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个性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太和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度怀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128例,同时进行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差异。结果 血清G试验检测的阳性率57.81%(74/128)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46.88%(6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90.65±22.36)ng/L,健康对照者为(4.36±0.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真菌培养作为参考标准,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8.30%、81.08%、92.59%。结论 血清G试验,方法简便、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可以辅助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00例住院患者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真菌G试验)结果.结果:真菌G试验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89.9%,阳性预测值74.8%,阴性预测值91.4%,真菌G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5,P<0.01).真菌培养灵敏度为48.9%,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71.0%,阴性预测值82.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34,P<0.01).结论:真菌G试验的检测方法快速、阴性预示值高.传统的真菌培养耗时长,特异性虽高,但标本取材易受污染.建议临床对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真菌G试验和病原培养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1,3)-β-D glucan,BG]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抽血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同一时间抽取患者血液和留取患者的痰或中段尿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的阳性率66.0%,真菌培养阳性率5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比真菌培养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的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血浆G试验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并计算血浆G试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血浆G试验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培养法(57.1%vs.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P<0.05);血浆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3.5%、51.6%、44.6%和78.6%。结论: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相比,血浆G试验简便,快速,阳性率高,阴性预测值较好,但在确诊深部真菌感染时仍有必要结合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判断,提高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临床出现症状疑似真菌感染患者152例,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和涂片分析.有条件时行病理诊断,通过回顾性调查,比较G试验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34.7±16.0pg/ml明显高于临界10pg/ml;使用临界值10pg/ml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9%、89.7%、85.7%和72.9%.结论血浆葡聚糖水平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可靠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实用的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24-27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水平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呼吸内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19例作为真菌感染组,同期选取肺部细菌感染患者116例作为细菌感染组、健康体检者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以真菌培养法作为IPFI的诊断金标准,分析BALF G试验、血浆G试验及联合两者G试验的诊断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真菌感染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BALF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培养阳性99例,真菌培养阴性20例,其中真菌培养阳性者BALF和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18.45±5.01)ng/L、(90.26±6.25)ng/L;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者的(2.03±0.02)ng/L、(77.94±5.01)n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1、8.28,P<0.001)。BALF+血浆G试验对IPFI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独BALF G试验和血浆G试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F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且显著提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邓涛  尹黎波  姚晚霞  权博源  李萌  高腾 《海南医学》2021,32(13):1642-1644
目的 研究G实验和GM实验对咽喉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西安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8例咽喉部真菌感染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前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实验)、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G实验).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8.
杨军  廖志勇 《吉林医学》2013,34(15):2863-2864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疑似真菌感染新生儿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法的差异。结果:46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真菌培养法20例阳性,阳性率为43.5%;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28例,阳性率为60.9%,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8.0000,P=0.0047)。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6.46±23.68)pg/ml与(38.24±19.35)pg/ml;F=117.8,P=0.0000),而且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培养阴性组(t=-5.5375,P=0.0000)。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 临床确诊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以33例无真菌感染的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抽取静脉血做(1, 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将试验结果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比较, 计算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2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96.10±12.31pg/ml;对照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4.30±1.7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为94.11%、90.90%;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为91.43%、93.75%。结论 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 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以及GKT-1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并与传统真菌培养法作比较,研究(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5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为40例,阳性率为68.97%,含量为(70.25±48.88)pg/ml,阴性为18例,含量为(8.53±2.32)pg/ml。经t检验分析,阳性组含量明显高于阴性组(t=2.023,P<0.05);同时传统真菌培养法检测阳性为29例,阳性率为50.00%,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真菌培养法(χ2=33.621,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2-16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of tuberculosis test,T-SPOT.TB)在肺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诊为肺结核的1012例住院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最终诊断分为活动性结核组、陈旧性结核组、非结核患者组。所有患者均行T-SPOT.TB检测,诊断不明确且无卡介苗接种或陈旧性结核患者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根据T-SPOT.TB结果对T细胞斑点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性结核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67.0(32.8,133.5)显著高于陈旧性结核组的5.0(1.0,18.5)和非TB组的3.0(1.0,10.0)(P=0.000);肺结核组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为85.0(37.0,140.0),高于肺外结核组40.4(8.0,106.0)(P=0.001)。T细胞斑点数分布范围在各组之间有重叠。T-SPOT.TB在肺结核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0%、68.49%、61.34%、93.2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活动性结核组中T-SPOT.TB的ROC曲线下面积(0.887)大于抗原A(0.874)和抗原B(0.868),以T细胞斑点数25.5作为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简称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最佳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9.9%和79.4%。结论 (1)T细胞斑点数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2)T-SPOT.TB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3)以T细胞斑点数25.5作为区分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最佳界值,但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内科收治的106例DM并发可疑PTB患者,其中确诊为PTB合并DM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单纯DM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T-SPOT.TB、结核菌素(PPD)试验及痰抗酸杆菌(AFB)涂片检测,同时对比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下T-SPOT.TB检测诊断PTB合并DM的结果。结果 痰涂片AFB诊断PTB合并DM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27.42%(17/62)、95.45%(42/44)、89.47%(17/19)、48.28%(42/87)、55.66%(59/106),而PPD试验的诊断结果依次为56.45%(35/62)、84.09%(37/44)、83.33%(35/42)、57.81%(37/64)、67.92%(72/106),T-SPOT.TB诊断结果则分别为95.16%(59/62)、93.18%(41/44)、95.16%(59/62)、93.18%(41/44)、94.34%(100/106)。其中T-SPOT.TB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涂片AFB和PPD试验(P<0.05)。血糖控制良好与控制不良者T-SPOT.TB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检测在PTB合并DM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52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感染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52例患者均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对症给予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治疗,49例患者痰菌培养结果转阴,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仍然为阳性,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老年、长期使用抗生素、肺结核反复复发等是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加强对真菌感染高危患者的预防并及早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1,3)-β-D 葡聚糖(G 试验)、真菌培养结果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探讨G 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 年9 月-2016 年1 月,861 例疑诊为DFI 的患者进行G 试验及真菌培养,分析G 试验与真菌培养对DFI 的诊断效率。结果在疑诊为DFI 861 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DFI 组181 例,非DFI 组680 例。G 试验与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27%(252/861)和21.37%(184/8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试验诊断DFI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9.50%、86.76%、64.29%、96.88%和87.34%;真菌培养诊断DFI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59.12%、88.68%、58.15%、89.07%和82.46%。结论G 试验在快速、早期诊断DFI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单纯肺结核患者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防治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我院收治的166例老年单纯肺结核患者(Ⅰ组)和14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Ⅱ组患者生活条件较差、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严重、肺内病变范围大且以空洞和纤维化改变为主;患者多次入院治疗,而且耐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者的比例达40.2%,与Ⅰ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年龄较大、肺结核病程较长、生活条件较差致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低下;(2)结核菌侵蚀肺部广泛、病变严重,致患者肺部的病理改变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3)不规范治疗或仅经过非正规治疗及滥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致使结核菌产生耐药性且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有利于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疑似菌阴肺结核的患者129例。以最终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53例作为病例组,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LR、PNI、白蛋白等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PNI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和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CRP、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沉、FIB及MLR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及PNI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MLR、PNI及两者联合诊断菌阴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0.859、0.917(P <0.05)。MLR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02%(95% CI:0.708,0.908)、78.95%(95% CI:0.685,0.866);PNI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57%(95% CI:0.798,0.959)、73.68%(95% CI:0.628,0.823);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菌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91%(95% CI:0.730,0.922)、89.47%(95% CI:0.806,0.948)。MLR、PNI联合检测的AUC值大于PNI(P <0.05),但其与M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LR、PNI及其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198-20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29例,采集患者BALF和外周静脉血进行G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细胞水平。结果 129例COPD患者中,并发IPFI患者69例(COPD并发IPFI组),未并发IPFI患者60例(单纯COPD组),IPFI发生率为53.5%(69/129)。COPD并发IPFI组和单纯COPD组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分别为(32.91±1.15)%和(38.89±1.23)%,COPD并发IPFI组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t=22.91,P<0.01)。肺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水平分别为(40.50±1.86)%、(37.85±1.75)%、(34.15±2.19)%、(31.8±1.6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810,P<0.01)。COPD并发IPFI组患者BALF与血清G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COPD并发IPFI组不同肺功能患者BALF和血清G试验定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LF G试验:F=1.751,P>0.05;血清G试验:F=1.073,P>0.05)。结论 BALF G试验对COPD患者IPFI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不受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颖鹤  余方宇  何泽宝  杨秀云 《浙江医学》2006,28(12):982-983,1022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含量测定在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自动定量法检测2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24例活动性肺结核伴感染患者的血浆PeT含量,并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对照。结果3组血浆PCT含量中位数值均在0.5ng/ml以下,用血浆PCT实际测得值进行比较,活动性肺结核组和肺结核伴感染组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如果以PCT0.145ng/ml作为诊断标准,则诊断肺结核与非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2.0%,特异度为95.0%;以PCT0.24ng/ml为标准来鉴别肺结核有无伴感染,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4.6%。结论血浆PCT在肺结核患者中轻微升高,可作为活动性肺结核和肺结核伴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具有CT树芽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经临床证实其中肺结核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4例,感染性支气管炎32例,比较三种疾病中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的特点.结果 三种疾病CT树芽征累及范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疾病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对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