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曼  白冬梅  刘路  汪静  闵柳 《安徽医学》2019,40(9):1063-1065
目的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 16±2. 54)分,观察组为(27. 03±2. 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 32±3. 51)分,观察组为(32. 05±2. 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 87%,实施后为12.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 50±2. 86)分,观察组为(95. 14±3. 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 41±22. 53)分,观察组为(274. 62±25. 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63-165
目的探讨SBAR交流模式在临床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普外科病房24名护士纳入本研究,比较2016年1~6月SBAR交流模式实施前及2016年7~12月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医护工作情况,并对SBAR交流模式对护士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 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护士沟通技巧考核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医生有效信息掌握度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升,临床病情汇报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名护士均认为SBAR交流模式可行,其中83.33%的护士认为SBAR交流模式实施后使工作条理更清晰、工作关注点更明确,87.50%护士认为提高了工作效率,79.17%护士认为提高了自身思维判断力,91.67%护士认为加强了医护人员间的交流。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医生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秦旭 《继续医学教育》2022,(10):137-140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在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对本院鳞癌患者进行的726次交班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对鳞癌患者进行的741次交班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实施前30 d及实施3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性评价、医生对护士病情汇报的满意度以及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得分。结果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汇报病情后的观察组,与应用常规模式进行交接班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士交接班内容的完整性、医生对护士病情汇报的满意度以及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得分均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鳞癌切除术患者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SBAR交接班模式汇报病情,有利于医疗团队协作模式下的鳞癌切除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SBAR沟通模式在提升胸外科专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0月至12月于本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胸外科常规护理,汇报病情采用普通沟通方式;2022年1月至3月在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6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病情观察,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规范化病情汇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病情掌握得分情况、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情况,在病情观察及病情汇报方面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的病情掌握情况及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对护士在病情观察及病例汇报中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均缩短(P<0.05)。结论:在胸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升胸外科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病情掌握,提高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利于胸外科整体专科护理能力的提高,促进胸外科术后实施同质化优质护理,在提...  相似文献   

5.
黎华娇  陈莹  钟燕 《黑龙江医学》2021,45(2):149-151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交接工作现状,行SBAR沟通模式干预,分析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6例.分别接受常规交接班沟通、联合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护士患者交接班效果、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结果:研究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交接班问题发生情况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情况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交接班过程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交接班效果,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护理工作质量,该模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危急值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急诊抢救室158例报告危急值的患者,在运用SBAR沟通模式前后,对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危急值平均处置时间、医护满意度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提高、危急值平均处置时间缩短、医护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危急值的汇报及处置,能让护士全方位掌握患者的病情,准确进行汇报,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促进了医护团队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9,(7):527-530
目的探讨晨交班典型病例点评在提高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晨交班时由护士长组织典型病例点评,应用思维导图引导病情分析,应用SBAR沟通模式训练护士病情汇报。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晨会交班报告。实施前及实施后半年分别发放加州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CTST)对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的分析、评值、演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论、归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的分析、演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的评值、推论、归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间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会交班时结合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思维导图与SBAR沟通模式训练护士,能有效提升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情景案例教学对新入职规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显示,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培养新入职规培护士良好的沟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增强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工作自信心,并提升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梁培日  龙登毅  苏娅  黄达 《海南医学》2016,(8):1360-1361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医生处理老年医疗事件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的工作表现将113名医师分为优异组(三年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及以上且年均工作差错次数不大于1次)和非优异组,利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两组医师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评价并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A)、中(B)、弱(C)三组,利用SPSS19.0分析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老年医疗事件处理能力的关联性.结果 本次调查的113名医师中,优异组医师共51人,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人,而非优异组医师62人,评判性思维评价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7人、24人、31人.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优异组和非优异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医师评判性思维得分为(362.8±21.98)分,明显高于女性医师的(317.4±53.07)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医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老年医疗事件的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医疗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对临床医师及助理医师的思维评价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意识及能力,提高临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管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将我院20名护士长作为观察对象,于2018年开始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过程中,将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的2018年1至12月于SBAT沟通模式实施前的2017年1至12月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总评分及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总评分均显著高于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前后对比(P0.05)。结论临床在护理管理人员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8月未实施SBAR沟通模式,2016年9月至10月对60名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比较实施前后交班质量、满意度、交班时间和交接班缺陷。结果实施后护士交班质量和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交班中运用SRAR沟通模式,能够规范护士交班流程,显著提高护士交班质量和缩短交班时间,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SBAR沟通模式干预,分析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质量、患者负面情绪变化状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患者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全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病情观察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改善患者负面情情绪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护士信息素养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于2022年4月对温州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70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信息素养问卷、评判性思维量表进行信息素养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并运用Spearman法和分层回归法进行信息素养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两者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护士信息素养总得分为(73.25±6.35)分,总均分为(3.67±1.31)分。其中信息意识维度最高,为(4.23±0.98)分,信息能力维度最低,为(3.31±0.78)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得分为(271.37±23.28)分,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者占15.11%(71/470),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者占29.57%(139/470),不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者占55.32%(260/470)。临床护士信息素养总分在学历、职称、职务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信息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和职务可解释护士信息素养总变异的11.3%;控制一般资料后,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求知欲可解释护士信息素养变异的27.5%。  结论  临床护士信息素养处于中等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临床护士的信息素养受学历、职称、职务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评判性思维在促进护士信息素养中的作用,加强护士评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实施传统床旁护理交接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床旁护理交接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31例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率为96.15%(25/26),高于实施后的69.23%(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意识、生活照料、健康指导、满意度评价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器官移植科危重患者床旁护理交接可提高护理人员患者病情掌握率和护理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床旁护理交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急诊科按照传统模式交接班的89例病人和1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急诊科按照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的106例病人和13名护士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急诊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在对急诊病人病情掌握、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调查某地7所军队三级医院急诊科191名低年资护士.结果: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平均得分为(290.560±29.212)分;x2检验显示学历等9项相关因素护士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性参加急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活动及护士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属于正性,管理人员应因地制宜,强化和规范各类培训,以促进低年资护士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德桂  胡桑  张会  张真  章新琼 《安徽医学》2018,39(2):236-238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方法结合"以案例为基础"(CBL)教学方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9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2012级四年制两个护理本科班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干预时间为一学期.学期结束时,采用自制的教学效果评价量表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定,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评.比较两个班级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思维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评分为(97.48 ±2.02)分,高于对照组的(92.13 ±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8,P<0.05);观察组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93.67 ±2.03)分,高于对照组的(87.58 ±1.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9,P<0.05);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前,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无差别;实施后,观察组求知欲、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理论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双导师制带教模式较传统的跟班制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理本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9日-2018年12月10日于某院实习的94名全日制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位带教老师带教模式,实验组临床教学中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两组护生在实习结束后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量表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21.54±21.14)分、思想开放(48.41±23.13)分、分析能力(55.5±14.70)分、系统化能力(47.42±10.8)分、评判性思维自信心(45.2±13.6)分、求知欲(39.42±6.8)分、认知成熟度维度(43.2±12.3)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实验组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为95.74%,优于对照组的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8.425,P<0.05。结论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4-177
目的 探讨经过改良后的早期预警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构建和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ICU住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观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护士、医生交接班及汇报病情时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照组采纳传统的方法交接班及汇报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故的发生率及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的风险、护理重点的了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医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统计抽查医患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情况,观察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对医生及护士工作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病房中的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进行评估、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疗过程中由于人为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同时增加了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信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464名中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得分为(227.46±35.36)分,6.47%的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为正性,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评判性思维自信心,为(41.53±10.31)分,得分最低的维度是寻求真相,为(22.60±8.87)分;不同性别、民族、学科倾向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兼职经验的中职护生,其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欢本专业的护生评判性思维得分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P<0.01);不同等级实习医院的护生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在寻求真相方面,学校及医院应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出适合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