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致病机制。β细胞功能,尤其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正常葡萄糖代谢有重要作用。在从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中,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早期应用促进或模拟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保护β细胞功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β细胞脂性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以及TG在β细胞内的堆积,早期可导致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钝化,随后β细胞内胰岛素含量渐下降,并出现β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数量减少。神经酰胺依赖及非依赖的途径均参与了脂性凋亡的过程。当能量过剩、脂肪组织储存TG饱和且β细胞内β氧化代偿不足时,则造成TG在β细胞内的堆积。若高糖和高脂同时出现时,两者可发生协同作用,加速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  相似文献   

3.
β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 β细胞凋亡增加。首先 β细胞内胰淀素沉积 ,通过细胞膜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其次高血糖通过调节β细胞Βcl家族水平、白介素 (IL) 1β/核因子 κΒ和己糖胺介导的路径 ,游离脂肪酸通过神经酰胺、Caspase、Βcl 2、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介导的路径诱导 β细胞凋亡。此外 ,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还存在共同通路———氧化应激 ,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了解 2型糖尿病胰岛 β细胞凋亡的机制 ,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 ,更好地防治 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增加.首先β细胞内胰淀素沉积,通过细胞膜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其次高血糖通过调节β细胞Bcl家族水平、白介素(IL)-1β/核因子-κB和己糖胺介导的路径,游离脂肪酸通过神经酰胺、Caspase、Bcl-2、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介导的路径诱导β细胞凋亡.此外,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还存在共同通路--氧化应激,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β细胞凋亡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增加。首先β细胞内胰淀素沉积,通过细胞膜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其次高血糖通过调节β细胞Bcl家族水平、白介素(IL)-1β/核因子-κB和己糖胺介导的路径,游离脂肪酸通过神经酰胺、Caspase、Bcl-2、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介导的路径诱导8细胞凋亡。此外,高糖和游离脂肪酸还存在共同通路——氧化应激,且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对深入认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过程,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但两者对糖耐量的影响,可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而不同,关于IR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各自在2型DM发病机制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一直争执不休。本研究探讨了2型DM一级亲属糖耐量正常(NGT)者与无DM家族史的NGT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了解它们在2型DM发病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DM)发病中的作用和近年来研究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在2型DM发病机制方面,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为其必需的两大基础,这种多少年来建立的经典2型DM发病机制的“二元论”至今仍统治着糖尿病学界。此处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传统概念的外周抵抗和肝胰岛素抵抗。然而,日益增多的事实表明胰岛,特别是β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胰岛素外周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有关。但是二者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中孰为原发孰为继发,以及各自在糖尿病发病中的地位一直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年来发现β细胞膜上也存在胰岛素受体,即β细胞也是胰岛素的靶细胞,β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首次将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分泌缺陷直接联系起来。为丰富胰岛素抵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评价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对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运用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微小模型技术结合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正常个体(15名)、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0和14例)的胰岛素敏感指数(S_I)、机体对葡萄糖的急性胰岛素反应(AIRg)和处理指数(DI=S_I×AIRg),同时测定其它临床指标,包括体重指数、腰臀比等。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S_I、AIRg和DI都明显降低(P<0.01)。肥胖组的S_I较非肥胖组低(P<0.05),而其AIRg和DI水平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肥胖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但机体早期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相对能部分代偿。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不良在2型糖尿病发病上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型糖尿病 (DM )是既有胰岛素抵抗 ,又有胰岛素分泌缺陷 (或称 β细胞功能衰减 )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其两个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但二者在DM发病过程中哪一个是始动因素尚不十分明了。有学者认为在大多数 2型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最早 ,为了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胰岛 β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 ,但长期的胰岛素抵抗终会使 β细胞不堪重负 ,其胰岛素分泌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 ,一旦代偿性的胰岛素分泌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 ,血糖就不可避免地升高 ,从而发生糖尿病。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5):352-352
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量代偿性升高达到顶峰后逐渐降低失代偿出现糖尿病。糖尿病期间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A期大于正常,B期等于正常,C期小于正常(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糖尿病前期开始出现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期出现小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421例,计算其GFR估计值(eGFR),按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肾小球高滤过组(B组)、肾功能轻度下降组(C组)和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D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比较各组间胰岛8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敏感性(IS)相关指标间的差异,并对eGFR与胰岛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组和D组HOMA-IR高于A组,IS指数(ISI)、葡萄糖处置指数(DI)低于A组(P〈0.05);D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AUCG)、AUCI高于其他三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收缩压、病程、AUC1/AUCG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T2DM中,IR与eGFR呈负相关,IR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36例和MSII组32例,治疗过程分为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设定靶血糖值为FBG〈6.1mmol/L,2hPPG〈8.3mmol/L,治疗前及稳定期治疗2W后化验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两种强化治疗方法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对照期,调量期和稳定期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均较治疗前增高,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HOMA—β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II组胰岛素用量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达标时间较早。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II较MSII更适合作为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型糖尿病(DM)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目前一般认为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作用出现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导致2型DM发病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一、2型DM不同阶段胰岛素分泌缺陷的状况对2型DM高危人群的研究发现,在出现糖耐量异常之前,有空腹及(或)葡萄糖刺激后的高胰岛素血症,提示已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性同样是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子,此时已开始胰岛素分泌的代偿性改变,若胰岛素分泌不能适应血糖的变化,就会出现糖耐量减低(IGT)。在IGT阶段,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衰退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型糖尿病(T2DM)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它们在T2DM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已为学术界所共识。但就两者的关系而言,仍有争论。T2DM不论其确切病因如何,β细胞功能衰退和胰岛素抵抗总是以不同的程度存在并且发展与变化着的。最为常见的T2DM也就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只有出现了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才表现为临床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2TDM)患者一级亲属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不同的种族,人群和个体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使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的程度不同,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TDM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二者同时存在是糖耐量从正常到异常并向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先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格列吡嗪缓释片 (商品名瑞易宁 )及格列齐特 (商品名达美康 )对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  1 51名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易宁及达美康治疗组 ,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 ,空腹血清免疫反应胰岛素 (IRI)、真胰岛素 (SI)、胰岛素原(PI)水平 ,计算PI占总胰岛素比例 ,并比较治疗前后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及 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 IS)的变化 ,分析血糖下降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1 )两治疗组FP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治疗后两组HOMA IS均有较明显上升 ,瑞易宁组上升 70 % ;达美康组上升 60 %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OMA 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 ,瑞易宁组下降1 5 % ,达美康组下降 1 6 %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HOMA IR的下降与空腹及餐后血糖的下降相关。 (3)患者治疗前空腹PI水平为 (1 1 .93± 2 .2 7) pmol/L ,SI水平为 (55 .32± 1 .66)pmol/L ,PI的比例为 1 9.6 %。治疗后 ,服瑞易宁者空腹PI及SI水平均略有下降 ,但无统计学差异 ;服达美康者空腹血清PI及SI水平均略有上升 ,亦无统计学差异 ;PI在PI与SI总和中所占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用HOMA  相似文献   

18.
选择70例26~58岁初发首次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和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胰岛素组胰岛功能有较大的改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有助于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了真胰岛素 (INS)及前胰岛素 (PI)类在不同对象外周血中的变化 ,并采用自身稳定模型评估法(hom eostasis m odel assessm ent,HOMA) [1 ] 计算和比较了糖耐量正常 (NGT )、糖耐量低减 (IGT )或空腹血糖异常(IFG)、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功能。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采用 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对 16 3例观察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各组又按体重指数 (BMI)分为肥胖(含超重 )组 (BMI≥ 2 3kg/ m2 )和非肥胖组 (BMI<2 3kg/m2 )。将 NGT非肥胖组各测定值的 95 %或 5 %百分位数作…  相似文献   

20.
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用药组、安慰剂组,同时将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刺治疗,用药组用罗格列酮(0.2 mg/kg体重)灌胃,安慰剂组用生理盐水(2 ml/kg体重)灌胃,均1次/d,连续4 w.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实验结束时,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标记胰岛β细胞,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法标记凋亡的胰岛β细胞.结果 针刺组、用药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针刺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有低于用药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可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