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WBC)与生命预后的关系,本对107例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WBC与中性粒细胞(N)按实验室检测值大小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就有无意识障碍进一步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明示:(1)107例中各组死亡率随WBC与N级增多而上升,当WBC>14×10^9/L(P<0.025-0.005),N>0.85(P<0.05-0.005)时显上升;(2)50例有意识障碍病例WBC(P<0.75-0.5)与N(P>0.75-0.25)各组死亡率相互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57例无意识障碍病例无论WBC与N数增多与否全部存活。提示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WBC不是影响生命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结合病人的意识状态综合分析对评估生命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35列脑出血病人进行了观察,其中伴出血后急性高血压者155例,血压正常者80例。伴急性高血压者的死亡率明显增高,痊愈率明显降低。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白蛋白比值(neutrophil-to-albumin ratio, NAR)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3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sICH患者,依据发病3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n=139)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n=19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NAR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脑出血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NAR对sICH患者早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AR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加[0.16(0.13, 0.1...  相似文献   

8.
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病死率为24.0%,植物状态和重残率为36.0%。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等因素均与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有关。出血至手术时间与近期预后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4项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Wang DJ  Wang S  Zhao YL  Kang S  Wang M  Liu KJ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18-3122
目的通过比较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92家医院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多中心临床单盲对照研究。以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称传统组)作为对照组,以微创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称微创组)和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称碎吸组)作为研究组。对3种术式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分析。结果传统手术组有639例,微创手术组有409例,碎吸手术组有1416例。影响微创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碎吸组手术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术前GCS、术前病程、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中是否使用尿激酶。影响传统手术组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入院时舒张压、术前GCS、术前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脑出血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及卫生经济学的分析对于今后脑出血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规范手术的适应证;有助于今后临床试验的设计;有助于指导医生的治疗策略,合理的分布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7例脑出血患者按体温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分成发热组与不发热组;白细胞数正常组与白细胞数增高组;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组与显著增高组,观察各组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热组死亡率(67.3%)高于不发热组的死亡率(20.0%)(P<0.01);白细胞数正常组死亡率(32.4%)低于白细胞数增高组的死亡率(67.4%)(P<0.01);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组死亡率(43.5%)低于显著白细胞数增高组的死亡率(95.0%)(P<0.01)。结论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对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分为急诊入院的观察组与家属送入院的对照组,比较其急救反应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达急诊科时间(17.49±6.21)min、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14.29±3.08)min、送至专科治疗时间(13.45±4.02)min、并发症发生率(6.17%)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97.5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DL评估预后显示,预后良好组共51例,预后差组共37例,对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术前合并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均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原因、防治方法。方法回顾463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 4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48例,占10.37%。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出血量大、血压骤然波动大、超早期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凝血功能异常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如病情允许,高血压脑出血首次手术时间应选择在7~24 h;术中清除血肿70%~80%即可,避免对血肿壁的损伤操作;术后加强血压监控。  相似文献   

15.
刘红卫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77-2179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结论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准确的手术时机以及科学的术后处理能够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内外科治疗(附3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生活自理103例(33.3%),生活部分自理94例(30.3%),重残64例(20.6%),植物生存12例(3.95),死亡37例(11.9%),意识分级3级或血肿量>30ml外科疗效优于内科,丘脑出血外科病死率高于内科,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早期,超早期手术治疗,综合治疗,重视并发症的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同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5.8%(65/412),死亡率49.2%(32/6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去骨瓣患者)。手术后血压仍持续增高且波动幅度大;66.2%(43/65)再出血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结论: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以及手术后血压高且波动幅度大。术中妥善的止血和术后保持血压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詹结民 《安徽医学》2011,32(3):322-323
目的探讨早期超早期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超早期行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病例资料、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血肿全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7例。术后3个月,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例(11.8%)、Ⅱ级4例(23.5%)、Ⅲ级6例(35.3%)、Ⅳ级3例(17.6%)、Ⅴ级2例(11.8%)。结论早期额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幕上大量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和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5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病理机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1月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高血压脑出血无血肿扩大59例作为对照组,对脑水肿、脑梗死体积以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血肿早期扩大组脑水肿带体积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血肿未扩大组,GOSⅠ~Ⅲ级明显差于血肿未扩大组(χ2=16.89,P0.01),ADL完全恢复率明显低于未扩大组(χ2=9.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扩大会加重患者的脑水肿及脑梗死,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预防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微创)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微创术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大于60ml的患者,采用脑CT片进行穿刺点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血肿进行穿刺、液化、引流,评估其病死率、好转率及治疗3周时神经功能评分,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术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25.00%,好转23例,好转率71.88%;单纯药物治疗组死亡16例,病死率50.0%,好转15例,好转率46.88%.微创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好转率则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治疗3周时,微创术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5.47±3.75分,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45±4.46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微创术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