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导致严重低血压、气道压力升高及临床应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09~2010年上报鱼精蛋白不良反应47例病例。47例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中度和重度血压降低30~50mmHg的38例,轻度血压降低20~29mmHg的9例。结果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和输血等措施,在不良反应发生5min之内血压恢复正常的40例,占85.11%;7例除药物治疗外,同时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手动控制呼吸等10~30min内好转。结论鱼精蛋白导致严重低血压反应难以预测,手术进行中必要的预防和积救治措施是降低鱼精蛋白严重不良反应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不同病种心脏手术时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各病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剂量和方法。方法将我院近三年119例左房粘液瘤、房室间隔缺损、法四和风心病分成A,B、C、D四组,观察比较符组术中肝素和鱼精蛋白的用量。结果A组肝素用药量融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其鱼精蛋白中和剂量显著低于其它符组(P〈0.01)。结论左房粘液瘤病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存在肝素相对耐药现象;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时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比例不能一概相同。  相似文献   

3.
鱼精蛋白拮抗肝素 ,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创造了基本条件。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常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1] ,严重者可致死亡。为此我们回顾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科各类心内直视手术 75 5例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 75 5例手术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者为 3例 ,发生率为 0 4% ,从给药到毒性反应出现时间为 2~ 5min ,平均为 3min。 3例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体外循环在中~深度低温下 (2 2℃~3 2℃ )进行 ,经静脉血液肝素化 ,转流结束 ,循环稳定 3~ 5min ,…  相似文献   

4.
黄洁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2016-2016
自1999年以来,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52例。其中分别出现鱼精蛋白过敏6例,抑肽酶过敏3例,均经抢救治疗脱险.平安回病房。但同时出现鱼精蛋白和抑肽酶过敏仅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后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儿童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的处置、超滤对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其中27例患儿经常规治疗后血压恢复至正常,1例患儿再次行体外循环辅助30min后病情好转并脱机;所有出现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患儿无临床死亡;体外循环中进行超滤的患儿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行超滤的患儿(P=0)。结论在儿童体外循环后使用鱼精蛋白可导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进行超滤可能有助于减少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预防体外循环用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觅  王永光 《中国药业》2010,19(3):58-58
目的减少体外循环用鱼精蛋白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通过分析2例使用鱼精蛋白引起不良反应而抢救后仍然死亡的病例,讨论预防措施。结果与结论掌握鱼精蛋白合适的用量、滴注速度及肝素/鱼精蛋白水平的评估方法等均是减少不良反应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相同量的鱼精蛋白经上腔静脉(V组,86例)和升主动脉根部(A组,115例)不同的途径给药,中和体外循环后的肝素,观察两种方法对心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气管内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给鱼精蛋白的时问更短(150s与230s, P<0.05),不良反应小(P<0.05).结论 经升主动脉给鱼精蛋白的效果明显优于上腔静脉途径,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1例74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瓣膜病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钠。注射约3 min时(鱼精蛋白入量约15 mg),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泛红,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考虑鱼精蛋白过敏,立即停止滴注,并静脉注射苯海拉明、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约30 min后,患者血压回升,心率下降,皮疹逐渐消退。因鱼精蛋白用量不足,患者术后胸腔渗血、渗液较多,导致其血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将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50 mg(5 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以60滴/min速度缓慢静脉滴注,患者未再出现过敏现象,胸腔引流液逐渐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中鱼精蛋白毒性不良反应的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及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00例CPB心内直视手术资料,其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者27例,然后总结分析该毒性反应的特点、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27例,占5.4%。23例轻度反应者均治愈出院;4例中重度反应者中,2例病死;治愈的2例均系立即再次体外转流,其中1例立即切开右室以减轻心脏过度膨胀。结论鱼精蛋白毒性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高,中重度毒性反应病死率高,在CPB心内手术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注射鱼精蛋白前应采取一定预防措施,有助于减轻毒性反应和治疗转归。对中重度毒性反应可立即再次体外转流,防止心脏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鱼精蛋白过敏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及升主动脉置换 ,撤除体外循环插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 ,出现心脏骤停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39岁。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收住入院。 1 987年 2月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下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 ,术后心脏电击复跳 ,生命指征正常 ,撤除心脏插管。快速鱼精蛋白中和 ,立即出现低血压、室颤 ,给予升压药及正性肌力药物并电击除颤 ,但心脏不能复跳。立即重新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同时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异丙嗪及莨菪碱 ,并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预防肺小动脉痉挛。 30分钟后心跳正常 ,生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36例体外循环手术采用激和全血凝固时间(ACT)来指导和监测体外循环(CPB)中的肝素抗凝和拮抗,首量肝素400u/kg,用硅藻土试管手控法监测ACT,以480—600秒为CPB的安全限。CPB结束,静注鱼精蛋白2mg/kg中和肝素,使ACT恢复到生理值+30秒内,未达标准者酌情追加。结果:全组病例肝素抗凝和拮抗满意,鱼精蛋白:肝索=0.43~0.88:1,平均0.67:1;较以往的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结束后鱼精蛋白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输注法中和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8例,ASA 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34例。Ⅰ组:半量负荷剂量+半量微量泵维持,鱼精蛋白总量为6 mg/kg(即1:1.5),首次负荷量鱼精蛋白为3 mg/kg,微泵速度250 mL/h(10 mg/mL)泵入;剩余半量鱼精蛋白以20 mL/h(10 mg/mL)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Ⅱ组:首次鱼精蛋白拮抗肝素1:1.3一次性给予,必要时,根据激活凝血时间(ACT)追加鱼精蛋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体外循环及关胸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基础ACT,肝素化后5分钟ACT,中和后5分钟、30分钟、术毕及术后1小时的ACT值;记录首次鱼精蛋白用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比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术后6小时、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ICU使用红细胞悬液(PRBC)例数、鱼精蛋白拮抗后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术毕、术后1小时Ⅱ组患者ACT较Ⅰ组延长(F组间=10.105,P=0.034);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少于Ⅱ组(t=-3.565,P=0.012;t=-3.162,P=0.016),术后6小时和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于Ⅱ组(t=-3.875,P=0.005;t=-2.365,P=0.036),ICU输注PRBC例数少于Ⅱ组(χ2=4.221,P=0.040);拮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χ2=7.55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鱼精蛋白以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持续输注法拮抗肝素,可减少CPB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弱化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3.
心脏不停搏的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不停搏的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脏始终保持跳动,冠状动脉持续有氧合血液灌注,因此,对心脏不存在再灌注损伤,术后心脏可保持良好的功能。自1993-01~1996-10,笔者等用此法为27例患者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法乐三联症5例、法乐四联症1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4例(缺损直径大于3.5cm)、室间隔缺损8例、右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三尖瓣赘生物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双腔右心室2例。术后1例出现轻微的肺梗死症状,经高压氧仓治疗3次而康复,余26例均保持术后良好的心功能,无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均顺利康复出院。本法手术历时均较一般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历时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笔者认为此法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增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尤其是术中不易损伤心脏的传导系统,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心功能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手术中当体外循环结束后需要全身肝素化,常用方法为以鱼精蛋白∶肝素=1∶1~1·5∶1的比例去中和。本研究在2000—2005年的手术中最多只用到1∶1的比例就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简单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且都不合并中度或重度肺  相似文献   

15.
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28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例,左房粘液瘤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皮下气肿2例,二次开胸止血一例。体外循环时间55.6±14.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1.4±12.5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1.8小时,术后住院时间8.2±2.4天。术后随访3-14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相似文献   

16.
鱼精蛋白在体内与肝素结合,使其失去抗凝能力。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肝素。临床用于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及体外循环术后中和肝素。鱼精蛋白本身也有抗凝作用。因它干扰凝血酶原激活因子生成。但较肝素弱,故不能使用过量。用量须与最后一次使用肝素量相当。1次用量不得超过50mg。不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陈圣邦 《云南医药》1997,18(4):270-272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王芳陈圣邦我科自1990年9月至1994年9月,92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共发生需经药物或安置心内起搏器等处理的严重心律失常94例131次,发生率108%。主要原因为麻醉插管、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转流前后必须分别应用肝素和鱼精蛋白调整病员的凝血状态。以往以经验剂量给药,一般,肝素用量为3mg/kg,每100ml 预充液中加肝素4mg,每转流1小时再追加1mg/kg;鱼精蛋白用量一般按肝素总量的1~1.5倍给予。由于肝素用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避免用量不足,因此往往逾量给药。而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不足和过多,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按经验剂量给药显然是不理想的。一、肝素的药理作用肝素最早由肝脏提取,因而得名。它是由右旋葡萄糖醛酸和右旋葡萄糖胺交替组成的一种粘多糖硫酸酯,分子量12,000。硫酸基团特别是氮位硫酸带有强大的阴电荷,这与肝素的抗凝作用密切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肝素的抗凝作用迅速消失。肝素  相似文献   

19.
鱼精蛋白过敏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46岁。无过敏史。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结束,静脉缓慢注射鱼精蛋白,10min将尽时,突然血压下降,心脏膨胀、紫绀、跳动缓慢很快呈蠕动状,气道阻力上升至30cmH2O以上,SpO2下降。给予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氯化钙、肾上腺素等药,肌肉注射苯海拉明,加大呼吸道压力,3min后心跳逐渐有力,紫绀消退,血压上升,气道阻力下降。病情稳定后,严密止血、关胸,顺利返回监护室。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手术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使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是心内直视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鱼精蛋白的毒性反应时有发生 ,甚至导致循环衰竭死亡[1 ] 。回顾我院近年来完成的 40 2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该药毒性反应的 1 4例病儿的临床表现及救治体会 ,以期总结其毒性反应的特点 ,寻找防治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 40 2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男性 1 92例 ,女性2 1 0例 ,左向右分流型 337例 ,右向左分流型 65例 ,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1 1 3例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Ⅰ、Ⅱ、Ⅲ、Ⅳ分别为 2 52、75、43、32。全组病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