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评价治疗前双颌前突患者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情况。方法:选取50名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成人组[30例,平均(22.9±4.2)岁]与青少年组[20例,平均(13.1±1.0)岁],其中成人组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组(9例)、均角组(11例)与高角组(10例),所有患者在相同参数条件下进行CBCT扫描,在其CBCT图像上诊断牙槽骨开窗与开裂的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双颌前突患者发生牙槽骨缺损的人数比为94.00%。所有接受检验的牙齿牙槽骨缺损发生率为38.60%。牙槽骨缺损绝大多数发生在唇侧(98.66%);牙槽骨开窗主要发生在上颌,而骨开裂主要发生在下颌。青少年组牙槽骨开裂(3.06%)及骨缺损(30.13%)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组的骨开裂(11.73%)及骨缺损(42.46%)发生率,P<0.05;而两组的牙槽骨开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骨开窗(22.22%)的发生率低于均角组(33.84%)和高角组(37.50%),P<0.05。牙槽骨缺损发生率最低的牙位为上颌中切牙。结论:双颌前突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即存在广泛的牙槽骨缺损,缺损的发生率受年龄、垂直骨面型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三维锥形束CT技术研究上颌尖牙唇侧和腭侧埋伏的病因学机制?方法:选取262例有上颌尖牙埋伏和262例无尖牙埋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分为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在治疗前均接受CBCT扫描?在单盲条件下对CBCT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牙齿?牙弓和颌骨的定性和定量资料?采用 SPSS13.0 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侧埋伏组侧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宽度显著小于其他组(P < 0.001)?唇侧埋伏组的上牙弓前段宽度和上颌骨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01)?腭侧埋伏组中锥形侧切牙和唇侧埋伏组中切牙埋伏的发生率均显著提高(P < 0.001)?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尖牙牙尖所处的部位分别位于侧切牙长轴的近中和远中?结论:中国人群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主要与上颌前部牙弓和颌骨宽度不足以及切牙埋伏有关,而上颌尖牙腭侧埋伏主要与相邻侧切牙过小或缺失有关?上尖牙萌出路径受上述局部因素作用而产生变化导致不同方位的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3.
锥形束CT是图像引导放疗的重要工具,在放疗过程中可测量和修正摆位误差、计算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在通过校正后还可进行剂量计算验证。但锥形束CT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图像质量,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控制辐射剂量,采用最佳的配准方式以达到图像引导和剂量引导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锥形束CT的成像系统、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情况,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骨量的变化。 方法 选择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采用CBCT测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轻度牙周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高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P<0.05),中度牙周炎牙槽骨密度高于重度牙周炎(P<0.05)。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轻度牙周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牙槽骨吸收低于中度和重度牙周炎(P<0.05),中度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低于重度牙周炎(P<0.05)。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治疗后牙槽骨吸收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磨牙和磨牙治疗后牙槽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前牙、前磨牙、磨牙治疗后牙槽骨吸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改善慢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密度,CBCT可以用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骨量变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种植病例术前牙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诊断分析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CBCT对术前诊断的技术特点,评价术前CBCT检查对手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CBCT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年完成种植的38例共98枚牙种植病历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于术前CBCT分析诊断特点进行初步总结,从解剖、种植床骨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BCT检查可对种植区骨量、骨质进行测量分析,其精确度可以满足种植临床的要求,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了手术的风险。38例患者,只有2例因前牙骨量不足,无法种植,其他都顺利按设计完成种植。结论:口腔专用的CBCT应用,为牙种植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提供了有利的分析资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上颌尖牙因各种原因常发生埋伏阻生,影响患者颜面美观和口腔功能,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阻生尖牙的关键。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因其独特的成像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口腔正畸科。现对1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测牙槽突裂植骨术植入骨量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实施自体髂嵴松质骨植骨术。术前利用CBCT测算牙槽突裂隙体积,根据计算结果指导术中植骨量;术中利用注射器压缩法计算实际植骨量,计算与术前CBCT测算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比值的平均值;术后1周利用CBCT对植入骨量进行测量,与术中实际植骨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中实际植入骨量体积与术前CBCT测算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比值的平均值为1.43±0.07。术后测量体积与术中实际植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BCT测量牙槽突裂植骨量准确性为(97.80±1.50)%。结论:CBCT可以准确地评估牙槽突裂裂隙体积及手术植骨体积,具有指导手术及进行术后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最终修复体与周围软硬组织的协调。种植位点唇侧牙槽骨经该部分的骨改建影响种植部分附近的各种组织,然后对种植方案的设计和将来可以发挥的效用和美观改变作出影响。对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进行分析,可作为该区种植前的审查及修复规划设计的前提基础,从而指导临床操作,规避风险。现就成人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评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锥形束CT( 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正畸治疗前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三维形态结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18例,以个别正常志愿者17例作为对照,分别拍摄CBCT片,分析上颌中切牙唇腭侧倾斜度、上颌中切牙牙槽骨的厚度和高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安氏Ⅱ1错患者上颌切牙唇倾度明显增大( P<0.05)。在牙槽骨厚度方面,安氏Ⅱ1错患者上中切牙整个牙槽骨形态表现为狭窄,而且上中切牙牙根距颊侧皮质骨较近( P<0.05)。在牙槽骨高度方面,安氏Ⅱ1错患者上中切牙腭侧牙槽嵴顶和根尖到PP平面高度大于正常( P<0.05);而颊侧牙槽嵴顶到 PP 平面的高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1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槽骨表现为狭窄且腭侧牙槽骨略高,矫治中可对上中切牙施加适当的内收和压低,但是在矫治中需严格控制切牙的转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数字化牙颌模型测量的精确性。方法:对30例正畸初诊患者制取上下颌牙颌阴模一副灌制成阳模,制做成研究模型。对完成的石膏模型要求牙齿完整,牙列清晰,并用锥形束CT将所有石膏模型进行扫描,重建石膏模型三维图形,对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将其结果与传统手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算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及绘制散点图来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测量和手工测量的CCC在0.883~0.999之间一致性均非常好。结论:CBCT三维重建所得的数字化模型清晰,能分辨出明确的尖、窝和边缘嵴,使操作者的辨认选点可靠。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传统手工测量,但石膏的放射阻射性能、石膏模型的厚度对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成像可能有影响,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牙齿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全景片或牙片显示为骨埋伏牙的正畸患者进行对点的锥形束CT扫描,以更直观的方式观察骨埋伏牙的位置形态、数量和轴向。结果56例患者中,上颌埋伏牙42例,下颌埋伏牙14例,伴有囊肿或牙瘤的5例,均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数量,以及与周围牙齿的关系。结论锥形束CT对正畸患者骨埋伏牙的形态定位,异常结构的观察具有直观清晰的优点,能迅速准确地帮助正畸医生在骨埋伏牙的牙齿正畸治疗中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锥形束CT与曲面体层片在诊断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的差异.方法 对46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拍摄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片,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程度的诊断率.结果 曲面体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诊断的灵敏度为37.5%,特异度为94.1%,误诊率为5.9%,漏诊率为62.5%,正确度为76.0%.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片在诊断切牙根吸收上的一致性差(Kappa值=0.364).结论 锥形束CT能清晰显示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程度,曲面体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的诊断存在漏诊,对存在上颌阻生尖牙的病例,建议应用锥形束CT来辅助诊断,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正>上颌尖牙易位阻生为尖牙异位阻生的一种特殊情况,临床较为少见,但由于其形态与切牙不同,而且常常伴有间隙不足、阻生情况各异等,导致其处理较为复杂,常常需要外科、正畸或修复的联合治疗。正确诊断易位阻生尖牙是治疗关键[1-2]。以往对易位阻生尖牙的诊断主要通过二维影像进行,只能大致确定牙齿的位置,而无法精确预测其形态及其与邻牙关系[3]。笔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对各类易位阻生的上颌尖牙矢状向、冠状向和轴状向等不同轴位 相似文献
15.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9,(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准确定位高位埋伏尖牙并微创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14年1月~2018年2月治疗高位埋伏尖牙32例,行锥形束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埋伏牙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微创拔除。结果:锥形束CT定位准确,与手术中所见埋伏尖牙位置符合率为100%,手术平均耗时28.5±9.2min,伤口无感染。结论:锥形束CT可准确定位高位埋伏尖牙位置,利于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微创拔除高位埋伏尖牙创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种植术由于有较高的成功率,已成为牙齿缺失修复的一种常规方法。新型的口腔放射学检查技术能使临床医师精确地评估种植区域的颌骨结构和制订准确的术前计划。与传统的医用CT相比,锥形束CT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例如辐射剂量的降低、高分辨率、较少的伪影等。近年来,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学的植入计划、模拟计划及手术导板制作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骨开窗的发生率,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7.14%?70.24%;上?下中切牙骨开裂值与SN-MP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骨开窗值与ANB角?L1-NB角?L1-MP角呈负相关,与SNB角呈正相关?结论:少年期下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率较高,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相关,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成像,对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上颌骨尖牙窝区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在前磨牙区模拟植入不同直径的种植体,测量不同骨面型尖牙窝、种植体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位置关系.Ⅰ类、Ⅱ类、Ⅲ类面型患者第一前磨牙区尖牙窝骨倒凹深度分别为(4.33±0.73)、(3.77±0.58)、(5.18±0.93)mm,第二前磨牙区尖牙窝骨倒凹深度分别为(3.20±0.63)、(2.81±0.58)、(3.90±0.79)mm.性别、左右及是否缺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面型患者骨倒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前磨牙存在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10.30±1.70)mm(d=3.3 mm)、(8.77±1.58)mm(d=4.1 mm),第二前磨牙存在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8.09±1.51)mm(d=3.3 mm)、(6.69±1.35)mm(d=4.1 mm);第一前磨牙缺失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8.98±1.54)mm(d=3.3 mm)、(7.67±1.52)mm(d=4.1 mm),第二前磨牙缺失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7.09±1.59)mm(d=3.3 mm)、(5.79±1.34)mm(d=4.1 mm),是否缺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尖牙窝区进行种植手术,尤其Ⅲ类骨面型患者,术前通过CBCT分析尖牙窝与种植体的位置关系,避免唇侧穿孔,保证种植体的三维植入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在评估上颌后牙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及指导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3例行牙种植术患者在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测量和观察上颌后牙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宽度及上颌窦的形态,完成上颌窦提升和牙种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牙种植术前经锥形束CT测量设计,手术均按术前设计完成了上颌窦的提升和牙种植体的精确植入,短期疗效满意.结论 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前测量设计,可以达到规避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指导上颌窦提升和牙种植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