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融合性纤维化的MRI应用价值.方法 肝融合性纤维化病人14例,常规T1 T2wl正反相位序列.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例患者16个病灶,表现为楔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 肝融合性纤维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SSs CT和MRI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2岁(17-65岁),主要症状为病变区疼痛以及明显可触及肿块。平均病程时间约为4.7月(7天-2年),发病部位主要在大腿(n=5)、小腿(n=3)、足(n=1)、腹膜后(n=2)、肺(n=2)和纵隔(n=1)。8例发生于下肢SSs表现为稍大、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平均直径约6.5cm。1例发生于足SS表现为较大的、边界不清及密度不均匀肿块伴邻近楔状骨及跖骨侵犯。其中4例患者在T2WI上可观察到"三重信号"特征。大部分肿块有分叶征象。7例行增强检查患者表现出肿块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2例肺部发病患者表现为肺内孤立的、边界清晰及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内部示无强化坏死或囊变区。1例纵隔滑膜肉瘤患者表现为胸腔内巨大的肿块,内部有囊变区伴不规则分隔,囊壁可见强化壁结节。其中8例患者术后因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当青壮年患者在下肢发现稍大、边界清晰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囊变,特别是在T2WI上呈现"三重信号"特征时,此时需考虑或提出滑膜肉瘤的可能。诊断的关键还是需要影像结合临床病理。FDG PET对预后评价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陈天武 《西部医学》2017,29(4):450-454
【摘要】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助于及时干预疾病进展及控制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临床对于肝纤维化的诊断金标准是穿刺活检,属有创检查,因此需要使用一种无创、可重复、定量检查技术来诊断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辐射、无损伤、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尤其是近几年MRI软硬件的升级,使它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4.
肝紫癜(peliosis hepatis)属于极其罕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肝脏肿大及轻度转氨酶升高,偶伴有脾紫癜,极少数情况下患者因大量肝细胞损伤、严重并发症及广泛弥漫的肝紫癜而引起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紫癜症状隐匿且诊断困难,虽然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但由于肝穿刺活检可能引起严重的出血,因此无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现报告1例肝紫癜的CT及MRI检查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54例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病人利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分别测定b值为300、500、7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结果 b值取500和700s/mm2时,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依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畸胎瘤的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畸胎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成熟型畸胎瘤3例,未成熟型畸胎瘤2例,伴有恶性转化的畸胎瘤1例;位于中线结构的3例,非中线结构3例.6例中4例CT与MRI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另2例表现特殊;其中1例CT呈实性肿块,MRI呈混杂信号肿块;另1例CT与MRI均表现为囊性肿块伴壁结节,并见液液平,轻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呈中重度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6例仅1例表现典型,脂肪与钙化并存.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颅内畸胎瘤的影像表现与肿瘤成分相关,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不典型者诊断困难.CT显示钙化敏感,MRI显示脂肪敏感,CT联合MRI可以提高颅内畸胎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寻找CT和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自1995年1月-2012年12月年期间在该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随访2年以上并同时有CT和MR检查的195例病例资料,对照分析其CT骨皮质破坏中断情况、骨皮质膨胀程度、有无软组织肿块形成与MR病灶内实质成份比例、周围水肿程度等情况,并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结果 CT上骨皮质破坏程度与MRI上实质成份比例及病灶周围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表现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显示,CT上骨质破坏程度与是否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约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MRI表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T所示的骨质破坏程度与MRI中的实质成份比例、水肿程度等表现有关,提示肿瘤的侵袭性较高,并与肿瘤的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病理学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贾福艳  张伯生  尹全乐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6-937,I0002
脑裂畸形由Yakovlev和Wadsworth于1946年首先报道,属先天性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最严重者。其中44%见于额叶,30%同时累及额顶叶,19%累及顶枕叶,7%仅累及颞叶;35%为双侧。  相似文献   

9.
石玲 《中国医学创新》2021,(24):181-185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胰腺炎肝损害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最终确诊,确诊前分别行CT、MRI、DWI检查,分析CT、MRI、DWI在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中的诊...  相似文献   

10.
肝胆管囊腺瘤2例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评价CT及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并作文献复习。2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及MRI动态强化。结果:CT平扫2例均为巨大类园形囊性低密度影,囊内密度较均匀,囊内可见线状分隔;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1例部分囊腔呈T1信号改变,囊壁及分隔光滑、均一,MRI增强扫描见囊内分隔及囊壁早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信号进一步增高,延迟期信号仍高于肝实质,未见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征象。结论:肝内囊腺瘤少见,常因误诊导致治疗延迟,CT及MRI能显示囊腺瘤的一些特征,尤其MRI能清晰显示囊壁、分隔的情况及囊液成分,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是如何对其早期诊断一直困扰着临床。长期以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创伤性及盲目性。目前,CT及MRI影像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有新方法和新思路出现。尤其是CT及MRI灌注成像、MRI弥散成像、MRI波谱、MRI弹性成像等成为了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新希望,有必要对其加深了解及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脊柱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穿刺活检和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的4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CT22例,MRI23例,其中15例病人进行了CT、MRI两项检查,2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脊柱结核病变中颈椎2例、胸椎11例、胸腰椎6例、腰椎18、腰骶椎5例和骶椎3例。CT能较好的显示骨质破坏、增生硬化、死骨、椎旁脓肿及钙化等变化;MRI能较好的显示骨髓水肿、椎旁脓肿、椎间盘、椎管及硬膜囊等改变。结论 CT和MRI对脊柱结核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在显示骨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MRI在显示早期病变、病变范围、椎管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儿童肝母细胞瘤B超、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上的特征,并进行比较,初步分析各项的长短处,提出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共9例患者,均做上述检查。B超、CT采用各种不同机型。MRI采用PHILIPS公司NT-10机型。9例患者中CT增强扫描3例,MRI均做增强扫描。结果 B超表现为肝肿大(9例),回声不均匀,小灶状高回声区(3例),液性低回声区(5例)。CT表现为病灶组织密度明显不均匀,可见钙化(5例),有明显占位征象,将周围组织推压或浸润,5例有出血及囊变。MRI显示肝脏表面凹凸不平,平扫病灶T1WI以低信号为主,5例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2例T1WI出现高信号区域(出血),肝内胆管受压扩张(1例),巨大肿块使周围脏器明显移位、受压(2例)。结论 肝母细胞瘤在B超、CT及MRI表现有许多共同之处,三者对肝大、肿块,囊变等均显示清晰。同时又各具特点。B超简捷、方便、又可反复检查。CT对出血、钙化及“假包膜”等能满意显示。MRI则对肿块与正常肝组织界限、子灶、点灶状出血及病灶与周围脏器关系的显示有不可比拟的长处。  相似文献   

14.
15.
李建华  陈刚 《中原医刊》2007,34(1):66-6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和生化检查检查证实的10例肝豆状核变性进行脑部MRI检查。结果 壳核9例,尾状核8例,苍白球7例,丘脑6例,脑桥3例,齿状核1例,病灶均呈对称性分布。脑萎缩7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征性MRI表现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T2加权SE序列应推荐为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CT、MR诊断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初步探讨CT、MR检查在肝纤维化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6 8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行CT和 /或MR检查 ,根据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肝左叶和脾脏的大小以及肝表面形态、门静脉侧支血管等的影像学改变 ,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创伤性的CT、MR检查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先天性脑裂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23例经CT、MRI检查发现的CT、MRI表现。结果,CT、MRI特征性表现为病侧大脑半球内自皮质到侧脑室的横跨裂隙,裂隙内衬灰质,在CT上与同层脑灰质密度近似,MRI在T1WI、T2WI上与同层脑灰质呈等信号。根据裂隙能否被看出可分为闭合型和分离型。脑裂畸形多合并有其他颅脑先天畸形,如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巨脑回、小脑回畸形等。CT、MRI能很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且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5例疑似IPNB患者,对所有患者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表现。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对比分析CT与MRI对IPN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IPNB阳性12例,阴性53例。CT诊断IPN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58.33%、96.23%、89.23%、77.78%、91.07%和0.604;MRI诊断IPN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75.00%、96.23%、92.31%、81.82%、94.44%和0.736。结论 CT和MRI对IPNB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较为明显。但相较于CT检查,MRI对IPNB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纤维化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MRI表现。方法本组经手术证实3例,穿刺活检1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2.5岁,4例均作MRI平扫,3例作CT检查,2例作MRI增强扫描。结果腹膜后纤维化早期,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MRI呈增稍长T1稍短T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结论MRI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