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128例不孕症患者行多胎减胎术(MPR)对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多胎减胎术的128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按照减胎后保留胎儿数,分为保留单胎组84例和保留双胎组44例;另选取同期因不孕症助孕的单胎和双胎患者共128例作为对照组,分为对照单胎组84例和对照双胎组44例,分析4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13.64%、18.18%、13.64%和11.36%、11.36%、4.54%,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分娩孕周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05)。保留双胎组流产率高于其他3组,活产率低于其他3组(P <0.05)。保留双胎组及对照双胎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为40.9%、43.18%和36.36%、31.81%,新生儿畸形及死亡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而平均出生体重低于保留单胎组、对照单胎组(P <0.05)。保留单胎组与对照单胎组间、保留双胎组与对照双胎组间母婴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多胎妊娠减胎术(MPR)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336例经IVF-ET助孕获临床多胎妊娠且经多胎妊娠减胎术减至单胎妊娠的孕妇(多胎减胎组),以及同时期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经IVF-ET助孕获临床单胎妊娠的336例孕妇(对照组).分别对多胎减胎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相关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胎减胎组及对照组间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减胎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7.74%)高于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R使妊娠期并发症的总体发生风险升高(OR值=1.516);调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后,MPR发生妊娠并发症的总风险增加了1.549倍,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了2.013倍;无论是否调整年龄和BMI,MPR都没有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的风险.结论 经阴道MPR会导致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医学综述》2020,(1)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患者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多胎妊娠减胎术的124例多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减胎时间、保留胎儿数等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经阴道减胎患者中,保留单胎组与保留双胎组的流产率、活产率、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留单胎组新生儿体重高于保留双胎组[(2 842±473) g比(2 420±464) g](P <0. 01);②保留单胎患者中,经阴道减胎组与经腹部减胎组的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阴道减胎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高于经腹部减胎组[(35. 6±8. 0)周比(30. 4±9. 4)周,(2 842±473) g比(2 446±578) g](P <0. 05);③保留单胎组与保留双胎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前置胎盘、病毒性肝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留单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低于保留双胎组[3. 3%(2/60)比26. 6%(17/64)](P <0. 01)。结论多胎妊娠患者减胎时,经阴道途径减至单胎可延长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并可降低母体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减胎术对多胎妊娠胎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降低多胎妊娠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引起的并发症,改善多胎妊娠的结局。方法 在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胎心搏动处,至胎心搏动消失。用注射器吸出部分和全部胚胎组织,并B超复查手术结局,随访出生率。结果 10例3胎及3胎以上的多胎妊娠者均一次减胎成功,无一例感染、流产。其中1例4胎减为3胎,产妇孕24周早产3子女夭折;1例3胎减为2胎,产妇孕20周引产;其余8例均已分娩(其中3例早产)。结论 减胎术对辅助生育技术出现的多胎妊娠是惟一有效的补救措施,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出生率,改善妊娠结局,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结束妊娠并确诊为GDM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GDM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者1 74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Apgar评分。结果 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早产率分别为6.7%(8/119)和2.9%(50/1 749),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8.1%(81/119)和48.3%(845/1 749),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2%(30/119)和3.4%(59/1 749);GDM组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19.3%(23/119)和8.4%(10/119),对照组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6.3%(111/1 749)和2.4%(42/1 749);GDM组新生儿早产率、孕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巨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7.1±1.1和9.1±1.3,GDM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对孕妇及新生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应加强对GDM孕妇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以减少其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控制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照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年龄、生产次数及妊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院时妊娠周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成功控制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低血钙、先天畸形及死亡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多胎妊娠妇女在孕早期(7~10周)实施选择性减胎术,研究其适应证、手术时机、安全性,探讨早期选择性减胎术在多胎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孕50~59 d多胎妊娠妇女(其中3例4胎,8例3胎)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行选择性减胎术,采用抽吸法减灭胚胎,见胎心消失视为减胎成功。术后定期产前检查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记录妊娠结局。结果:(1)成功率:共减灭胎儿14个,减胎成功率100%,有7例孕妇分娩,获得12个健康新生儿。(2)安全性:所有减胎妇女术后均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及胎死宫内。(3)分娩孕周:〉37周分娩者2例,生育4个健康新生儿;32~36周分娩者4例,生育8个健康新生儿;28~32周分娩者1例,未生育健康新生儿。流产1例。正在妊娠中4例。结论:多胎妊娠早期选择减胎术,可有效减少生产胎儿数目,减少产妇并发症,提高新生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双胎妊娠及340例单胎妊娠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分娩方式。结果双胎组孕妇妊娠期胎膜早破、妊高征、贫血发生率高于单胎组(P<0.01),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儿发生率亦高于单胎组(P<0.01),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高于单胎组,而正常产率低于单胎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胎妊娠可致多种母、儿并发症。做好孕期保健,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控制负压法在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经阴道 B超引导下负压抽吸胚胎减胎术的早期多胎妊娠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控制负压法即完全分离负压吸引管控制负压法进行减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手折叠负压吸引管控制负压法进行减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减胎术前、术后保留胚胎孕囊大小、术后阴道出血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减胎术后保留胚胎孕囊更饱满,阴道出血少,流产率及早产率低,妊娠结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中采用改良控制负压法对减少减胎术后并发症和改善妊娠结局均优于传统控制负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 261例产妇按孕前BMI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按孕期△BMI分为△BMI< 3.8 kg/m2组(A组)、3.8 kg/m2≤△BMI< 7.5 kg/m2组(B组)和△BMI≥7.5 kg/m2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刮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及消瘦组(P<0.05);C组的PIH、GDM、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A及B组(P<0.05);消瘦组及A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和A、B、C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体质量是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肖海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53-57
妊娠期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及代谢发生相应的改变,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导致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并可能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对确诊临床甲减的妊娠期妇女早期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母亲围生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纳入了IVF和自然妊娠做对比分析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了2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1 312 651例,其中IVF有113 044例,自然妊娠1 199 607例.IVF母亲的年龄较自然妊娠大,孕周较自然妊娠小,后代出生体质量较自然妊娠轻(P<0.05);IVF母亲发生妊娠期高血压(PIH)、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概率较自然妊娠者高(P<0.05);IVF母亲的多胎及剖宫产率均较自然妊娠者高(P<0.05);IVF后代小于胎龄儿(SGA)、低体质量儿、死胎以及早产的发生率较自然妊娠后代高(P<0.05).结论 IVF母亲围生期并发症较自然妊娠者高,新生儿出生结局较自然妊娠后代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长海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050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分娩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及非高龄组(<35岁),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在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2010至2016年高龄孕妇比例持续上升。高龄组剖宫产率达67.08%且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达42.88%。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异常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高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发病率上高于非高龄孕妇。高龄组的妊娠期合并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非高龄组增加。围产儿结局中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儿的发生率在高龄组均高于非高龄组。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应提倡适龄妊娠并加强高龄妊娠围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名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前和孕期体质量对产科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BMI越高,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越高,剖宫产率增加。BMI越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增高。ICP、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与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孕前BMI对孕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延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双胎妊娠产妇102例,根据绒毛膜性质将其分为单绒毛膜组(57例)和双绒毛膜组(45例),比较两组母体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单绒毛膜组围生儿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25.44%、9.65%)均显著高于双绒毛膜组(7.78%、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35.09%、19.30%、21.05%、24.56%)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6.67%、4.99%、4.15%、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在双胎妊娠早期对绒毛膜性质进行诊断,有利于临床工作人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预后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前半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妇女对其后代出生结局及早期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孕期20周内确诊并分娩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4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正常妊娠孕产妇4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后代出生结局;从中选择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建档随访的母亲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婴幼儿10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母亲正常妊娠的婴幼儿10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后42 d及6月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采用格塞尔发育量表评估两组6月龄时早期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30例(750%)、低出生体质量25例(625%),对照组早产15例(375%)、低出生体质量11例(275%),观察组出生结局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2 d龄体质量及身长显著低于对照组,6月龄身长显著低于对照组;6月龄时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后代出生结局以及婴幼儿早期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应该加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并且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后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HP)的高危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IVF/ICSI-ET后发生HP的患者54例(HP组),选取同期接受IVF/ICSI-ET后发生宫内双胎妊娠的患者11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HP的高危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HP组患者既往流产次数、异位妊娠次数及输卵管性不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P组患者确认妊娠日血清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足月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既往多次流产、异位妊娠及输卵管病变为HP的高危因素。HP一旦确诊,积极治疗可使宫内妊娠获得良好结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