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Bmi-1基因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8例正常甲状腺、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表达,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正常组、结甲组和甲癌组检验,判断Bmi-1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①Bmi-1基因阳性表达在正常甲状腺中仅1例(12.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有3例(16.7%),而在甲状腺癌中有19例(79.2%),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24例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16例(66.67%),无淋巴结转移的8例(33.3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年龄为界,在19例阳性表达的甲状腺癌中,年龄≥45岁的12例(63.16%),〈45岁的7例(36.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研究证实Bmi-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和正常甲状腺组织;②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及年龄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它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机制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与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其癌灶局限于一侧甲状腺,术式为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癌旁组织分别为基本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腺瘤,各15例,每例取癌及癌旁组织各一份,分别行连续切片。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测定单克隆抗体Ki-67与CK-19在相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并测定Ki-67的增值指数。结果Ki-67、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4%(38/45),80.00%(36/45),皆与其在癌旁组织(良性病变)中的28.89%(13/45),20%(9/45)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为强阳性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则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无1例强阳性表达。联合测定这两个指标,则可将其阳性率从80%左右提高到93.33%(42/4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Ki-67的增值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1),且伴有淋巴结转移者Ki-67的增值指数升高更明显(P:0.013)。结论Ki-67与CK-19的阳性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辅助作用,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测定Ki-67的增值指数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5-7,11
目的研究FHL1蛋白和FHL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杂交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FHL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提示FHL1基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高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4538±0.0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杂交提示FHL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0.4033±0.0296),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高表达(0.8021±0.0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C组中,女性FHL1的阳性表达率为41.4%,男性FHL1的阳性表达率为36.4%,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FHL1阳性表达率为42.9%。结论 FHL1蛋白和FHL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低表达,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HL1可能起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13年9月本院接诊的106例甲状腺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设为对照组,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患者的甲状腺组织进行BRAF基因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B-rM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两组患者BRAF基因突变情况、B-rM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率48.3%显著高于对照组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B-rM蛋白阳性率63.8%,显著高于对照组6.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率 与B-rd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BRAF基因突变在临床检测乳头状癌具有重要意义,对甲状腺肿瘤的性质判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8-11
目的探讨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p TNM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其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紧密相关,提示CIP2A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是30岁以下中国年轻女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1].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甲状腺癌所有病理类型的85%左右[2].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细针穿刺等,但仍有近1/3的病例难以明确诊断[3].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5,NCOA5...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1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TRT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25/30,83.3%),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3/19,15.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0/16,0%),而且病期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增高,结论:端粒酶基因hTRT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hTRTmRNA表达检测可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SMURF1、RUNX3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采 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60 例 PTC 组织及 2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SMURF1、RUNX3 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在 PTC 与正常甲状腺组 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 PT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PTC 组织中 SMURF1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而 RUNX3 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 P<0.01);SMURF1、RUNX3 蛋白的表达与 PTC 患者的 TNM 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 移均相关(均 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均无关(均 P >0.05)。PTC 组织中 SMURF1 的蛋白表达与 RUNX3 蛋 白表达呈负相关(r=-0.564,P<0.05)。 结论 SMURF1、RUNX3 蛋白在 PTC 组织中表达异常,并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相互作 用,共同促进 PTC 发生、发展,两者可作为 PTC 分类和分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FF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FF3在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FF3mRNA水平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TFF3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FF3蛋白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基本不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高表达(P〈0.05);且甲状腺癌染成棕色的区域主要位于肿瘤边缘。TFF3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个数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结论:TFF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增高,TFF3可能通过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炎症细胞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30例同期癌旁3-5cm以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OB-1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分别为6.67%、13.33%、77.94%;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0.00%、20.00%、83.82%,两种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B-1阳性率Ⅲ、Ⅳ期(91.43%)高于Ⅰ、Ⅱ期(63.64%);有淋巴结转移(96.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67.44%);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5.65%)高于无侵犯包膜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yclinD1的阳性率在Ⅲ、Ⅳ期(94.29%)高于Ⅰ、Ⅱ期(72.73%);有淋巴结转移(10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58.88%);原发灶肿瘤有侵犯包膜的(97.83%)高于无侵犯包膜的(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NOB-1和CyclinD1阳性率均增高,两者出现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r=0.344,P<0.01)。结论 NOB-1和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过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对于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Rβ1在PTC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PT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TRβ1在PTC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对PTC分子靶向治疗中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Rβ1在46例PTC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中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PTC组织中的TRβ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4.423,P=0.035)及正常组织(P〈0.05)。TRβ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以及TNM临床分期存在明显相关,转移组中TRβ1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TRβ1有可能成为判断PTC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标本(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71例,配对的正常甲状腺组织71例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16例)SAFB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FB1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三种类型的组织中表达明显不同(χ2=271.214,P0.01)。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SAFB1蛋白的表达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即SAFB1表达强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高,而表达弱或阴性者发生率低,(Z=-4.608,P0.05),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配对的甲状腺原发癌组织差异无显著性(Z=-0.466,P0.05)。结论 SAFB1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l)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MGAl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及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HMGAl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MGA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HMGAl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2-15+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标本70例(研究组),另选取正常甲状腺组织31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Akt、VEGF-C、D2-40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Akt、VEGF-C、D2-40(MLV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66.0%、(10.37±2.61),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9.7%、6%、(3.08±0.93)(P0.01)。p-Akt、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MLVD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年龄及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Akt、VEGF-C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5,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LVD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Akt、VEGF-C呈过表达状态,共同参与淋巴结的侵袭与转移,两个通路可能存在相关性,阻断PI3K/Akt通路有望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