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进  高飞  雷普  王贵荣  许平  徐虎  卜小斌  董滢 《安徽医学》2016,37(11):1381-1383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端结石且行微创取(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微创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组3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组29例及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19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RLU组结石长径长于URL组和MPCNL组(P<0.05)。3组手术时间比较,RLU组 > MPCNL组 > URL组(P<0.05)。3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MPCNL组 > RLU组 > URL组(P<0.05)。MPCNL组和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URL组(P<0.05),但MPCNL组与RLU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需行ESWL治疗的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URL和RLU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对结石体积较大或URL失败患者,可选择MPCNL;对于URL或MPCNL手术失败者,可考虑采用RLU。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老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其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老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8例,联合组采用mPCNL+输尿管软镜,对照组单纯采用mPCNL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手术前后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碎石成功率明显升高,结石排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术后第1、3天,两组IL-6水平明显升高,而联合组术后第5天 IL-6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术后第1、3、5天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显著低于对照组36.8%(P < 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15.8%(P < 0.05)。结论 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复发,尤其适用于老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无管化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后常规留置5F双J管(A组)、留置5F输尿管导管(B组)以及不放置双J管及导尿管(C组)的简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各50例,比较3组患者结石排尽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结石残留、输尿管狭窄,结石排出率均为100.00%;手术时间A组>B组>C组,住院时间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疼痛、出血、血尿、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C组患者最低。结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简单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可以不常规留置双J管及导尿管,必要时可短期留置输尿管导管,以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64名肾铸型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9岁。41例行智能控压负压吸引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控压组),23例行普通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非控压组)。运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对2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白细胞、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控压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8.9±29.8)min vs.(60.7±32.1)min,t=2.278,P=0.026],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3.1% vs. 0%,χ2=28.808,P=0.000),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4 215.9±3 848.8)元 vs.(26 497.9±4 230.2)元,t=2.196,P=0.032]。2组并发症发生率(19.5% vs. 17.3%,χ2=0.044,P=0.835)、住院时间[(8.22±2.94)d vs.(6.87±1.79)d,t=1.997,P=0.05]、术后血白细胞[(9.83±5.72)×109/L vs.(9.06±2.49)×109/L,t=0.067,P=0.5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肾铸型结石,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取石术较普通输尿管软镜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总费用少、患者获益更高。  相似文献   

5.
方志启  武立新  李龙  刘祥鹏  申广  潘鹏飞  杨诚 《安徽医学》2020,41(12):1424-1426
目的 探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结石清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道组60例及联合组40例,弹道组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组采用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比较两组术中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 联合组一次性碎石率、结石清除有效率均高于弹道组(76.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血尿延长发生率较弹道组高、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弹道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弹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拆卸式输尿管管路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一次性碎石率高、结石清除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的个体化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75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手术处理并留置F5双J管患者50例,其中7例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2例同时切开输尿管开口3~5 mm),41例行输尿管扩张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2例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患者行囊肿切开加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保守治疗25例,均于肾绞痛控制后予以解痉、利尿、排石治疗。结果 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扩张的7例输尿管开口处小结石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行输尿管扩张并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4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的2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未见结石,无明显输尿管反流;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查未发现结石。结论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应视为一种疾病,需根据结石大小和梗阻情况选择腔内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合并输尿管开口囊肿的病例应切开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 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URL)、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上高县中医院收治的137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1例,B组47例和C组49例。A组采用URL治疗,B组采用FURL治疗,C组采用PCNL治疗,比较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A组、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B组、C组结石清除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RL和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高于U...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5μg/kg+氢吗啡酮0.15mg/kg进行术后镇痛;C组患者术毕给予舒芬太尼1.0μg/kg+氢吗啡酮0.15mg/kg+右美托咪定2.0μg/kg进行术后镇痛。3组术后镇痛泵总量为100ml,持续镇痛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前(T0)、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及48h(T6)时记录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3组患者T1~T6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48h内单次自控镇痛(PCA)平均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T1~T6时HR、MAP均较A组更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T1~T3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A组,而C组患者术后48h内的PCA平均按压次数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王伟强  李升  陈映鹤 《浙江医学》2016,38(10):704-706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经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3例)采用PCNL治疗,B组(40例)采用URL联合封堵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患者较B组结石清除率高(98.11%vs85.00%,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亦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L及URL联合封堵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如器械条件)、术者习惯、患者意愿等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治疗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331例,其中应用后腹腔镜治疗134例。应用输尿管肾镜治疗197例。结果 134例应用后腹腔镜治疗患者中,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史57例,合并输尿管息肉94例,同时行息肉清除,清石率100%;平均手术时间(45±23)min,时间耽搁主要在于置双J管和输尿管缝合;平均出血量3 ml,术后平均留置腹膜后引流管2.6 d,留置导尿管6.5 d,平均住院时间7.8 d。双J管留置时间4~6周,术后随访3~6个月,结石无复发,肾积水程度有不同程度减轻。197例应用输尿管肾镜钬激光治疗患者中,有ESWL史64例,合并输尿管息肉56例,术中结石残片上移至肾盂37例,清石率81.2%,平均手术时间(43±19)min,手术时间耽搁主要在于清除输尿管息肉后出血视野不清;平均出血量<2 ml,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4.3 d,平均住院时间5.6 d。双J管留置时间4~6周,拔管前常规摄KUB平片,有结石残片残留者再次行ESWL治疗。两者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无明显差异,后腹腔镜手术清石率较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高,但平均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后腹腔镜及输尿管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较好疗效,后腹腔镜清石率较高,清除输尿管息肉效果好,并可松解ESWL后输尿管瘢痕包裹;对于结石位置较高、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史、输尿管息肉及结石部位以上输尿管扩张较为明显患者,首选后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中段和下段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织金分院行URL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采取标准预防,即术前30 min~2 h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24 h内停用抗生素,所有患者术后2 h复查血常规,术后第1天复查尿常规、血皮质醇水平。无发热的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第2天出院;发热的患者则继续留置导尿管,使用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所有患者4周后返院复查并拔出输尿管支架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WBC)、皮质醇水平及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剔除29例患者,最后实验组86例,对照组65例。所有患者结石完全清除,未见明显残留结石。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术后2 h血WBC分布及术后2 h血WBC、术后第1天尿WBC、术后第4周尿WBC、手术时间、血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尿WBC阳性率、尿WBC>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URL组行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RLU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碎石成功率、术后3d和1月结石清除率、手术耗时、平均住院时间和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术后3d和1月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平均住院时间和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认真评估患者结石情况及细心操作下,输尿管镜可有效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用X线和B超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300例(实验组),并与同期用B超定位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00例(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定位成功率(分别为99%、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35、6.32,P均<0.05),实验组在输尿管上段、中下段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6.25、6.16,P均<0.05)。实验组术后感染3例,出现"石街"2例,对照组术后感染4例,出现"石街"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和B超双定位系统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在协助定位上取长补短,提高定位成功率和碎石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杨宏华  李基岩 《当代医学》2010,16(27):65-65
目的观察留置D-J管处理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9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的患者留置D-J管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的肾绞痛经治疗均得到控制,分别在留置D-J管1~8周结石完全排出。19例孕妇均顺利渡过围产期,婴儿健康。结论留置D-J管处理妊娠期输尿管结石致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方法:因单纯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104例,术后未留置支架(A组)52例,留置支架(B组)52例,比较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腰部疼痛、血尿、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术后结石清除及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腰部疼痛、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血尿、结石清除及输尿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单纯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是安全可行的,临床工作中视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皮肾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方法。方法采用经皮肾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20例。应用输尿管镜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推到肾盂,并留置输尿管导管,再应用B超引导下肾盂穿刺,扩张建立F20经皮肾通道,采用钬激光碎石,并主动吸出结石。结果前诊断20例均为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平均长短1.86cm。16例Ⅰ期手术取尽结石术,3例Ⅰ期手术后行ESWL排尽结石,1例术中转开放手术。碎石清石时间45~92min,平均63min。肾造瘘术后7~12d拔出肾造瘘管,4周拔出双J管。全组病人术中及术后为发现严重感染及大量失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应用钬激光可以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73例上尿路梗阻肾积水患者行双"J"管置入术前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肾脏输尿管的常规情况、了解梗阻及肾积水状况,协助选择解除梗阻的手术方法和置管方式,置管后用超声检查观察置管所处状况、梗阻解除、肾积水消失、双"J"管引流效果。结果经开放手术后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切口尿漏2例,拔管后经膀胱再置管治愈;经输尿管镜下碎石后内镜下双"J"管放置成功率100%,内支架管自行脱出1例再置管成功;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全组病例梗阻解除,双"J"管位置正常,引流效果良好,肾积水消失。结论输尿管内支架术前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具有无损伤,适应症宽,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