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 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  相似文献   

2.
小鼠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最大耐受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小鼠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 (简称林格液 )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最大耐受量的方法 ,观察给药后一般状况、血液、呼吸及心率等指标。结果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最大量 (5 0 0ml/kg)林格液后 ,观察 7天 ,小鼠全部存活 ;血液各项指标均无异常 ;给药前后呼吸、心率对比无明显改变 ;解剖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小鼠腹腔注射林格液最大耐受量为 5 0 0ml/kg。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  相似文献   

4.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医院常用的制剂。其热原检查通常采用兔法进行,但由于此法进行要求较高一般医院难以达到。我院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了鲎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结果与兔法试验一致,证明结果可靠,且此法操作简便、省时,适宜各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5.
屈悦 《华夏医学》2002,15(6):842-843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为平衡调节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规定采用家兔法检查热原[1].由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简便、经济、快捷,医院质检室可开展,为此,笔者考察了鲎试剂用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期间低血压,我们对输注血定安(MFG)和乳酸钠林格氏液(LR)进行比较。1资料和方法选择ASAI级、单胎、足月妊娠,术前血压正常(收缩压13.3-17.3Kpa,舒张压<12Kpa),在脊麻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4D例,将病人随机分为MFG(20例)与LR液(20例)组,所有病人脊麻前15ndn给予MFG或LR液,经L--3或]h一椎间隙穿刺,将0.5%重比重丁赈卡因液10lug注人鞘内,注入后病人取仰卧位。注药后最初15ndn内,间隔lforn及以后间隔3nin记录血压和心率,记录低血压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将收缩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酸钠林格氏液应用于老年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的容量动力学改变。方法:入选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A组行硬膜外麻醉,在注射局麻药前10min恒速静注乳酸钠林格氏液,B组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前20min恒速静注乳酸钠林格氏液,比较两组容量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各时点心率(HR)均无显著变化,B组T30和T60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明显,分别为(91.1±18.0)mmHg和(92.8±17.9)mmHg,均显著低于A组(104.9±17.1)mmHg和(102.7±17.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0和T60时血浆稀释度(0.17±0.05)和(0.30±0.09)均显著高于A组(0.12±0.05)和(0.18±0.10),血容量扩张效率(4.6±1.4)ml/kg和(7.7±2.9)ml/kg均显著高于A组(3.0±1.2)ml/kg和(4.6±2.7)ml/kg,单位体重血容量增加量(0.51±0.15)%和(0.44±0.18)%显著高于A组(0.39±0.14)%和(0.31±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下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容量动力学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对其心肌炎性介质及NF-κB、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未复苏组(CR组)、0.9%氯化钠溶液复苏组(NR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LR组)和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AR组),各8只。各组大鼠制备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持30 mmHg),CR组不予复苏,NR组、LR组及AR组于休克后60 min应用相应液体进行复苏,复苏后观察4 h。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组、LR组、NR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R组(P < 0.01),AR组和LR组IL-10 mRNA均高于CR组(P < 0.01和P < 0.05),AR组IL-4 mRNA均明显高于LR组、NR组和CR组(P < 0.01)。AR组、LR组、NR组大鼠p65(Ser536)磷酸化、p65(Lys310)乙酰化、JNK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R组(P < 0.05~P < 0.01),且AR组均低于NR组和LR组(P < 0.05~P < 0.01);AR组、LR组、NR组MKP-1乙酰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R组(P < 0.05~P < 0.01),且AR组和LR组均明显高于CR组(P < 0.01)。结论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MAPK信号的表达保护心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期间阻滞区域血管扩张,引起相对性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我们比较了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液(HES)500Aml和乳酸钠林格液(LR液)预防硬膜外阻滞期间低血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医院常用来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制剂。其热原检查,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用兔法进行热原试验,此法操作繁琐,而且对家兔和试验环境要求较高,许多医院难以达到,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具有许多优点。为此,笔者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了鲎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对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感染性休克需行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醋酸钠林格液治疗组(A组),乳酸钠林格液治疗组(B组),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A组给予醋酸钠林格液2000mL/2h,B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液2000mL/2h,记录A、B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小时(T1),麻醉后2小时(T2),麻醉后24小时(T3),血乳酸浓度最后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结果:A组患者各时点血乳酸值均低于B组(P<0.0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愈人数高于B组,死亡人数低于B组,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能有效控制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最终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证明高渗高张液(HHS)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双盲随机地用250ml的HHS或250ml乳酸钠林格氏液(LR液)作为初始液体治疗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27例用HHS。观察其血压及其电解质变化,以及24h存活率和7天存活率。结果 与LR组比较,HHS组能迅速升高血压(P<0.05),维持时间久。HHS组患者7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R组。HHS组并发症较少,整个液体需求量小。结论 HHS能在小容量(2—4ml/kg)的情况下快速升高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压,显著提高存活率,显著降低复苏时晶体和血液的需求量,使患者在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乳酸林格液输注对患者手术中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中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和乳酸林格注射液(LR)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全麻手术患者30例,分为RS和LR组,两组均入室后至切皮前静脉输入RS和LR,补充手术前缺失量,手术开始后两组均以10ml/(kg·h)输入维持量(晶体∶胶体=1∶1),当晶体输入1500ml时候,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输入液体后两组电解质和pH无明显差异(P〉0.05),RS组碱剩余(BE)负值较LR组大(P〈0.01)。结论外科手术中输注乳酸林格液对于防治手术中酸中毒优于复方氯化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压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在液体复苏抢救中除采用输胶体、补充水分和创面外用药物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晶体液;治疗组输入高氧晶体液.两组同步观测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高氧液对特重度烧伤有稳定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异氟烷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期间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的液体动力学特点,并比较呋塞米、多巴胺对其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组Ⅰ、组Ⅱ、组Ⅲ.3组麻醉诱导后均使用异氟烷维持麻醉,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于1.0.并予乳酸钠林格液25 mL/kg,1 h内匀速静脉滴注;组Ⅱ同时采用微泵静脉注射呋塞米0.1 mg·kg-1·h-1×1 h,组Ⅲ予静脉注射多巴胺2μg·kg-1·min-1×1 h.将血红蛋白作为血浆稀释度的检测指标,并记录整个麻醉手术期间血液动力学指标、胸阻抗、动脉血氧分压、血电解质、血清醛固酮、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Cr)的动态变化.结果 组Ⅰ的液体清除速率常数(k)仅为7.4 mL/min.随补液的进行.组I胸阻抗值逐渐减小,血清醛固酮、尿β2-MG/Cr校正值逐渐增加,手术开始后与基础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液体排泄率、胸阻抗值均较组Ⅰ显著增加(P值均<0.05),血管外液体转移量显著减小(P<0.05);但3组间血浆稀释曲线、液体潴留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术后尿β2-MG/Cr校正值均显著低于组Ⅰ、组Ⅲ(P值均<0.05).结论 麻醉期间尿液排泄减少,手术操作使液体倾向于在组织间隙潴留.从而造成血管外肺水增加和肾小管功能损伤.利尿剂可在不影响血浆扩容量的情况下增加尿液排泄,改善组织水肿.而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注射不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早期血胃肠激素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64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时段采血,测定胃泌素、胃动素和β-内啡肽。结果 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胃泌素的分泌量大幅下降,伤后8h内急剧下降,并在9~24h开始回升,随后呈现出小幅下降,最终维持在低于正常的水平;胃动素自伤后2h开始下降,然后在患者休克期内保持较低水平,并在伤后9h左右到达到最低水平,进入水肿回吸期开始逐渐提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β内啡肽在伤后便会出现明显升高,伤后8h达到最高峰。当烧伤面积<70%时,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胃泌素、胃动素的降低明显,而β内啡肽则升高。结论 重度烧伤早期,患者的血清胃肠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 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在临床救治中,因烧伤等级不同休克期出现早晚各异,所以对全程治疗及预后亦较大影响,救治及时、正确会对休克后期的治疗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使患者在救治中治愈率机会增多;反之会增加救治难度,故预后不良,故早期抗休克补液复苏是至关重要。以往补液的质、量主要依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补液公式计算,但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却很难,几年来,笔者在多指标监测指导下,对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参考。方法: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50例重度烧伤合并休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结果:在为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提供给氧、静脉通道治疗后,患者的血循环和血氧含量获得恢复,为其使用止痛药物,清洁创面,使用抗感染药物,并辅助于临床护理来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全部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结论:临床中重度合并休克患者需要接受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其并发症进行预防,对感染进行预防,采用综合护理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促进作用,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