮腺炎 4例。急性型 139例(78 5 % ) ,系首次发作或反复发作 ,但病程未超过 6个月。慢性型 38例(2 1 5 % ) ,病程最长 10年。 2例母亲有血小板减少史。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  相似文献   

7.
<正> 我院儿科988年3月至1998年5月共收治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8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有典型的出血倾向。 1.1.2 周围血小板计数<70×10~9/L。 1.1.3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 1.1.4 排除其它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1.2 分型、年龄和性别:急性型(病程不足6个月)  相似文献   

8.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在诊断与治疗方面近年来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我院儿科1966年至1978年十二年期间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患儿52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各种疗法的利弊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亚大剂量地塞米松(Dex)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老年ITP患者54例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亚大剂量Dex治疗,B组24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76.7%,B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3例,长期反应率65.2%,B组随访18例,长期反应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B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类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部分并发感染。结论亚大剂量Dex治疗方案疗效高,用药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小,可为老年ITP治疗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1.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往往起病急,多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现就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月住院的小儿科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31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家长疾病认知度、患儿护理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患儿家长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度发现,干预后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  相似文献   

13.
14.
雷婷  梁影  李存杰 《医学综述》2013,(16):3009-3011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收集汉中市人民医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ITP患者48例,其中35例初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18例)和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17例),12例复发难治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抗体封闭治疗,1例病程长达5年且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三次均有效,但不能长期维持疗效的患者最终选择脾脏切除治疗。观察两组初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情况,分析四种治疗方案中ITP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88.23%vs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单纯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对难治复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依然有效。结论对于ITP患者的治疗,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促进血小板的早期恢复,应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105例 ITP 临床分析,就近年来有关 ITP 发病机理的探讨、骨髓象分析在诊断中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法的探讨作了重点讨论。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疗法,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强的松2mg/kg/日)。105例中痊愈74例(70.5%),好转25例(23.8%),未愈6例(5.7%)。  相似文献   

16.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组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治疗上主要以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及免疫抑制剂为主。本文作者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本科诊断为ITP的70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6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附属医院儿科韩艳欣,吴惠兰承德市中心医院白国兴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血液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占我院儿科同期住院患儿的1.1%,占血液系统住院患儿的16%。本...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8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38Casesof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关国清(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儿科阳江市529500)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紫癜特发性血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5大医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6月广州5大医院收治265例IT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ITP类型、诱因、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抗心磷脂抗体(ACA)、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数据,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结果:①儿童组ITP男女比例为1:0.90(31/28),急性型(69.4%,41/59)高于慢性型(30.5%,18/59)(P〈0.05)。②成人ITP中育龄组(≥14岁且〈50岁)男女比例为1:2.59(39/101),女性患病(72.1%,101/140)高于男性(27.9%,39/140)(P〈0.05),慢性型(58.6%,82/140)高于急性型(41.4%,58/140)(P〈0.05)。③老年组(≥50岁)男女比例为1∶1.54(26/40),急性型占33.3%(22/66)。④诱因中,前躯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41.4%,24/58)。急性ITP前驱感染率(33.9%,41/121)高于慢性ITP(11.8%,17/144)(P〈0.05)。⑤抗体检测PAIg的阳性率(51.1%,48/94)显著高于ANA、ENA抗体阳性率(27.9%,17/61;25.8%,16/62)(P〈0.05)。⑥成人组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激素治疗效果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男女比例基本相等,以急性型为主。育龄期女性ITP患病高于同龄男性,以慢性型为主。ITP患者除可能有针对自身血小板的免疫异常或其它有核细胞的免疫异常,需要进一步追踪随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