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抗牛乳头状瘤病毒(BPV)的抗血清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构抗原进行检测,证明其中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PV结构抗原阳性,说明口腔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防治HPV感染,对减少口腔癌的发病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Zou等用消减杂交技术首次在乳腺上皮细胞内发现具有肿瘤抑制活性的Maspin(mammary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以来,对Maspin的大量研究表明其通过影响癌变组织的行为学起到抑癌作用胆剖。Maspin基因表达产物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间接调控其他抑制肿瘤的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两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37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1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的DNA,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鳞癌组, 37例病人19例HPV呈阳性,其中13例为16型,5例为18型,1例为16型和18型混合感染.21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4例HPV呈阳性,均为16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2 0,P<0.05).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与HPV有关,HPV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楠  徐江 《医学综述》2009,15(7):1028-1030
DNA在复制过程中常常自发地出现碱基错配,碱基错配由错配修复基因负责修复,从而使DNA复制错误减少1000倍以上。一旦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就会造成碱基错配的积聚,DNA突变率增加,在不能有效修复的情况下影响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引起肿瘤发生。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石蜡饮埋的60例口爱鳞关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进行了EB病毒的DNA检测、探讨EBV与口腔鳞癌间的关系。口腔鳞癌中高分化40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0例。结果显示60例口腔鳞癌中20例EBV-DNA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3.3%,其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4例;正常组4例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  相似文献   

6.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石蜡包埋的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和40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进行EB病毒的DNA(EBV-DNA)检测,探讨EBV与口腔鳞癌间的关系。口腔鳞癌中高分化40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0例。结果显示60例口腔鳞癌中20例EBV-DNA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3.3%,其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4例;正常组4例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经χ2检验χ2=7.1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对各病损部位、年龄组和组织分化间的EBV-DNA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口腔鳞状上皮组织的EBV感染极可能参与了口腔粘膜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18亚型的感染情况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39例喉鳞癌组织,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PV16/18亚型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感染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9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阳性率为48.7%(19/39)。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均未见HPV16/18感染(0/10)。HPV16/18在喉鳞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与癌组织的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间经Fisher's精确概率法χ^2检验均未见相关性。结论喉鳞癌的发生与HPV16/18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一种头颈部肿瘤,其发病隐匿,易发生转移,5 a生存期短,病死率高。目前,OSCC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均不可避免地导致与非特异性细胞死亡相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为OSCC寻找其他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OSC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②方法 对 5 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切片采用抗Ⅷ因子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肿瘤MVD。③结果 TNM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人的MVD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人 ( χ2 =4.14,P <0 .0 5 )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病人MVD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病人 ( χ2 =4.2 8,P <0 .0 5 ;P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 ( χ2 =9.75 ,P <0 .0 1)。MVD计数高病人 5年生存率较计数低者差 ( χ2 =5 .72 ,P <0 .0 5 )。④结论 MVD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为口腔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性别、好发年龄及部位分布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尽相同:为了解本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笔者统计了洛阳市中心医院1980年7月-2005年7月期间的全部口腔粘膜活检资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HPV16/1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54例喉癌中HPV16/18的表达。结果:54例喉癌组织中30例HPV16/18阳性,喉癌组HPV16/18的阳性表达为55.6%,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为38.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18在癌周正常组织、癌旁单纯增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无表达。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大,HPV16/18阳性表达率增高,轻、中、重度增生分别为0%、7.1%和12.5%;HPV16/18的表达与喉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PV16/18与喉癌的发生有关,与喉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序列。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简称口腔鳞癌.是当今第六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405000例口腔鳞癌被确诊,并且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Ⅲ。口腔鳞癌的发生是一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烟草和酒精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咀嚼槟榔、遗传因素等也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c-erbB-2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类癌基因,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是人类肿瘤中发生改变频率最高的癌基因之一。本文就c-erbB-2的结构、分子水平调控、与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同分化、预后的关系综合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erb-B是一种来自鸡白细胞增多症病毒的癌基因。erb-B基因的致癌作用是由于其表达蛋白与上皮生长因子的细胞受体极度相似。本实验采用DNA、RNA斑点杂交方法发现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erb-B基因的扩增和过度表达。由此表明erb-B基因与口腔上皮性肿瘤有关,而与一组头颈部非上皮性肿瘤无关.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表明,在相关肿瘤基因组中存在erb-B基因的重排.这可能是erb-B基因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建运  张玉茹 《医学综述》2006,12(16):966-968
β-连环蛋白是一种由原癌基因编码的多功能蛋白,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峻  金岩  何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102-103,10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方法检测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标本中的病变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73.3% (2 2 / 30 ) ,而 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无 1例表现出端粒酶阳性。T1~T2 期 2 1例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6 1.9% (13/ 2 1) ;T3 ~T4期 9例均为端粒酶阳性表达 (10 0 % )。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Ⅰ级17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5 8.8% (10 / 17) ;Ⅱ级 8例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87.5 % (7/ 8) ;Ⅲ级 5例 ,均表达出端粒酶阳性 (10 0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 ,且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恶性肿瘤的整个病程有关 ,与其恶性程度、浸润能力有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两种亚型Erα和Erβ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R两种亚型在口腔正常黏膜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均有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P<0.01).Erα和Erβ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与否有关(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