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与常规超声引导技术在实习医生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2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肝脏手术或脾脏切除且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使用密封的信封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超声(A)组和显影线超声定位(B)组。比较2组患者穿刺情况(包括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和2组血管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血管比赛和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 B组桡动脉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4.3%比30.5%),超声定位时间明显短于A组[(6.8±3.2)s比(17.4±8.5)s](均P<0.01);2组穿刺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7.1%比47.2%,P<0.01)。结论显影线超声定位技术用于实习医生桡动脉穿刺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缩短超声定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正压置管在ICU休克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的18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1-12月收治的9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常规桡动脉置管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9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正压置管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穿刺时间更短,试验组穿刺次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休克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正压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宁 《西部医学》2008,20(1):168-169
目的探讨直入法和穿透法这两种穿刺法在桡动脉直接穿刺置管中的成功率。方法对2组342例病例的选位、进针角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不同,穿透法高于直入法。结论穿透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合并症少而轻,为一种既安全又实用的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6.
7.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广西医学》1998,20(1):117-118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全程可视化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在肥胖病人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体质量指数≥28 kg/m2拟行手术,需要动脉穿刺置管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组(L组)和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组(S组);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并发症等。结果L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S组(P < 0.05);S组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均更换对侧桡动脉穿刺成功,L组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病人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针使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全程可视化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用于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静脉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定位下20例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结合导引丝动脉穿刺法在困难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有创动脉监测30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普通动脉穿刺针采取直接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B组:采用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使用带导丝的动脉穿刺导管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C组:直接采用B超引导的普通动脉穿刺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D组(n=36):为上述三组患者穿刺失败后,采用B超结合导丝引导下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桡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15例穿刺置管失败,B组14例穿刺置管失败,C组7例穿刺置管失败,D组35例穿刺置管成功;C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B组,而穿刺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且总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D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总功率分别高达77.8%及97.2%。结论:超声辅助技术可以提高桡动脉置管成功率,短轴平面外+长轴平面内超声技术联合导引丝动脉穿刺置管法成功率更高,亦是直接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27-13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小儿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入院的58 例拟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 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给予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2 次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后的平均动脉压。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2 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两组穿刺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可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及2 次穿刺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唐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4,(27):123-125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法经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动脉采血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30°-45°角斜面进针和90°角进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及皮下淤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61,P=0.005);观察组疼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56,P=0.023);观察组皮下淤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56,P=0.037);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7,P=0.04)。结论垂直进针法对组织损伤小,可提高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28-13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及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130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对照组常规心包穿刺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奇脉、心包填塞发生率及术后疾病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10/65),观察组为3.07%(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奇脉发生率为38.46%(25/65),观察组为16.92%(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包填塞发生率为52.31%(34/65),观察组为33.84%(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术后疾病复发率为24.61%(16/65),观察组为12.3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术后疾病复发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术后奇脉、心包填塞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进桡动脉穿刺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进后)50例和对照组(常规)50例,分别记录两组穿刺法的穿刺时间、穿刺结果、疼痛程度及血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穿刺时间、穿刺结果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桡动脉穿刺方法较常规法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感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结合传统触脉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准备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2 ~ 87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U、C2组,每组30人.U组:采用传统触脉定位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C组:采用传统触脉盲探法穿刺置管.记录2组患者定位及准备时间、置管成功时间、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次数、失败率及血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触脉定位法相比,传统触脉定位结合超声引导法置管成功时间显著缩短(P<0.01),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穿刺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与触脉结合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穿刺时间短,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壳聚糖止血敷料联合充气止血绷带应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3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5例.对照组采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常规方法压迫止血,试验组使用壳聚糖止血辅料联合桡动脉充气止血绷带压迫止血.所有患者试验前至少接受阿司匹林100 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观察其置管成功率。方法:将70例实施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儿行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法,对照组患儿行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法。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多次穿刺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堵管、渗血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运用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技术可提高新生儿动脉置管成功率,降低血肿并发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12 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2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4.24万元,对照组4.68万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