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青藏高原相近海拔高度但不同气候微环境的两地移居人员慢性高原病发病率及部分生理指标,了解除海拔高度以外高原不同气候微环境对移居人员慢性高原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平均年龄、人员结构、平均移居高原时间、居住地海拔高度(甲地4 270 m、乙地4 295 m)相近,但气候微环境不同的2组移居人群[甲地(甲组)106人、乙地(乙组)为145人],进行慢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调查。慢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慢性高原病青海国际标准。比较2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病率及指端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值。结果 甲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为31.13%,乙组为1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指端氧饱和度为(87.99±3.33)%,乙组为(89.61±3.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生率为30.19%,乙组为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高血压发病率为2.80%,乙组为1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心率为(82.61±14.15)次/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脑部CT形态特征并分析双侧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密度和CT值增高与血红蛋白(Hb)含量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10例慢性高原病患者与15例正常健康人脑部CT平扫图像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图像特点并测量其双侧大脑中动脉及上矢状窦的CT值。并结合72hHb含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患者颅内血管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其以上矢状窦和大脑中动脉为著。通过测量分析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CT值、上矢状窦CT值与Hb值呈明显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和0.714(P值均〈0.01);慢性高原病组双侧大脑中动脉CT值和上矢状窦CT值高于正常组,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834,P〈0.01和t=7.153,P〈0.01)。结论慢性高原病患者颅内血管密度不同程度增高,尤其双侧大脑中动脉及上矢状窦密度增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文静  高芬 《医学综述》2009,15(14):2153-2154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ildenafil对慢性高原病的预防作用及与内皮素系统的关系.方法 随机分Wistar大鼠为3个组,雌雄各半,分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Sildenafil组,将低氧对照组和Sildenafil组放入模拟海拔为5500m的低氧、低压舱中.常氧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以灌胃方式灌注0.9%生理盐水,Sildenafil组用12.5mg/mL浓度的sildenafil水剂灌胃,每天2次.饲养15 d后,测量大鼠平均PAP、RV/(LV+S)比值.结果 药物组大鼠Hb、Hct与低氧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PAP、PV/(LV+s)分别为(33.60±9.44)mmHg,(0.43%±0.05%)均显著低于低氧对照组:(46.30±8.25)rnmHg,(0.55%±0.05%)(P<0.01).结论 Sildenafil能有预防低氧性肺动脉压的升高,可缓解低氧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但不能抑制红细胞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世居藏族和6例移居汉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慢性高原病世居藏族临床表现较移居汉族轻,启动病理过程的海拔高度高,Hb、RBC、Hct低于移居汉族,血气分析两组无明显差异,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部分病人肺功能检查显示小气道呈轻度阻塞。结论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移居汉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即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的差别,将稳定期单纯COPD患者,COP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健康者三组对照,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正规监测。睡眠分期应用Rechtschaffen标准。结果重叠综合征患者和COPD患者的(Ⅲ Ⅳ)期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期减少,但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生物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15例CMS患者(CMS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s形态,用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检测MSCs生长情况,测定生长曲线。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后培养,骨髓MSC均分离培养成功,贴壁细胞呈梭形;两组骨髓MSCs均表达CD29、CD105和CD13,不表达CD45、CD4、CD8、CD14、CD3、CD34、HLA—DR和CD20。CMS组MSCs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但传代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P3代细胞生长曲线进行观察发现CMS骨髓MSCs生长较对照组活跃。结论CMS患者骨髓MSCs在体外可有效分离培养,所培养扩增的细胞成分单一,CMS患者骨髓MSCs具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9.
慢性高原病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i,Hcy)是人类最新发现的又一种可以导致冠心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那么它会不会也是高原心脏病(H igh altitude heartd isease,HAHD)的危险因素?早在1976年,国外医学专家就注意到了Hcy与心血管病之间的密切联系。2005年文献报道,Hcy每升高5微摩尔/升,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险将增加60%,女性将增加80%。许多研究也证实,Hcy可以损伤血管内皮,刺激血小板和血管内膜结合,使机体的凝血功能增强,引起动脉血管炎症反应,这些都会促使冠状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Hcy也通过内皮毒素作用,刺激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腰腿痛患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两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32例慢性腰腿痛患进行测评,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组的PSQI各成分及总分、SCL-90各因子分、STAI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性(P>0.01)。患组的睡眠质量与SCL-90各因子分、STAI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腰腿痛患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运输方式下赴高原驻训人员的急性高原反应差异.方法 随机抽签选取急进高原的300名男性官兵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输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从出发地(200 m海拔)乘飞机到达拉萨(3 680 m海拔),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4 400 m海拔);B组: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拉萨站,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C组:从出发地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至格尔木站(2 800 m海拔),休整后公路运输到目的地.在出发地和目的地分别检测脉搏、血压和指血氧饱和度,采用急性高原反应国际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3组高原反应发生率,并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结果 3组调查对象的急性高原反应均为轻度,A、B、C组第1、2天高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1%、40.2%,33.0%、36.0%,46.0%、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发生率最低.在海拔4 400 m阶段,3组调查对象的脉搏均在正常值区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血氧饱和度最高,达到(88.0±4.8)%,与A组(80.6±6.6)%、C组(84.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充分利用铁路运输结合必要的公路运输,具有人员相对容易习服、适应环境快等优势,更适宜大规模人员向高原输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常驻内陆的官兵特别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急进高原执行任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某部队进驻青藏高原驻训期间226名官兵为研究对象,应用Lake Louise急性高山病评分表的症状自评部分对官兵在不同环境下的急性高山病症状评分进行了测评,并且将不同海拔高度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进高原官兵急性高山病症状评分的阳性率分别为2800m:14.6%,3800m:21.2%,4500m:27.4%,不同高度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x^2=11.184,P〈0.01),而且评分阳性率与海拔高度问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本次外训习服策略安排科学合理,确保了相对较低的AMS评分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慢性高原病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测定平原对照组(CG)、模型组(MG)、阳性对照组(NE)、厄贝沙坦低剂量组(I.L)、厄贝沙坦中剂量组(I.M)及厄贝沙坦高剂量组(I.H)的肺动脉压、血清学指标(NO、ET-1)、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SOD与GSH-Px活性以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的改变。结果厄贝沙坦可使高原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下降并使SOD与GSH-Px活性有所提高;以及使高原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升高及ET-1含量下降。各组中以厄贝沙坦高剂量效果较优。结论厄贝沙坦可改善大鼠处于慢性低压缺氧下导致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空运进驻高原时,发生急性高原病(AMS)的主要症状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7人作为高原研究组,运用症状调查表调查急性高原病(AMS)的主要症状及评分,运用WinSAS6.11统计软件对症状及评分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分别为脑型AMS公因子、肺型AMS公因子和轻型AMS公因子,其解释脑型AMS公因子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解释肺型AMS公因子的主要症状为:气急、胸闷、乏力、呼吸困难;解释轻型AMS公因子的主要症状为:心悸、烦燥不安、睡眠障碍、咳嗽。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加斜交旋转提取的三个公因子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空运进驻高原发生的各型AMS。  相似文献   

15.
16.
依托PubMed数据库,采用GoPubMed进行检索,从研究内容、发文作者、地区分布、发文时间等方面分析有关高原病的研究文献,获得高原病研究的主题内容、年代、地区分布、期刊、核心作者等信息,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原病研究文献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与高原病研究的相关趋势,最后提出了借鉴印度德里的经验,将我国相对分散的高原病研究资源进行适当集中,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相互协作,加大高原医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在进行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如救灾)时应结合我国高原、高山地貌比例高、高原人口较多、地质灾害多发等特点,将我国的高原病救治机构适当向高原腹地前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常驻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情况,探讨其与慢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某军区驻高原部队956个样本及该军区驻平原587个对照样本,实施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5 dimensions,EQ-5 D)和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检查.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线性相关、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原组行动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Q直观模拟标度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行动能力、自我照顾、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沮丧各维度与CMS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CMS呈显著负相关(P<0.05);疼痛或不舒服与心率和血红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EQ-VAS评分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原组中健康组、轻度CMS组、中重度CMS组各维度和EQ-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常驻高原官兵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CMS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EQ-5D可以对高原官兵,尤其是CMS官兵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为高原卫勤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与海拔高度的变化关系。方法在不同海拔地区随机挑选居住时间为3~5年的健康官兵检洲其HGB水平,并以平原(海拔1100m)健康官兵的HGB水平做对照。拉萨、纳赤台(海拔3000m~3900m)为第1组,当雄、沱沱河、昆仑山口、安多(海拔4000m-4900m)为第2组,五道粱、唐古拉山(海拔5000m-5900m)为第3组,在组内做差异性分析。结果平原地区与高海拔地区比较HG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同一海拔水平的地区HG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高度与HGB水平呈正相关,人HGB水平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HGB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原环境现场教学模式在急性高原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在院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分为常规教学组(20人)和现场教学组(20人)。常规教学组学生接受单纯课堂授课方式教学,现场教学组学员在接受理论授课后继续进驻高原,接受高原现场模式教学。课程完成后比较两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实习质量评分和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并在学员和教员中开展问卷反馈和课后讨论,评价高原现场教学模式。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1.72±4.34) vs. (86.10±5.15)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实习质量评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89.64±5.21) vs. (83.51±2.38)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4.05(89.54,94.87) vs. 87.01(84.33,90.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原环境下的现场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性高原病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