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普钠 (SNP)复合拉贝洛尔 (La)在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时的控制性降压效应。方法 5 0例ASAⅠ~Ⅱ级手术患者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组Ⅰ 2 6例均为全髋置换术患者在硬膜外阻滞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 ;组Ⅱ 2 4例则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手术。麻醉平稳后 ,两组均静注 0 .0 5~ 0 .2mg/kgLa ,5min后以SNP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7.3~ 8.7kPa间。结果和结论 小剂量La复合SNP控制性降压可减少两者用量 ,易维持低血压状态。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复压过程平稳 ,无反跳性高血压。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麻相比 ,前者SNP和La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15例,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15例,全凭安氟醚吸入全麻。对两组在术中循环应激、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合组循环应激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病人无躁动不安,术后镇痛方便、可靠,咳嗽排痰好。结论安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一种安全、合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椎旁间隙神经阻滞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开胸麻醉术。方法:20例39~76岁,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的胸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全麻对照组)和B组(全麻加椎旁阻滞组),各10例。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和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椎旁阻滞加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结果:B组患者麻醉维持期七氟醚的吸入气浓度(FISEVO)与A组相比平均下降62.8%(P<0.01);B组麻醉维持期循环变化较平稳,术毕初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A组提前(P<0.01),且术毕拔管后切口出现疼痛时间亦延迟6~10h。结论: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开胸手术可减少全麻药及镇痛药用量,减轻麻醉药副作用,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苏醒加快,拔管提前,且延缓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EC-GA)后低血压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1996~1997两年内ASAⅠ级、年龄小于60岁、麻醉记录完整、择期胆囊切除术35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EA)217例(Ⅰ组),ECG-A133例(Ⅱ组)。比较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I组低血压发生率76.5%,Ⅱ组89.5%(P〈0.05)。Ⅱ组程度重于I组(P〈0.05)。低血压多发生在气管插管后3min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老年开胸手术的麻醉方法。②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组)、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F组)、普鲁卡因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P组)、芬太尼复合全麻+硬膜外阻滞组(EF组)。EP组及EF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椎T5~7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4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间断吸入少量安氟醚及间断静脉注射潘库溴胺维持麻醉。术中持续监测血压、心电和脉搏血氧饱和度。③结果与P组及F组相比,EP组、EF组术中血液动力学较稳定(t=2.133~5.194,P<0.05,0.01);EP组及EF组全麻药用量较P组及F组明显减少(t=2.307~8.775,P<0.05,0.01);EP组、E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也较P组及F组短(t=2.731~3.856,P<0.01),清醒拔管例数较多(χ2=5.13~8.88,P<0.05,0.01),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较少。④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喉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喉癌病人分成全麻加局麻组、全麻加硬膜外组分别监测气管切口插管时、喉切除时等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各时期的循环,呼吸指标相对平稳(与其它两组上比P〈0.05),结论 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喉癌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控制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对上腹部手术患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2%利多卡因5ml,有麻醉平面后,再根据患体质予以6-8ml1.5%利多卡因和0.25%地卡因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每隔60分钟用1.5%利多卡因和0.25%地卡因混合液6-8ml硬膜外阻滞,术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AI-Ⅱ级择期开胸病人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15例,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加硬膜外阻滞;对照组15例,全凭安氟醚吸入全麻。对两组在术中循环应激,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复合组循环应激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病人无躁动不安,术后镇痛方便,可靠,咳嗽排痰好。结论  相似文献   

9.
韦战红  杜光生 《浙江医学》2001,23(8):504-506
胆囊切除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还少有人采用。近年我们将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胆囊切除术 ,收到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9~2000年间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 ,纳入标准为 :ASAⅠ~Ⅱ级 ,年龄30~60岁 ,体重50~80kg,性别不限 ,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采用随机化数字表编号 ,分成A、B、C3组。A组为0.375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B组为0.25%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C组为单纯全…  相似文献   

10.
侯健  孙建良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7):675-675,680
30例ASAⅠ~Ⅱ级的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全+硬,组Ⅰ)和单纯全麻(组Ⅱ)两组,分别监测围术期血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动脉变化。结果围且患者血糖值均较基础值升高,但组Ⅱ较组Ⅰ更为明显,MAP、HR也呈相应变化,表明在上腹部手术时全+硬麻醉的应激反应显著低于单纯全麻,血糖也相对稳定,这对于高应激及糖尿病患者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上腹部手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17例上腹部手术分别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A组9例)和全麻(B组8例),测定围术期血浆β-内啡肽,记录同期血压、心率。结果(1)A组血压气管插管后至拔管期全程低于麻醉前(P<0.05),心率从探查开始至拔管时均低于麻醉前(P<0.01)。B组收缩压于手术探查时低于麻醉前(P<0.05),拔管时显著高于手术探查时和术中1.5小时(P<0.01)。两组间比较,术中和拔管时B组血压显著高于A组(P<0.05),但心率无显著差异。(2)β-内啡肽变化:A组全程无显著变化,B组气管拔管后显著高于术前、气管插管后和术中1.5小时(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明显,血压波动较大,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围术期应激反应较轻、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儿茶酚胺及循环功能的影响。选择24例择期开胸手术ASA1~2 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A 组),七氟醚麻醉加胸段硬膜外阻滞(B组) 。手术60min 和气管拔管后10min 时A 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与麻醉前比均明显增高(P<0-05),B组无明显增高( P> 0-05),组间比较B组NE均低于A组(P> 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E) 与麻醉前比均无明显增高( P> 0-05)。手术30min 时B组MAP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认为七氟醚麻醉加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开胸手术所致的儿茶酚胺分泌增高,是开胸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病人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34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Ⅱ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采静脉血测量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浓度。结果 两组的平均动脉血压均下降,Ⅱ组下降幅度较Ⅰ组大;Ⅰ组心率显著增加(P〈0.05),Ⅱ组无太大波动。Ⅰ组病人血糖和皮质醇均明显升高(P〈0.05),Ⅱ组病人无过大波动;两组病人的胰岛素浓度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全麻药物用量少,应激反应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祝胜美  徐建红  陈庆廉  项燕 《浙江医学》2000,22(11):672-673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循环功能变化较大,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手术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1.病例选择:70岁以上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男23例,女17例,术前合并Ⅰ~Ⅱ期高血压(按WHO标准确诊),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G/E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2.麻醉与监测:术前半小时肌注哌替啶1mg/kg。G/E组病人入手术室后根据手术部位作相应的硬膜外穿刺(一般是T9~10)并留管待用。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5.
张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489-489,488
目的 比较观察老年胆管手术病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能否减轻在围插管期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胆管手术患者,每组20例,Ⅰ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全麻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Ⅰ组患者全麻前行T8-9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开始诱导插管,Ⅱ组患者直接行静吸复合全麻。结果Ⅰ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MAP较麻醉前低p〈0.05,II组患者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HA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老年患者存胆管手术中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观察42例胸腔手术病人用复合麻醉的优点,随要分成单纯全麻(I级)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2组)两组,结果提示,所有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诱导期的测量值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1线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术毕MAP均显著性升高,HR增快,与诱导前和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芬太尼和箭毒用量分别较2组高42.9%和41.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围术期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王天元 《吉林医学》1998,19(5):271-272
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时病人血浆心钠素(A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的含量变化,对15例子宫切除术病人,T11~12、L3~4间隙置放硬膜外导管,注入0.75%布比卡因。麻醉手术过程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40min、60min和术毕时5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血浆ANP、PRA、AⅡ和AL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浆ANP含量,麻醉后20min的各时点(60.66±15.33pg/ml)较麻醉前(113.33±75.46pg/ml)显著减少(P<0.05);血浆PRA含量,麻醉后20min的各时点(0.65±0.36ng/ml)较麻醉前(1.06±0.36ng/ml)亦显著减少(P<0.05)。结论: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行子宫切除时,因肾脏交感神经阻滞,PRA释放减少,同时也抑制了AN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常规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加全麻插管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患者,ASAI~Ⅲ级,随机分2组。A组32例,采用硬膜外加全麻;B组30例,单用常规的硬膜外阻滞。术中监测HR、BP、SpO2,记录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所需用麻黄素、阿托品剂量。结果术前2组存在有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人数无显著性差异(P>0.25)。术中,A组麻黄素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A、B二组阿托品用量无差异(P>0.05),二组均未用降压药物。结论老年人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全麻诱导加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的异丙分配全麻诱导及加硬膜外阻滞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ASAⅡ~Ⅲ级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异丙酚诱导量用1.0mg.kg^-1为P1组,加用硬膜外阻滞为P1E1组;剂量用2.0mg.kg^-1为P2组,加硬膜外阻滞这P2E2组,每组8例。于麻醉前,硬膜外阻滞后,异丙酚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5、10、30、60min,记录HR、SPO2MAP1、CVP、E  相似文献   

20.
黎阳 《当代医学》2010,16(16):81-82
目的探索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择期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的用药量少(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老年人上胆囊切除手术适合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