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0):1562-1563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60岁人群达6%以上,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率明显增加,需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达50%以上.单纯的瓣膜手术,术后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心房颤动仍继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近几年来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较好方法,能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率及心房的正常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16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同期接受瓣膜置换及BRFA,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Ⅲ型(MazeⅢ)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在瓣膜手术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MazeⅢ手术,对照组给予单纯瓣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心脏结构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当日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明显低于术前,LVEF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改良双极射频消融MazeⅢ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分为射频消融组(60例,在进行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和单纯换瓣组(6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组和单纯换瓣组在术毕和随访1年时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 vs.18%;70% vs.10%;P< 0.05).1年后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射频消融组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较未转复者左房内径更小[(47.3±5.6)mm vs.(49.1±6.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这可能与样本小有关.单纯换瓣组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的左房内径与未转复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7.9±6.4)mm vs.(49.0±6.9)mm,P>0.05)].结论 二尖瓣膜置换术中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加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的管理,微量泵补钾的护理,抗凝治疗的观察,基础护理等。结果:本组32例无死亡病例,出院时转为窦性节律者23例,窦性与心房颤动心律交替8例,心房颤动心律1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绵阳四0四医院收治的108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分为射频消融组(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60例和二尖瓣置换组(单纯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48例,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体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和窦性心律恢复情况,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二尖瓣置换组体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射频消融组(P<0.05);术后3、6个月射频消融组LVEF水平高于二尖瓣置换组,LVD水平低于二尖瓣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射频消融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均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提高患者心功能,窦性心律转复情况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瓣膜置换并单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消融迷宫治疗房颤的配合经验。方法从术前患者的护理、机械瓣膜及射频笔的准备、射频仪的功能检测、术中配合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本组9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死亡2例,其中机械瓣膜故障1例,多器官衰竭1例,随访过程中死亡2例。术后随访已1年以上的91例患者中77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85%,77/91)。结论瓣膜病变伴有持续心房颤动的患者,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施行盐水冲洗的射频消融迷宫手术能帮助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选取55例瓣膜疾病或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射频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射频消融组患者实施开胸直视下心脏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则单纯行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时随访,射频消融组中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80% vs 39%,P < 0.05)?术后半年复查心脏彩超,两组病例术后左心房横径?左室横径较术前都减小(P < 0.05);两组间比较,射频消融组术后左心房横径较对照组减小(P < 0.05)?射频消融组心功能≥Ⅱ级的比例射频消融组较对照组高(P < 0.05)?术后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外科房颤射频消融术具有可行?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血栓形成,改善心脏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行瓣膜置换术同期配合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合并瓣膜性心脏病房颤患者113例。其中63例患者选择瓣膜置换同期进行消融手术的配合治疗,记为观察组。另外有50例患者未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后的转复率以及并发症比例。根据是否转复将观察组分为康复组和未康复组,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观察组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观察组转复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观察组心功能Ⅲ~Ⅳ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得到3个影响观察组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即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LAD)以及是否为风湿性瓣膜病变等。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手术在房颤治疗中能高效提高转复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房颤病程长、LAD长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变的患者手术成功的概率相对更低,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目的对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采用Medtronic公司的射频消融系统对11例合并房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其中包括双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4例。结果术毕转为窦性心律11例,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室速,无Ⅲ°房室传导阻滞,无心房穿孔出血,1例术后低心排死亡,随访3~12个月,10例均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6个月出现房颤复发,余10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明显缩小。结论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手术在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中安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对出血给予针对性观察及护理。结果 1例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7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出现中量心包积液,其余患者经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提供严密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冲洗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冲洗式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型手术(IRFMM)加瓣膜置换治疗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在心内直视下行IRFMM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并用胺碘酮辅助治疗3个月。结果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时间为(15±7)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17)min。25例患者均在心脏复跳时自动或经除颤立即恢复窦性心律,2例在24h内转为结性心律,5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窦性心律伴阵发性AF经胺碘酮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7±4)个月,23例(92%)窦性心律者心律稳定无AF复发,结性心律2例。结论本方法达到了治疗房颤的目的,简捷安全,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配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20例,同时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有效的护理配合。20例房颤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5-78岁,平均(47.1±3.4)岁,房颤病史3-20年,平均(18.1±6.5)年。其中16例为阵发性房颤,4例为持续性房颤。结果本组20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手术时间2.5-3.0 h。术中2例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反应,经处理停止操作后恢复。随访6-12个月,共2例(10%)近期(术后3个月内)出现房早、房速及房扑等房性心律失常,2例(10%)远期(术后3个月后)复发房颤持续时间〉30 s;均经过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处理后主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远期复发患者经沟通症状改善,未接受二次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射频导管消融(RFCA)策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PAF患者分成两组:①肺静脉电隔离组(PVI)21例,应用Ensite3000 Navx系统和Lasso电极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终点消融为:若房颤发生,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肺静脉电位(PVP)消失,或房颤未终止,但PVP消失 若在窦律下消融,PVP消失.②PVI联合左房线性消融(PVI+LALL)组23例,除完成PVI外,进行左心房顶部线和峡部线的消融并达到完全阻滞.结果 ①PVI组21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9~267 min,X线暴光时间24~51 min,17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9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8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67%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②PVI+LALL组23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4~297 min,X线暴光时间29~55 min,19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14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5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顶部线全部达到完全阻滞,峡部线有5例未能达到完全阻滞.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86.9%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与PVI组比较,PVI+LALL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房颤消融后的随访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学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消融可以明显提高房颤RFCA后的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72例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再次入院分为再入院组(29例)与非再入院组(143例),分析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体质指数(BMI)、年龄、心房颤动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及基础合并症个数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年龄、心房颤动类型、是否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及基础合并症个数是预测心房颤动术后再入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F)的短期疗效. 方法对14例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早期治疗效果.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房颤时间(28.6±13.5)个月,转机时间(88.7±1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7±8.2)min,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出院时全部恢复窦性心律,无一例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3~6(4.7±1.2)个月,13例保持窦性心律,晚期死亡1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的Cox迷宫治疗AF相比,能简化手术操作并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51例瓣膜置换术后为窦性心律的风心病患者分为胺碘酮组47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胺碘酮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术后房颤转复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窦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术后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地保持术后患者的窦律、预防房颤复发,缩短ICU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