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MOTOmed训练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为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由物理治疗师对其进行被动练习的神经促进技术,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Motomed Gracile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神经系统模式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及TUG计时都明显下降,但对照组的MAS评分及TUG计时比观察组高,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BBS评分明显提高,但对照组的BBS评分不如观察组。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可使得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得到保证,治疗师的劳动强度得到减轻,将高强度的训练提供给患者,使得患者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导致的肢体痉挛得到降低,康复训练的效率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相莲  何园园  许林海 《浙江医学》2017,39(24):2280-2284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训练和运动视觉反馈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FIM),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踝背伸活动度(AROM),采用MyoTracInfiniti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主动踝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痉挛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MAS、FIM、AROM、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12.23±2.78)分,FMA(22.37±7.39)分,FIM(38.10±8.33)分,AROM(15.33±3.42)度,IEMG(85.22±17.25)滋V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M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FMA、MAS、FIM、AROM、IEM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ICU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背屈能力,降低肌肉痉挛,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患者在行头皮针留针同时进行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上肢痉挛情况、Fugl-Ma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U-FMA、MBI及MAS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比较2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平行设计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6例及联合组34例。对照组予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3组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后患者的改良Ashworth(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LE)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联合组MAS评分、NIHSS评分、CMCT均降低(均P <0.05);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均升高(均P <0.05);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最高(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肌张力,改善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降低中枢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OTOmed康复训练仪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FMA(上、下肢)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OTOmed康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更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罗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1,25(3):271-271,273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cl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218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进行重点训练.结果:观察组116例中基本治愈29例(25.00%),显效59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关节活动度和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低于对照组,下肢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减轻肌张力水平和下肢痉挛程度,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踝关节控制性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定量表、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价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患者FMA-L评分、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踝关节控制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推拿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其中22例给与推拿治疗(推拿组),22例给与推拿联合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组)。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量表)、日常生活自主活动能力(MBI量表)。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推拿组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联合组FAC、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优于推拿组(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开展下肢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长缨  杨标  古剑雄  曲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1):1592-1593
目的 观察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智能运动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综合康复训练.6周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10 m最快步行速度法(MWS)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的肌张力、下肢功能、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运动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肌肉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运动功能指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和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SS和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PDMS和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确切,能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参照组(19例)和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下肢踏车训练,研究组给予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FES。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AC分级、CSS、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S评分有所降低,FMA和MBI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的C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FES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钟毓贤  周维金  刘金玉 《重庆医学》2018,(14):1896-1899
目的 探讨Athos智能运动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替代部分人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智能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智能治疗组将康复治疗师上肢的屈伸被动运动训练、屈伸助动运动训练、屈伸主动抗阻运动训练、抗痉挛运动训练内容替换为Athos智能运动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康复系统治疗,治疗前先进行肱二头肌的Lovett肌力测定结果与Athos智能运动服肌力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治疗1、3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44例患者肱二头肌的Lovett肌力评估结果与Athos智能运动服肌肉强度监测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0.929,P<0.01);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thos智能运动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替代康复治疗师部分徒手治疗内容不会降低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康复治疗师一对一徒手训练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和安慰刺激组,分别为21例和2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TAES组采用KD-2A型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刺激部位选择患侧下肢的4个穴位(足三里ST 36、太冲LV 13、阳陵泉GB 34、昆仑BI 60),频率100 Hz,脉宽0.2 m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安慰刺激组接受治疗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TA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3周分别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组内比较:治疗2周和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SS、FMA下肢部分、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周和3周后,TAES组CSS、FMA、BBS评分优于安慰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S治疗能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程度和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泽  赵海红 《当代医学》2013,(36):86-87
目的:分析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肌张力比较、CSS评分和CMFM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三项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肌张力在治疗后评分为(2.3±0.6)b、CSS评分为(11.3±0.4)b及CMFM评分为(65.14±6.04)b,与对照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下肢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Bobath技术和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