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DECT)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痛风患者216例,对患者行DECT检查,根据DECT检查结果是否有痛风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痛风石,n=108)和对照组(无痛风石,n=108)。分析DECT在痛风石检出中的价值,尿酸盐结晶检出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通过分析治疗前后DECT检查出的尿酸盐结晶数目、血尿酸水平评判DECT在痛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216例临床拟诊为痛风的患者,104例最终临床确诊为痛风,均经治疗后复查。观察组108例中93例复查,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酸盐结晶检出呈显著正相关;DECT对痛风诊断敏感度为89.42%,特异性为86.61%,对疗效评估准确率100%。结论 :DECT对痛风石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评估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能量CT定量评估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22年1~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双能量CT扫描。根据患者免疫组化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情况分组,每个分型均分为阴性和阳性。使用分析软件分析CT图像,记录患者病灶的CT值、标准碘浓度(NIC)、keV-CT值曲线斜率(K),比较阳性和阴性患者能谱参数的差异。结果 ER阴性患者NICa、NICv、Ka以及Kv值均高于ER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能谱参数ER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各能谱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阴性患者Ka值低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双能量参数Ki-67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能量CT定量评估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结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痛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分析此诊断应用于痛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2例患者被确诊为痛风,22例患者诊断为非痛风,与临床诊断作为标准,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特异性为92.86%,敏感度为92.50%,准确率为92.59%。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主要分布在双足(43.75%)、膝盖(31.25%)、双手(21.88%)和肘部(3.1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的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双能量CT对足部痛风石常见沉积部位进行分析,并对痛风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痛风患者的足部双能量CT扫描检查资料。将根据痛风石沉积部位分为关节组、韧带/肌腱组,并分别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双能量CT共发现51例患者有痛风石沉积。关节组最常见受累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75%,73/198),其次是踝关节(33.9%,32/198)。韧带/肌腱组中最常见受累部位依次是跟腱(39.3%,37/99)、腓骨肌腱(16.1%,14/99)。结论足部痛风石常见受累关节及韧带/肌腱分别为第一跖趾关节及跟腱,足部痛风石的沉积部位与特殊解剖部位、生物力学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由于血尿酸长期代谢紊乱而致尿酸钠(MSU)结晶沉积于关节及软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早期诊断困难。双能量CT(DECT)采用双能量X射线扫描技术,利用MSU结晶衰减值的不同,将MSU结晶与其他成分区分开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DECT对MSU结晶检出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痛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骨密度是度量人体骨骼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密度的降低与骨质疏松直接相关;影像学检查对高危患者的椎体骨密度进行筛查及准确定量评估有重要意义。双能量CT是在高低能量水平下物质的不同衰减来表征不同成分,与传统CT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可利用多参数成像提供额外有关骨骼组织成分等信息。本文就骨密度常用检查方法、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双能量CT在椎体骨密度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进行患病关节的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照组为10列非痛风患者。采用双能量CT物质分解算法处理图像后,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根据关节有无尿酸盐结晶沉积将结果判定为阳性或阴性。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差异及双源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通过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24例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共发现223处尿酸盐结晶沉积,而临床四肢体格检查仅能发现88处关节疑有病变,仅占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发现病灶的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对痛风疑似患者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检测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无创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痛风患者65例,另选同期收治的65例非痛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及不明原因下肢疼痛)作为对照组,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两组患者的疼痛部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酸盐沉积差异.挑选3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影像学结果的情况下通过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痛风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状况(痛风结节)进行评估,比较临床评估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结果的差异.结果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对照组无痛风结节沉积,痛风组患者在腕关节、膝关节及足踝关节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的比例分别为96.06%(33/34),100.00%(22/22)和96.49%(55/57).65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共检测出痛风结节沉积部位545处,是医生临床评估(125处)认定的4.36倍.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无创简便,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应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能量CT利用两种不同能量X线束快速成像,可获取物质选择性图像、能谱图像,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为肿瘤检出、鉴别诊断、分期、治疗监测提供更多客观、定量信息。本文针对双能量CT技术及其近年来在肺癌中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5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平扫(TNC)及双能量CT增强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随后经后处理软件获得不同期相的VNC图像(VNCA、VNCV和VNCD)。对TNC及VNC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数量及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测量病灶CT值、噪声、SNR及CNR),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客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is检验比较TNC和不同期相VNC在主观评价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VNC模式和常规模式间辐射剂量值的差异。结果:TNC和不同期相VNC在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C图像上病灶和正常肾上腺实质CT值明显低于VNCV和VNCD图像(均P<0.05),而与VNCA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NC相比,VNCA、VNCV和V...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is time consuming, user-dependent and has poor image quality in skull base reg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method, dual energy CTA for depicting the cerebral artery.Methods Phantom scan was done with head CTA sequences on dual source CT and 64 spiral CT for radiation dose calculation. Dual energy CTA was done with dual source CT on 36 patients who were suspected of having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Three series axial images in 0.75 mm thick, 0.4 mm increment were acquired, which were named with 80 kV, 140 kV and merged images; 80 kV and 140 kV images were transferred into dual energy software,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image was generated quickly by dual energy bone remove (DEBR group); merged images were transferred into In Space software to acquire MIP image through manual conventional bone remove (CoBR group). Post processing time and reading time were compared. Image qualit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mainly focusing on skull base segment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bone subtraction. ANOVA and SNK tests were applied for radiation dose comparison. Student's t test and Wilcoxon rank sum test were applied for assessing differences between data for significance. Cohen's kappa was used for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Results Radiation dose of phantom scan showed dual energy CTA was between digital bone subtraction and conventional CTA. The post processing time and reading time were much shorter in DEBR than CoBR, and image quality in skull base was much higher in DEBR than CoBR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uprasellar vessels between two groups (P〉0.5).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all vessel segments was excellent (kappa=0.97). Conclusions Dual energy CTA is a reliable, new modality for depicting cerebral artery,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of conventional CTA in the skull base region. It can save much time in post processing and reading than conventional CT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单能扫描与双能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因腹痛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995例,其中男性571例,女性424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单能量扫描90例,双能量扫描94例,扫描后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装入双能量评估软件进行分析并分别统计两种能量图像中结石的CT值差值、比值,对随访得到的体外结石采用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不同成分的CT值差值、比值比较,比较两种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能和双能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盐与非尿酸结石在两种能量状态下差值、比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3,P0.05;t=2.398,P0.05)。结论双源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泌尿系存在的梗阻,而且还可以对结石成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源双能量CT在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出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结果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现36处尿酸盐结晶,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沉积部位。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能清楚显示尿酸盐结晶,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常见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以及与饮食、生活习惯、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1256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统计CT值差值、比值,对体外结石采用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不同成分的CT值差值、比值比较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比较两种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单能和双能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磷酸钙、草酸钙、胱氨酸、磷酸铵镁、尿酸在两种能量状态下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比值草酸钙与胱氨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中患结石的概率与尿和血液生化等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P=e^3.409x1+1.27x0-0.068+0.014x3-0.182/1+e^3.409x1+1.27x0-0.068+0.014x3-0.182。结论双源CT可用于常见五种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借助容积CT和重建技术,探讨评分法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的判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1年12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接受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⑴所有病例行10mm层厚和层距增强容积扫描,3mm薄层放大重建。⑵淋巴结转移判断采用评分法:短径5-10mm0.5分;10-15mm1分;15mm以上1.5分;球圆形1分;2个以上聚集1分;T分期为T3-T4期0.5分;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其近端淋巴结0.5分;胸下段食管癌其远端和腹膜后、胃周淋巴结0.5分,计分达1.5分以上判断为转移。⑶评分结果 与手术、病理对照,统计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 本组319例,3mm重建放大显示且与手术、病理对照淋巴结共2916枚,而10mm显示仅2406枚。以1.5分为转移判断标准,准确性96.8%(2824/2916),敏感性91.4%(350/383),特异性97.7%(2474/2533),阳性预测值85.6%(350/409),阴性预测值98.7%(2474/2507),Youden指数为0.89。结论 容积CT和重建放大技术有助于显示纵隔淋巴结的数目和形态,评分法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性判断准确可靠,能有效帮助临床对食管癌术前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标准明确诊断的痛风患者中双能CT(dual 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检出尿酸盐结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关节滑液偏振光分析尿酸晶体阳性诊断为急性或慢性痛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液或痛风石分析和DECT扫描。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s回归及t检验,分析DECT结果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治疗的关系。结果: 共29例患者入组本研究,22例DECT检出尿酸盐结晶,7例未检出,根据是否检出尿酸盐晶体分为两组,与DECT阴性组相比较,DECT阳性组年龄更高[(47±12)岁vs.(39±11)岁,P=0.15], 体重指数(body bass index,BMI)更高[(27.9±3.7) kg/m2vs.(22.8±2.1) kg/m2,P=0.002],痛风病程更长[(135±102)个月vs.(45±53)个月, P=0.035];阳性组既往血尿酸最高值亦高于DECT阴性组[(643±121) μmol/L vs.(543±103) μmol/L,P=0.043];阳性组患者DECT时血清尿酸值虽然高于DECT阴性组[(558±150) μmol/L vs.(513±88.9) μmol/L,P=0.49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T检查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检查时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分别为18例(81.8%) vs.4例(57%), P=0.311;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分别为22例(100%) vs.5例(71%), P=0.052;反复典型发作的患者分别为22例(100%) vs.6例(85%), P=0.241。各关节症状与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一致性比较,右膝关节最高(Kappa=0.627), 其后依次为左第一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1, MTP1, Kappa=0.58)、右MTP1(Kappa=0.551)、左膝(Kappa=0.494),均具统计学意义,踝关节症一致性较低(右踝:Kappa=0.19,左踝:Kappa=0.256),均无统计学意义。与DECT尿酸盐晶体检出率有关的变量分别为BMI[2.307(1.139~4.670) kg/m2, P=0.02]、痛风病程 [ 0.306(0.906~4.881)年,P=0.186]、既往尿酸最高值 [0.023(0.981~2.764) mg/dL, P=0.137]。结论: BMI较大、既往最高尿酸值较高、痛风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DECT检出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肺癌患者在不同单能量下(40、60、80、100、120 kV)治疗前后肿瘤的CT值分别为[(145.8±22.7)、(108.1±26.2)HU]、[(94.2±18.6)、(74.7±18.2)HU]、[(74.1±16.8)、(49.9±10.8)HU]、[(58.0±13.4)、(39.8±11.3)HU]、[(48.6±13.7)、(35.6±9.5)HU].治疗前肿瘤内感兴趣区(ROI)的碘含量为(2.5±0.2) mg/mL,治疗后肿瘤内ROI的碘含量为(1.3±0.2)mg/mL.治疗后不同单能量下肿瘤CT值及肿瘤内碘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门子双源CT为肿瘤检查提供一条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且X射线量大大减少的检测途径,并为使用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臣  赵蕾  马晓海  张兆琪 《疑难病杂志》2012,(12):901-903,995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患者50例(植入支架59枚),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2名研究者对CA结果不知道的情况下分别对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进行评估。结果与CA结果对比,DS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支架为单位)分别为55.6%(5/9),97.8%(44/45),83.3%(5/6)和91.7%(44/48);DSCT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100%、100%、94.4%;对直径<3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0.9%、50.0%、90.9%。结论与CA结果比较,DSCT对冠脉支架评估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敏感性相对较低。其临床意义在于排除管腔通畅的患者,亦可以作为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半定量评分法研究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病理和临床的关系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AIN患者,其中肾活检者18例,以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小管损伤作为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半定量评分法研究其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将患者随机分组给予半量(0.5mg/kg)或足量(1.0mg/kg)激素治疗,对两组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IN发病主要与药物相关,占96.3%,18例患者通过肾活检证实,除4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外,余血肌酐(Scr)〉266μmol/L者间质和小管损伤程度明显高于Scr〈266μmol/L者,两者病理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无区别,半量激素组与足量组相比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和恢复水平无差异。结论:AIN发病主要由药物引起,肾功能损伤水平与间质水肿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而不取决于肾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半量与足量激素治疗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