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 1995年 10月~ 1999年 10月用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充填上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缺损 32例 ,获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32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2~ 5 6岁 ,平均年龄 38岁 ;囊腔缺损范围 :最大 4.0cm× 5 .0cm ,最小 2 .0cm×2 .5cm。病变部位 :位于磨牙区 18例 ,磨牙区及前牙区 10例 ,前磨牙区 4例 ,其中右侧上颌骨 17例 ,左侧上颌骨 15例 ,有 5例术中囊腔与上颌窦相通。病理分类 :含牙囊肿 2 0例 ,角化囊肿 4例 ,根尖囊肿 8例 (囊肿直径 2 .0cm以上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 1年 8个月。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一直被整复外科领域所重视 ,其中经过化学综合处理的同种异体低抗原骨在不少学科得到应用。我们采用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Ca(OH) 2 进行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的填充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6月我们采用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颗粒复合Ca(OH) 2 进行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充填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自 19~ 4 2岁 ,平均年龄为 2 9岁 ;并与不充填者 5例作对照 ,男 3例 ,女 2例。所有患者均为牙源性或含牙颌骨囊肿 ,囊肿2~ 3cm 12例 ,3…  相似文献   

3.
治疗各型舌下腺囊肿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摘除受累侧整个舌下腺腺体[1,2 ] ,然而摘除腺体创伤大 ,并可能引起并发症 ,非理想方法。而袋型缝合法复发率高 (6 0 %~98% ) ,现基本废弃[4 ] 。作者采用一种简单、实用、创伤小的填塞法达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方法与结果1 临床资料 收集舌下腺囊肿 31例 ,其中男性 15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岁 2个月~ 44岁。囊肿最小为 1cm×1cm ,最大为 5cm× 7cm。其中 :中央型 1例 ;一侧伴颌下型 4例 ;一侧型 2 6例。2 手术方法  2 %利多卡因 3ml阻滞麻醉患侧舌神经 ,沿颌下腺导管方向纵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袋形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7—2016间来我院就诊,并采用袋形术治疗的大型颌骨囊肿患者39例,术后随访1~3年,对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示骨腔缩小,骨密质增强;30例患者术后12个月骨腔逐渐消失;9例患者术后1年骨腔缩小,行囊肿刮治术,术后3~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囊腔消失。结论:袋形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减少了对重要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存牙齿,维持颌面部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 1997年以来 ,应用平阳霉素行舌下腺囊肿囊腔内注射 ,治疗舌下腺囊肿 2 8例 ,痊愈 2 6例 ,有效 2例 ,治愈率92 .9% ,有效率 17.1%。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2例 ,女性 16例 ,年龄最大 48岁 ,最小 3岁 ,平均 2 8.5岁。左侧 13例 ,右侧 14例 ,双侧 1例。最大直径 4cm× 3cm ,最小直径 1.5cm× 1cm .单纯型 2 1例 ,包括术后复发 3例 ;口外型 5例 ;哑铃型 2例。1 .2 治疗方法1.2 .1 患者治疗前先行血常规及胸透或胸片检查。1.2 .2 将平阳霉素溶解于 2 0g/L利多卡因液 3~ 4ml备用。1.2 .3 患者…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2 5例患者 ,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9~ 3 2岁 ,平均年龄 15岁 ;病程最长者 5年 ,最短者 4个月 ,平均病程1 2年 ;2 5例中有 3例为术后复发者。病变部位均在下唇或舌尖腹侧 ,病变范围在 0 5cm× 0 5cm到 1cm× 1cm大小不等。2 设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桃源科帝达医疗设备公司联合研制的电脑微波治疗仪ETK—Ⅳ ,输出功率为 0 10 0W ,有输出调及定时装置。3 方法 常规消毒 ,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 ,待麻醉显效后 ,启动微波治疗仪 ,输出功率调至 3 0 40W ,操作时间 4s ,用针状辐射器直接…  相似文献   

7.
自1942年Stafne首次报告34例静止性骨腔后,国外已有几十篇报道,但国内近20年只有6篇文章,仅11例报道[1-3]。静止性骨腔是在下颌骨体内偶见唾液腺的一种特殊解剖结构,通常穿过舌侧密质骨,以蒂与正常下颌下腺或舌下腺相连,故又称为Stafne骨腔[4]。因其病因未明,文献中对其命名尚未统一,种类繁多[5]。Stafne骨腔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在临床上应注意与颌骨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成釉细胞瘤等相鉴别,尽量避免侵入性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便[6]。  相似文献   

8.
对舌下腺囊肿的治疗 ,若施行单纯囊肿切除术 ,术后复发率较高。 1991.1.起笔者采用舌下腺囊肿根治术 ,共治疗 2 1例 ,术后效果良好 ,无 1例复发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 ,男 7例 ,女 14例 ,年龄 10 2 8岁 ,原发 17例 ,复发4例。囊肿发生部位 ,左侧 11例 ,右侧 10例。囊肿最大直径 :4cm1.6cm。病程 ,1~ 3个月。手术方法沿囊肿边缘作梭行切口 ,再于舌下腺表面向后延长切口 ,总长度约 1.2cm ,切开黏膜全层 ,显露囊肿壁和舌下腺 ,见腺体呈长条形 ,长约 1.2cm ,宽约 0 .4cm ,厚约 0 .3cm。继而行锐性分离 ,直至将腺体与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塞根尖囊肿术中骨腔的效果。方法4箩例根尖囊肿病灶牙及囊肿累及邻牙行热牙胶尖垂直加压充填完成根管治疗后,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试验组25例根尖囊肿摘除术中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填塞骨缺损;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的囊肿骨腔血凝块机化愈合方法。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术后感染、血肿及成骨情况。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2年,试验组25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血肿发生;6个月后术区骨密度明显增高,骨化程度良好。对照组6个月后出现2例失败病例,21例术区骨化程度低于试验组。结论根尖囊肿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塞骨缺损可有效引导骨再生,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颌骨骨腔内残留感染组织主要指颌骨囊肿的囊壁组织 ,根端肉芽组织等。在临床上对上述残留感染组织的处理方法 ,多种多样。我科自 1 989年 2月~1 998年 1 0月间 ,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 ,对 89例颌骨骨腔内残留感染组织的病例 ,采用液氮进行处理 ,更好地清除了残留的感染组织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9例病人中 ,男性 53例 ,女性 36例。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84岁。上颌骨囊肿及根端肉芽肿占 62例 ,下颌骨囊肿及根端肉芽肿占 2 7例。术后病理诊断 :牙源性颌骨囊肿为 43例 ,其中根端囊肿占 2 1例 ,含牙…  相似文献   

11.
颌骨囊肿术后瘘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院自 1979年以来收治的 196例颌骨囊肿手术后瘘形成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男 112例 ,女 84例 ,年龄 4~ 6 8岁 ,10岁以下2 6例 ,11~ 2 0岁 49例 ,2 1~ 30岁 6 4例 ,31~ 5 0岁 45例 ,5 1~ 6 8岁 12例。就诊时常见症状为颌面部肿胀 12 4例、疼痛2 8例、口内瘘 18例、拔牙创不愈 12例、颌面部瘘 8例、间隙感染 6例。诊断颌骨囊肿手术后瘘的标准是 :囊肿术后拆线前或拆线时发现创口部分裂开或瘘孔形成 ,并由此流出分泌物而一个月内未自行愈合。颌骨囊肿术后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见表 1。 12 8例上颌囊肿中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用硫酸钙骨粒修复颌骨囊肿缺损术后感染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采用刮治术加医用硫酸钙骨粒植入治疗。患者术前均行颌骨曲面体层片(orthopantomography,OPT)或颌骨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囊肿位置和大小。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加医用硫酸钙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及成骨情况。结果3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中,8例术后1周至1个月出现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骨腔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其中有2例伴有全身低热,给予抗感染处理,持续根管开放引流等措施后逐渐愈合。术后复诊成骨情况满意,但与术后未感染的骨腔相比,成骨时间延长。结论医用硫酸钙植入颌骨囊肿术后应延长引流时间,加强抗感染处理,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3 6岁 ,右颊部肿物 1年余入院。一年前 ,偶然发现右颌下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 ,无痛 ,逐渐长大至核桃大小 ,未经治疗。入院检查见 :右下颌体部颊侧膨隆 ,约 3 .5cm× 3 .0cm× 2 .0cm范围。质硬 ,无压痛 ,按压无乒乓球样感 ,表面黏膜色泽正常 ,6|残根。X线片示 7-3 |根尖在阴影内 ,呈截断性吸收。初步诊断为 :①下颌骨造釉细胞瘤②下颌骨囊肿。术中见囊肿向后下方侵入下颌角 ,呈多房样损害 ,约 3 .5cm×3 .0cm× 1.5cm大小 ,5 4|牙根截断性吸收 ,6|残根位于囊内 ,7|下方骨质缺失 ,内侧已穿破舌侧骨板有约 2cm× 2c…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 ,其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作者于 1997 0 1~ 2 0 0 1 0 1,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囊内注射 ,治疗舌下腺囊肿 165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5例 ,男 5 5例 ,女 110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74岁 ,平均年龄为 3 3 .5岁。囊肿发生在口底左侧舌下腺的 87例 ,右侧 78侧。均为口底粘膜下青灰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软包块 ,除有肿块不适感外 ,一般无痛感 ,大的包块触诊有波动感 ,穿刺可抽出棕黄色蛋清样或无色粘稠液体。囊肿 :最小 1.5cm× 1cm ,最大 4.5cm× 4cm。2 治疗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浓缩生长因子( CGF)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及口腔修复膜在颌骨囊肿手术中促进骨组织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颌骨囊肿患者行囊肿刮除术,采用浓缩生长因子及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混合物填充骨腔,CGF膜及口腔修复膜双层覆盖在骨缺损区表面。术后随访3~12个月,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直径<2 cm的骨缺损在术后3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消失,可见正常网纹结构的骨小梁。直径>2 cm的骨缺损,术后9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模糊;术后12个月界限消失,充填材料与新生骨及周围骨组织生长良好。结论:CGF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充填颌骨囊肿骨缺损区同时覆盖口腔修复膜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可有效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Bio-Oss骨粉或骨胶原植入较大根尖囊肿刮治术后骨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南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直径超过2 cm的较大根尖囊肿患者43例(124颗患牙),随机分为植骨组(22例,68颗患牙)和对照组(21例,56颗患牙)。囊肿刮治术后植骨组骨腔植入Bio-Oss骨粉或骨胶原,对照组不植骨,观察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植骨组术后6个月的成功率(81.8%)明显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53,P < 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20,P > 0.05)。结论    Bio-Oss骨粉或骨胶原能明显促进骨再生,缩短囊肿刮治术后骨腔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李志萍  孟箭  张杰  孟庆飞  顾倩平  刘颖 《口腔医学》2012,32(6):359-361,364
目的 探讨Bio-oss骨粉复合胶原膜在较大根尖囊肿术后骨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3例根尖囊肿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组21例行根尖囊肿摘除后给予Bio-oss骨粉复合胶原膜填塞;第2组21例仅在术后骨腔外放置胶原膜;选择21例术后囊腔内不放置充填物作为对照组。进行第3、6、12个月的临床观察,分析2组X线下成骨变化。结果 术后第3、6、12个月骨缺损区骨密度改变中骨粉复合胶原膜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以植骨复合胶原膜组骨密度增高明显,有较多的新骨小梁修复,实验组患牙未见瘘管形成,患牙保存较好。结论 Bio-oss复合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有利于骨组织长入及囊肿术后骨腔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颌骨骨缺损的组织再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对于较大的颌骨囊肿,特别是有明显感染的颌骨囊肿骨腔,临床上常感处理困难。如果仅采取严密缝合术,由于骨腔较大容易继发感染;如果采用开放填塞术,术后需多次换药,疗程很长。国内闵文宪等用羟基磷灰石微粒填塞无明显感染的颌骨囊肿骨腔,收到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有明显感染的较大颌骨囊肿骨腔也用羟基磷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对于大型颌骨囊肿行囊肿摘除术并保存受累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256颗相关受累牙术前行根管治疗术,手术彻底摘除或刮除颌骨病变组织后,将暴露于骨腔中的根尖磨除2~3 mm,保存受累牙,囊腔以碘仿纱条填塞。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至遗留骨腔平复或成碟形。随访2~8年,检查经治牙的松动、咬合、牙根吸收以及骨质修复、囊肿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复发3例。受累牙297颗,256颗行保存治疗,218颗成功,均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结论 保存治疗受累牙、囊肿摘除、碘仿纱条填塞治疗大型颌骨囊肿,在根治囊肿的同时绝大多数受累牙均可以得到保存。  相似文献   

20.
羟基磷灰石在颌骨囊肿术后骨腔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医用胶原膜(又称: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Medical Collagen Membrane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在填塞颌骨囊肿术后骨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将HA颗粒粉直接填入骨腔,恢复正常外形后,表面覆盖GTR,再将粘骨膜瓣复位,严密缝合。回顾分析HA+GTR填塞颌骨囊肿术后骨腔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和应用经验。结果:本组35例,术后切口Ⅰ期愈合,口腔颌面部外型及牙弓形态正常,牙齿稳固,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功能良好。结论: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应用HA+GTR充填骨腔,引导/诱导病损组织的功能再生性愈合。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了骨腔的开放性填塞和愈合后的颌骨塌陷性畸形,保留了受累牙齿,保持了颌面部及牙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