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口内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从病案室调取9例经口内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内容及护理方法,分析护理效果。结果:9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观察内容全面,护理方法得当,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对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回顾性分析27例最大径5 cm以上的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效果。17例行颈侧径路,4例颈侧腮腺径路,3例颈侧下颌骨径路,3例颈侧颅底径路切除肿瘤,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巨大咽旁间隙肿瘤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有效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蝶鞍区中颅底病变的微创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蝶鞍区中颅底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3例蝶鞍区中颅底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低分化鳞癌2例,高分化鳞癌2例,脊索瘤2例,转移性肾腺泡细胞癌1例,转移性鼻咽癌1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膜瘤1例,黄色肉芽肿1例,脂肪瘤1例,蝶骨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巨大蝶窦囊肿2例,侵袭性垂体瘤向蝶窦、蝶鞍中颅底破坏者1例。结果23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19例,病变次全切除4例。23例均进行随访,随访0.5~10.0年,其中3例失访,3例复发,5例死亡,余患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行鼻蝶鞍区中颅底病变手术安全、有效、微创,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两种不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治疗组,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治愈3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2例,无效8例(χ2=4.507,P <0.05)。结论中、下鼻道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优于单纯鼻内镜中鼻道径路手术,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分别采用4种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治疗,其中18例采用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9例采用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11例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1例采用传统Caldwell-Luc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30例,好转7例,复发2例。1例复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再次手术后病理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行放疗后失访。1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结论:针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特点,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对手术疗效的提高及手术创伤的减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管鞘下针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采用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25例,近全部清除6例,大部分清除4例.手术平均时间2.3h.除1例患者术后再出血行二次内镜清除外,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 GOS分级Ⅴ级14例,Ⅳ5例,Ⅲ级10例,Ⅱ级5例,Ⅰ级1例.结论以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下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具有可直视下清除血肿,视野清晰开阔,手术耗时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术前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135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者(食管68例,胃55例,十二指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评估其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内镜治疗方案再择期行内镜下治疗。现对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认为可行内镜下治疗的97例病变经病理检查均获得完整切除,其中食管平滑肌瘤48例,食管脂肪瘤2例,胃平滑肌瘤21例,胃间质瘤9例,胃类癌2例,胃异位胰腺10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3例,十二指肠脂肪瘤1例。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5%。切除病变最大直径3.5cm(平均1.3cm)。6例病变术中出血较多,予内镜下处理后均成功止血;术中、术后未见穿孔发生。所有切除病变基底和切缘未见肿物残留。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2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是安全而有效的,且术中熟练、灵敏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且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体会。方法依据囊肿位置不同及是否伴有其他病变,对2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三种不同径路切除,即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的10例,经下鼻道径路的5例,经上颌窦前壁的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病变残留及复发,但由于径路不同,要注意相关问题及副损伤。结论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留置窦口大小要适度,不要损伤窦口周围重要结构;经下鼻道径路选择适应症有局限性,应注意不要损伤鼻泪管;经上颌窦前壁径路,损伤小,比较直观,对鼻腔正常结构无损伤,适合于任何位置的囊肿。 相似文献
13.
14.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上隐匿发病,以曲真菌多见[1],多为单侧受累。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CT检查的临床广泛应用,对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不断提高。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采用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或柯-陆氏入路上颌窦手术仍有无法观察和处理区域的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治疗听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对11例听神经鞘瘤交替使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对(该区域神经内镜下解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肿瘤均全切,全部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4例保留听力,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镜在该区手术中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小脑/脑干牵拉,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手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影像导航技术施行鼻腔鼻窦、前中颅底的手术,避免颅底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内镜下影像导航技术共施行鼻腔鼻窦、前中颅底手术1250例,其中鼻息肉/鼻窦炎549例,鼻窦炎256例,鼻窦囊肿68例,后鼻孔闭缩及粘连14例,外伤性眶壁、视神经管骨折29例,脑脊液鼻漏19例,前中颅底肿瘤315例,其中垂体瘤32例、良性肿瘤250例、恶性肿瘤33例。结果 1250例均顺利、准确地配准(部分病例在配准时因计算机原因延迟至30min),内镜下均能顺利找到骨折部位、瘘口或者窦口位置,顺利确定肿瘤边界,明确周围重要结构位置,避免了损伤。结论 内镜下影像导航在前中颅底外科手术中有定位准确、标志清楚、降低手术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等优点,可以弥补单纯鼻内镜下操作缺乏层次感的局限性。配准精确是导航手术的关键,一旦对应关系破坏将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术中应定时检查配准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问题。方法总结分析32例颅底外侧肿瘤鼻内窥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前准备以及术中、术后的配合问题。结果32例脑颅底外侧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护士与术者之间配合协调,有效地促进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医生熟练的鼻内窥镜操作技术和默契的护理配合是经鼻内窥镜下切除颅底外侧肿瘤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杨欣荣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6):617-618
目的:观察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在难治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38例与内镜修正手术组38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方法,内镜修正手术组患者采取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患者38例中,痊愈9例(23.68%),好转11例(28.95%),有效6例(15.79%),失败12例(31.58%),治疗有效率为68.42%;而内镜修正手术组患者38例中,痊愈19例(50.00%),好转12例(31.58%),有效5例(13.16%),失败2例(5.26%),治疗有效率为94.74%,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修正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以及疾病复发率(5.26%)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并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